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00 个无的成语
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zǒu tóu wú jì走投无计 | 无路可走,已到绝境。比喻处境极困难,找不到出路。 | 元·无名氏《杀狗劝夫》第二折:“似这雪呵教冻苏秦走投无计,王子猷也曾访戴空回。” |
zhuǎn miàn wú qíng转面无情 | 翻脸不认人。 | |
wú yǐng wú zōng无影无踪 | 踪:踪迹。形容完全消失;不知去向。 | 元 吴昌龄《东坡梦》:“你那里挨挨拶拶,闪闪藏藏,无影无踪。” |
mù wú quán niú目无全牛 | 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。 | 先秦 庄周《庄子 养生说》:“始臣之解牛之时,所见无非牛者;三年之后,未尝见全牛也。” |
lì dà wú bǐ力大无比 | 形容力量巨大。 | 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17回:“这兄弟两个各使一根铁棍,力大无比。” |
hòu fú wú liàng后福无量 | 量:限度,限量。将来的幸福无穷。 | 《后汉书·左雄传》:“白璧不可为,容容多后福。” |
qí wèi wú qióng其味无穷 | 味:回味;玩味;穷:尽。形容含义深刻;让人回味不尽。 | 宋 朱熹《四书集注 中庸》:“放之则弥六合,卷之则退藏于密;其味无穷,皆实学也。” |
tiě miàn wú sī铁面无私 | 形容公正严明;不讲情面。铁面:比喻刚直无私。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5回:“我想必得你去作个‘监社御史’,铁面无私才好。” |
wú fǎ wú tiān无法无天 | 法:法纪;天:天理。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;任意干坏事。现多形容违法乱纪;不受管束。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珍大奶奶是个老实头,个个人都叫他养得无法无天的。” |
wú kě zhēng biàn无可争辩 | 没有什么可争辨的。表示确实无疑。 | 清·陈澧《东塾读书记》卷十六:“太社不立于京都,当安所立。尤无可置辩矣。” |
wú yán luò sè无颜落色 | 失色,面无人色。 | 元·武汉臣《玉壶春》第三折:“唬得他无颜落色,惊得他手脚难抬。” |
jì wú fǎn gù计无返顾 | 谓不作回头、后退的打算。 | 明·赵南星《答蔡闻吾书》:“乃门下遂跃马东归,计无返顾。” |
yán zhě wú zuì,wén zhě zú jiè言者无罪,闻者足戒 | 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,即使提得不正确,也是无罪的。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,也值得引以为戒。 | 《诗经 大序》:“言之者无罪,闻之者足以戒。” |
qīng báo wú xíng轻薄无行 | 谓轻佻浮薄,品行不好。 | 《晋书·华表传》:“恒为州大中正,乡人任让轻薄无行,为恒所黜。” |
kòu hūn wú lù叩阍无路 | 叩:敲。阍:宫门。无法敲到宫廷的门。形容百姓无处伸冤。亦作“叩阍无计”、“叩天无路”。 | 《明史·翟凤翀传》:“大臣造膝无从,小臣叩阍无路。” |
wú gēn ér gù无根而固 | 固:牢固。没有根柢却能牢固。比喻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作基础。 | 《管子·戒》:“管仲复于桓公曰:‘无翼而飞者,声也;无根而固者,情也。’” |
wú kě bǎ wò无可把握 | 把握:抓住。无法抓住。 | 鲁迅《风筝》:“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,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,而一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。” |
xiōng wú chéng suàn胸无成算 | 心中没有完整的谋划打算。 | 清·吴璿《飞龙全传》第七回:“莫要胸无成算,孟浪而行,那时临时局促,倒被那厮行凶,反为不美。” |
wú guān jǐn yào无关紧要 | 紧要:急切的,重要的。不重要,不会影响大局。 |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十七回:“可见字音一道,乃读书人不可忽略的。大贤学问渊博,故视为无关紧要;我们后学,却是不可少的。” |
yī wú suǒ jiàn一无所见 | 什么也没有看见 | 清·严复《浮生六记》第三卷:“悄呼芸名而祝之,满室寂然,一无所见。” |
xiāng gù wú yán相顾无言 | 顾:看。彼此对看说不出话 | 宋·苏轼《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:“夜来幽梦忽还乡,小轩窗,正梳妆。相顾无言,惟有泪千行。” |
wán měi wú cī完美无疵 | 完善美好,没有缺点。 | 沈从文《水云》:“照表面看,这个女人可说是完美无疵,大学教授理想的太太。” |
dàng rán wú yú荡然无余 | 荡:洗涤;荡然:干净的样子。全都毁坏,消失尽净。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。 | 南朝·梁·任昉《为梁武帝集坟籍令》:“近灾起柏梁,遂逐渠阁,青编素简,一同煨烬,湘囊綖柣,荡然无余。” |
shì chū wú nài事出无奈 | 事情出于无可奈何。指迫不得已只能如此。 |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 同窗友认假作真》:“而今我们匆匆进京去了,心下如割,却是事出无奈。” |
zé wú páng dài责无旁贷 | 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。形容应当由自己尽责。 |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讲到护送,除了自己一身之外,责无旁贷者再无一人。” |
shù shǒu wú cè束手无策 | 策:办法。就像手被捆住一样;一点办法也没有。 | 宋 王柏《鲁斋集》:“士大夫念虑不及此,一旦事变之来,莫不束手无策。” |
biàn xuàn wú qióng变炫无穷 | 变化多种多样,没有穷尽。极言变化之多。 | 《宋书 后妃传论》:“自元嘉以降,内职稍繁,椒庭绮观,千门万户,而淫妆怪饰,变炫无穷。” |
mò rán wú yǔ默然无语 | 默:静默。不声不响,一句话也不说。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2回:“鲁肃吃了一惊,默然无语。” |
yú shì wú bǔ于事无补 | 对事情毫无补益。 | 丁玲《风雨中忆萧红》:“但徒劳的热情虽然常常于事无补,然在个人仍可得到一种心安。” |
àn rán wú shén黯然无神 | 黯然:心情抑郁沮丧的样子。无精打采。 | 何为《第二次考试》:“一双聪颖的眼睛显得黯然无神,那顽皮的嘴角也流露出一种无法诉说的焦急。” |
yǒu yǐng wú zōng有影无踪 | 只有来的影子没有去的踪迹。 | 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94回:“或是寻把柴火,把两口棺材放成一堆,烧成灰骨,洒的有影无踪。” |
yán wú zhī yè言无枝叶 | 枝叶:比喻琐细的言辞。形容言词文字简洁,没有枝蔓的言词。 | 《宋史·李沆传》:“内行修谨,言无枝叶。” |
wú yì ér fēi无翼而飞 | 翼:翅膀。没有翅膀却飞走了。比喻事物很快地传播开来。 | 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说山川》:“众议成林,无翼而飞,三人成市虎。” |
miǎo wú yīn xìn渺无音信 | 指毫无消息。 | 巴金《发的故事 窗下》:“你不能就这样渺无音信地丢开了我,让我孤零零地住在这个陌生的大城市里。” |
wú píng bù pō无平不颇 | 谓凡事没有始终平直而不遇险阻的。 | 《周易·泰》:“九三,无平不颇,无往不复。” |
bǎi chǐ wú zhī百尺无枝 | 比喻罕见的大而有用之材。 | 汉 枚乘《七发》:“龙门之桐,高百尺而无枝。” |
è chén wú rǎn恶尘无染 | 谓没有受到坏习气的影响。 | 叶圣陶《穷愁》:“儿童诚可爱,一味天真,恶尘无染。” |
wǔ sè wú zhǔ五色无主 | 五色:指人脸上的神采;无主:无法主宰。形容恐惧而神色不定。 | 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知分》:“禹南省,方济乎江,黄龙负舟,舟中之人,五色无主。” |
bié wú cháng wù别无长物 | 长物:多余的东西。再也没有别的多余的东西。形容因贫困而空无所有或因节俭而东西极少。也作“身无长物”、“一无长物”。 |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德行》:“后大闻之,甚惊,曰:‘吾本谓卿多,故求耳。’对曰:‘丈人不悉恭,恭作人无长物。’” |
hūn kuì wú néng昏聩无能 | 昏:眼睛看不清楚;聩:耳朵听不清楚。眼花耳聋,没有能力。比喻头脑糊涂,没有能力,分不清是非。 | |
mò mò wú yán嘿嘿无言 | 不声不响,闭口无言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卷:“仔细看着秦重,好生疑惑,心中甚是不悦,嘿嘿无言。” |
xué wú shī chéng学无师承 | 师承:相承的师法。学业没有得到老师的指教传授。 | 宋·黄庭坚《次韵秦觏过陈无已书院观鄙句之作》诗:“我学少师承,坎井可窥底。” |
wú kě bǐ nǐ无可比拟 | 比拟:相比。没有可以相比的。 | 宋 释惟白《续传灯录 江陵护国齐月禅师》:“穷外无方,穷内非里,应用万般,无可比拟。” |
tiān xià wú shuāng天下无双 | 天下找不出第二个。形容出类拔萃,独一无二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李将军列传》:“李广才气,天下无双。” |
wú suǒ yòng xīn无所用心 | 用心:动脑筋。指不动脑筋;什么事情都不关心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阳货》:“饱食终日,无所用心,难矣哉!” |
wú rú zhī hé无如之何 | 犹言没有什么办法来对付。 | 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小人之使为国家。灾害并至,虽有善者,亦无如之何矣。” |
xiōng zhōng wú mò胸中无墨 | 胸中没有墨水。比喻学识浅薄。 | 宋·吴子良《林下偶谈》:“俚俗谓不能文者为胸中无墨,盖亦有据。” |
shàng wú piàn wǎ,xià wú lì zhuī zhī dì上无片瓦,下无立锥之地 | 形容一无所有,贫困到了极点。 |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十:“上无片瓦,下无卓锥,学人向什么处立?” |
yǒu yì wú yì有意无意 | 又像是有意的,又像是无意的。存心与不经意。 |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文学》:“庾子嵩作意赋成,从子文康见,问曰:若有意邪?非赋之所尽,若无意邪?复何所赋?答曰:正在有意无意之间。” |
yán zhě wú zuì言者无罪 | 言者:说话的人。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。 | 《诗经·大序》:“言之者无罪,闻之者足以戒。” |
kōng kǒu wú píng空口无凭 | 凭:凭证。只是嘴说;没有凭证。指不足为据。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7回:“空口无凭的话,门生也不敢朝着老师来说。” |
wú cóng zhì huì无从置喙 | 没有话可说,没有可插嘴的。 | 清·庆兰《莹窗异草三编·宠眉叟》:“卢年禾三旬,断狱精严,令人无从置喙。” |
mò mò wú yán默默无言 | 不声不响,闭口无言。 | 元·无名氏《连环计》第二折:“忧的我神思竭,默默无言;愁的我魂胆丧,兢兢打战。” |
àn wú tiān rì暗无天日 | 暗:黑暗;天日:天和太阳;比喻光明。黑暗得看不到一点光明。形容社会极端黑暗;无理可言;无法可依。 |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老龙舡户》:“剖腹沉石,惨冤已甚,而木雕之有司,绝不少关痛痒,岂特粤东之暗无天日哉!” |
yǒu sǔn wú yì有损无益 | 损:减少,损失;益:增加,益处。只有减少,没有增加。也指只有损害,没有益处。 | 清·霁园主人《夜谭随录·赣子》:“今日二瓶,明日三瓶,有益无损也。多沽伤费,多饮伤身,有损无益也。” |
wú xià zhù chǔ无下箸处 | 晋武帝时,何曾生活豪奢,食日费万钱,犹云无下箸处。后用以形容富人饮食奢侈无度。 | 《晋书·何曾传》:“食日万钱,犹曰无下箸处。” |
jì wú fù zhī计无复之 | 指再无别的办法可想,不得不这样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论》:“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,非能勇也,其计画无复之耳。” |
yǎo wú xìn xī杳无信息 | 同“杳无音信”。 | 明·汤显祖《邯郸记》第十八出:“一从卢郎征西,杳无信息,不知彼中征战若何。” |
dùn sú wú mèn遁俗无闷 | 见“遁世无闷”。 | 唐·王勃《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》:“遁俗无闷,因时有待。” |
dùn shì wú mèn遁世无闷 | 谓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。 | 《易·乾》:“不成乎名,遁世无闷。”孔颖达疏:“谓逃遁避世,虽逢无道,心无所闷。” |
yǒng ér wú móu勇而无谋 | 虽然勇敢;但是缺乏谋略;常指靠蛮力而不靠智慧的人。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荀攸》:“吕布勇而无谋,今三战皆北,其锐气衰矣。” |
qí lè wú qióng其乐无穷 | 乐;乐趣;穷:尽头。指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。 | 宋 邵雍《伊川击壤集 君子饮酒吟》第16卷:“家给人足,时和岁丰;筋骸康健,里闬乐从;君子饮酒,其乐无穷。” |
wú è bù zuò无恶不作 | 恶:坏事。没有哪样坏事不干的。指干尽了坏事。 | 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73回:“程大姐自到周龙皋家,倚娇作势,折毒孩子,打骂丫头,无恶不作。” |
yī wú cháng wù一无长物 | 一无:全无;长物:多余的东西。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。原指生活俭朴。现形容贫穷。 | 《晋书·王恭传》:“吾平生无长物。” |
móu wú yí ér谋无遗谞 | 遗谞:才智不足之处。所设计谋没有不足之处。形容计谋周密,十分稳妥。 | 晋·陆机《辩士论》:“骆统、刘基强谏以补过,谋无遗谞,举不失策。” |
yě diào wú qiāng野调无腔 | 形容言行放肆,没有礼貌。 | 《白雪遗音 马头调 九尽寒退》:“横吹短笛,一声一声把春歌唱,野调无腔。” |
huī huò wú dù挥霍无度 | 任意花钱没有节制。挥霍;亦作“挥攉”。摇手称挥;反手称攉。引申为任意花钱。度:限度。 |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102回:“因为儿子豹英一向挥霍无度,不敢交与他。” |
shī chū wú míng师出无名 | 师:军队;名:名义;理由。出兵没有正当理由。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高帝纪上》:“兵出无名,事故不成。” |
wú qí nài hé无其奈何 | 犹言无可奈何。 | 《宣和遗事》前集:“朝廷无其奈何,只得出榜招谕宋江等。” |
bǎi zhàn wú qián百战无前 | 所向无敌,形容人英勇善战。 | 南朝·陈·徐陵《陈公九锡文》:“故使三军勇锐,百战无前。” |
wú dòng yú zhōng无动于衷 | 衷:内心。丝毫没有触动内心。形容对应该动心的事情毫无感触;漠然置之。 |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》:“闻之漠然良久,若不能无动于衷者。” |
wú dòng jué xiè无洞掘蟹 | 比喻无事生非,故意找岔子。 |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十卷:“在城棍徒无风起浪,无洞掘蟹,亏得当时立地就认了,这些人还道放了空箭,未肯住手,致有今日之告。” |
wú kě nài hé huā luò qù无可奈何花落去 | 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有办法。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。后来泛指怀念已经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怅心情。 | 宋 晏殊《浣溪沙》词:“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。” |
wú jī zhī tán无稽之谈 | 稽:音机;查考;谈:话语;传言。没有根据的说法。 | 宋 郑樵《通志 总序》:“且谓汉绍尧运,自当继尧,非迁作《史记》,厕于秦、项,此则无稽之谈也。” |
kuài xià wú jī郐下无讥 | 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吴公子札来聘……为之歌《陈》,曰‘国无主,其能久乎!’自《郐》以下无讥焉。”杜预注:“《郐》第十三,《曹》第十四。言季子闻此二国歌,不复讥论之,以其微也。”后以“郐下无讥”言其微不足道。 | 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吴公子札来聘……为之歌《陈》,曰‘国无主,其能久乎!’自《郐》以下无讥焉。”杜预注:“《郐》第十三,《曹》第十四。言季子闻此二国歌,不复讥论之,以其微也。” |
jì wú suǒ shī计无所施 | 计:计策;施:施展。再也没有可施展的计谋了。 | 宋·李昉《太平广记》:“因为田承嗣所縻,曾因讨叛,飞矢中肩。左右与之拔箭,而镞留于骨……曹进痛楚,计无所施。” |
shì wú èr chéng事无二成 | 谓公事和私事不能两全。 | 《左传·成公八年》:“礼无加货,事无二成。”杜预注:“公私不两成。” |
zhǔ yī wú shì主一无适 | 专一,无杂念。 | 《二程·粹言》卷上:“或问敬子曰:‘主一之谓敬。何谓一?’子曰:‘无适之谓一。’”《论语·学而》“敬事而信”宋·朱熹集注:“敬者主一无适之谓。” |
wú suǒ shì cóng无所适从 | 适:往;从:听从;跟从。不知听从哪一个好。指不知怎么办才好。 | 宋 姚宽《西溪丛语》:“观古今诸家潮之说者多矣……源殊派异,无所适从。” |
shǎo ān wú zào少安无躁 | 稍稍安静,不要急躁。 | 唐·韩愈《答吕医山人书》:“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,听仆之所为,少安无躁。” |
qì zhī kě xī,shí zhī wú wèi弃之可惜,食之无味 | 指抛弃觉得可惜,但吃起来没有味道。让人陷于进退两难中。 | 晋·司马彪《九州春秋》:“夫鸡肋,弃之可惜,食之无所得,以比汉中,知王欲还也。” |
wú fēng yáng bō无风扬波 | 犹言无风起浪。喻无端生事。 | 明·李贽《读<金胜>》:“无风扬波,无事生事,一人好名,毒流万世,卒使管叔流言,新莽藉口。” |
gé shā wú lùn格杀无论 | 见“格杀勿论”。 | 郭沫若《中国史稿》第五编第三章第三节:“清政府以‘格杀无论’对付人民,人民也以‘格杀无论’对待卖国贼。” |
wú lǜ wú yōu无虑无忧 | 同“无忧无虑”。 |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90回:“无虑无忧来佛界,诚心诚意上雷音。” |
yù zhī wú dàng玉卮无当 | 卮:古代盛酒的器皿;当:底。玉杯没有底。后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合实用。 | 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外储说右上》:“今有白玉之卮而无当,有瓦卮而有当,君渴将何以饮?” |
lái qù wú zōng来去无踪 | 踪:脚印。来时去时都看不见踪影。形容出没极为迅速或隐秘。 |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八十一回:“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,来无影,去无踪。” |
qiū háo wú fàn秋毫无犯 | 秋毫:动物秋后新换的绒毛。比喻十分纤细之物。形容军纪严明;对百姓无丝毫侵犯;也形容为人清正廉洁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大王之入武关,秋毫无所害,除秦苛法,与秦民约法三章耳,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。” |
yǎo wú zōng jì杳无踪迹 | 见“杳无踪迹”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十三回:“李逵叫娘吃水,杳无踪迹,叫了几声不应。” |
wú biān fēng yuè无边风月 | 无边:无限;岁月:风和月亮,泛指景色。原指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死后影响深广。后形容无限的美好风景。 | 元 方回《送周府尹》:“几许烟云藜杖外,无边风月锦囊中。” |
sì yán wú dàn肆言无惮 | 惮:怕,畏惧。毫无顾忌地胡说。 | 宋·周密《齐东野语》:“子仁盖女真之能文者,故敢肆言无惮如此。” |
shēn wú cháng chù身无长处 | 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。原指生活俭朴。现形容贫穷。 | 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:“(王恭)对曰:‘ 丈人不悉恭,恭作人无长物。’” |
jì chū wú nài计出无奈 | 同“计出无聊”。 | 明·孟称舜《花舫缘》第二出:“小人受公子厚恩,委是舍不得,只是计出无奈。” |
zì fá wú gōng自伐无功 | 自伐:自我夸耀;功:功勋。喜欢自我夸耀的人建立不起功勋。 | 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·道经》第24章:“自伐者无功,自矜者不长。” |
shàng tiān wú lù,rù dì wú mén上天无路,入地无门 | 形容无路可走的窘迫处境。 | 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法眼宗 西余体柔禅师》:“进前即触途成滞,退后即噎气填胸,直得上天无路,入地无门。” |
biàn cái wú hé辩才无阂 | 佛教语。指菩萨为人说法,义理通达,言辞流利,后泛指口才好,能辩论。 | 《艺文类聚》卷七六引南朝梁王筠《国师草堂寺智者约法师碑》:“显证一乘,宣扬三慧,辩才无阂,游戏神通。” |
jǐn shí zhī wú仅识之无 | 之无:指最简单的字。形容识字不多。 |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医术》:“张曰:‘我仅识之无耳?乌能是?’道士笑曰:‘迂哉,名医何必多识字乎,但行之耳!’” |
sì wú jì dàn肆无忌惮 | 肆:放肆;任意而行;忌惮:惧怕;畏惧。任意妄为;一点顾忌、畏惧也没有。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小人之中庸也;小人而无忌惮也。” 宋 朱熹注:“小人不知有此,则肆欲妄行,而无所忌惮矣。” |
piāo bó wú dìng飘泊无定 | 飘泊:随水漂流或停泊;泊:停留;暂住。随水漂流到哪儿就停在哪儿;没有一定的方向。比喻东奔西走;生活不安定。 | 宋 范成大《元夜忆群从》:“遥怜好兄弟,飘泊雨江村。” |
kuáng bèi wú dào狂悖无道 | 狂悖:狂妄背理。狂妄猖獗,蛮不讲理。 |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五行志中》:“汉大臣征贺为嗣,即位,狂悖无道。” |
máng wú duān xù茫无端绪 | 毫无头绪,纷乱缺乏条理。 | 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五》:“男子不知何自来,亦无识者,研问邻里,茫无端绪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