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00 个难的成语
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qiǎo fù nán wéi wú mǐ zhī chu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| 巧媳妇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。比喻没有必要的条件;什么也干不出来。 | 宋 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第三卷:“僧曰:‘巧妇安能作无面汤饼乎?’” |
bì nàn táo zāi避难逃灾 | 避:躲开。逃脱灾害侵袭,避免罹难之祸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85回:“争奈宋江出身微贱,郓城小吏,犯罪在逃,权居梁山水泊,避难逃灾。” |
nán shēn zhī yǐn难伸之隐 | 隐:隐衷,隐情。隐藏在内心深处难以说出口的隐衷。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3回:“姑娘也就难免有难伸之隐。” |
bīng shān nán kào冰山难靠 | 比喻不能长久的权势,难于依靠。 | 宋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》:“君辈倚杨右相如泰山,吾以为冰山耳!若皎日既出,君辈得无失所恃乎?” |
bǎi huì nán biàn百喙难辩 | 喙:嘴,借指人的嘴。指纵有众多百口也很难辩解。同“百口莫辩”。 | 蔡东藩《五代史演义》第三十六回:“此时证据显然,百喙难辩。荣复证成延广罪案十条,每服一事,即授一筹。” |
nán jiě zhī mí难解之谜 | 难以捉摸的事物,尤指微妙、难以理解或不易觉察、不易探索的事物。 | |
tiān shàng shǎo yǒu,dì xià nán xún天上少有,地下难寻 | 形容极其稀少。 | 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八回:“上通天文,下察地理,这样先生,天上少有,地下难寻。” |
lín nàn bù shè临难无慑 | 慑:恐惧。面对危难,却无所恐惧。 | 唐·张说《齐黄门侍郎卢公神道碑》:“公处屯安贞,赋诗颓饮,视得失蔑如也,临难无慑。” |
nán yǐ qǐ chǐ难于启齿 | 启齿:开口。话很难说出口。 |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22回:“欲告庆父,而难于启齿,乃于门外号啕大哭。” |
móu mò nán yú zhōu mì谋莫难于周密 | 谋:计谋。谋划最难的地方在于周到严密。 | 《鬼谷子·摩篇》:“谋莫难于周密,说莫难于悉听,事莫难于必成。” |
gèng pú nán jìn更仆难尽 | 同“更仆难数”。 | 梁启超《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学说》上篇:“如奈端因苹实坠地而悟吸力之理;瓦特因沸水蒸腾而悟汽机之理;如此类者,更仆难尽。” |
nán hū qí nán难乎其难 | 非常困难。 |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5回:“但一说到办法,就是难乎其难。” |
bǎi huì nán cí百喙难辞 | 喙:嘴,借指人的嘴。指纵有众多百口也很难解释。 | 清 夏燮《中西纪事 江上议款》:“江自以卖城之罪百喙难辞,因乘间自尽。” |
nán rú dēng tiān难如登天 | 形容难办的事。 | |
sì mǎ nán zhuī驷马难追 | 驷马:一车所驾的四匹马。形容话已说出;就无法追回或说话算数。 | 《新五代史 晋高祖皇后李氏传》:“不幸先帝厌代,嗣子承祧,不能继好息民,而反亏恩负义。兵戈屡动,驷马难追,戚实自贻,咎将谁执!” |
zī màn nán tú孳蔓难图 | 孳:同滋,长也;蔓:繁生、蔓延。比喻坏的事物绝不能任令它蔓延开来,否则,便难以收拾。 | 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无使滋蔓;蔓,难图也。” |
xīn yǎng nán róu心痒难揉 | 指心中有某种意念或情绪起伏不定,无法克制。同“心痒难挠”。 | 元 商衟《新水令》套曲:“好教我急煎煎心痒难揉,则教我几声长吁到的晓?”元 尚仲贤《三夺槊》第二折:“那的是急煎煎心痒难揉。” |
nán fēn nán shě难分难舍 | 舍:放下;分:分离、分别。形容感情很好;不忍分离。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难舍难分,所以一直就在船上打了‘水公馆’。” |
dà nàn bù sǐ,bì yǒu hòu lù大难不死,必有后禄 | 难:灾祸。遇到巨大的灾难而没有死掉,将来必定有幸福。 |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21卷:“所以说:‘贵人无死法。’又说:‘大难不死,必有后禄。’” |
yǒu fú tóng xiǎng,yǒu nàn tóng dāng有福同享,有难同当 | 幸福共同分享,苦难共同分担。指患难与共,和衷共济。 | 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回:“还有一件:从前老爷有过话,是‘有福同享,有难同当’。现在老爷有得升官发财,我们做家人的出了力、赔了钱,只落得一个半途而废。” |
gèng pú nán zhōng更仆难终 | 同“更仆难数”。 | 清·李斗《扬州画舫录·草河录上》:“凡此之类,更仆难终。” |
jiān nán jié jué艰难竭蹶 | 竭蹶:原指走路艰难;后指资财枯竭、匮乏。形容经济困难;生活艰苦。 | 荀况《荀子 儒效》:“故近者歌讴而乐之,远者竭蹶而趋之。” |
zhòng guǎ nán dí众寡难敌 | 寡:少。少数敌不过多数。 | 明·沈孚《千金记·抬集》:“选下精兵八千,远渡江东,诚恐众寡难敌,为此又行出榜。” |
shèng yàn nán zài盛宴难再 | 筵:酒席。盛大的宴会难再遇到。比喻美好的光景不可多得。 | 唐·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胜地不常,盛筵难再。” |
lín nàn bù jǔ临难不惧 | 临:到;难:灾难;惧:恐惧。遇到危难,一点也不惧怕。 | 《韩非子 说疑》:“夫见利不喜,上虽厚赏无以劝之,临难不恐,上虽严刑无以威之,此之谓不令之民也。” |
dān zé yì zhé,zhòng zé nán cuī单则易折,众则难摧 | 势孤力单,容易受人欺负;从多气壮,别人不敢欺侮。 | 《北史·吐谷浑传》:“单则易折,众则难摧。戮力一心,然后社稷可固也。” |
miǎn wéi qí nán勉为其难 | 勉:勉强;为:做;干。勉强去做力所不及或不愿意去做的事情。 | 李六如《六十年的变迁》第六章:“只要大家同意,我就勉为其难。” |
shé chōng yàn nán折冲厌难 | 谓能压服困难,御敌致胜。 | 汉·马融《延光四年日蚀上书》:“必得将兼有二长之才,无二短之累,参以吏事,任以兵法,有此数姿,然后能折冲厌难,致其功实,转灾为福。” |
dà nàn bù sǐ大难不死 | 难:灾祸。遇到巨大的灾难而没有死掉。形容幸运地脱险。 | 元·关汉卿《裴度还带》第三折:“夫人云:皆是先生阴德太重,救我一家之命。因此遇大难不死,必有后程,准定发迹也。” |
zī màn nán tú滋蔓难图 | 滋:滋长;蔓:繁生、蔓延。野草滋生,难以消除。比喻势力扩大了再要消灭就很困难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元年》:“无使滋蔓;蔓,难图也。蔓草犹不可除,况君之宠弟乎。” |
kě tóng huàn,nán chǔ ān可同患,难处安 | 患:患难;处:相处,交往。只能共患难,不能同安乐。指忘恩负义的人。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且勾践为人,可与同患,难与处安。” |
yī hǔ nán dí zhòng quǎn一虎难敌众犬 | 一只老虎打不过一群狗。比喻一个人的本事虽高,但打不过对方人多。 | |
qíng miàn nán què情面难却 | 由于面子、情分的关系,很难推却。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六回:“湍制台情面难却,第二天就把话传给了藩台,不到三天,牌已挂出去了。” |
tiān lǐ nán róng天理难容 | 虽然一时对恶人无可奈何;但觉得上天不会放过他。 | 元 无名氏《朱砂担》第四折:“才见得冤冤相报,方信道天理难容。” |
nán yǐ yù liào难以预料 | 预:预先;料:料想,估计。很难预先想到。 | 三国 蜀 诸葛亮《后出师表》:“凡事如是,难以逆料。” |
zhuān yù nán chéng专欲难成 | 专欲:个人欲望。单凭个人意愿,事情难以办成。 | 《左传·襄公十年》:“众怒难犯,专欲难成,合二难以安国,危之道也。” |
lín nàn bù gù临难不顾 | 临:遇到;难:危难;顾:顾惜。遇到危难的时候,并不顾惜自己。形容没有私心,十分英勇。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齐王房传》:“扬六军之大势,安城守之惧心,临难而不顾,毕志传命。” |
qìng bǐ nán shū磬笔难书 | 极言事实多,即使用完笔也难写全。磬,通“罄”。《吕氏春秋·明理》:“此皆乱国之所生也,不能胜数,尽荆越之竹,犹不能书。”《旧唐书·李密传》:“磬南山之竹,书罪未穷;决东海之波,流恶难尽。” | 《吕氏春秋·明理》:“此皆乱国之所生也,不能胜数,尽荆越之竹,犹不能书。”《旧唐书·李密传》:“磬南山之竹,书罪未穷;决东海之波,流恶难尽。” |
yǒu chì nán fēi有翅难飞 | 长着翅膀也飞不出去,形容陷入无法摆脱的困境。 | 明·无名氏《杏林庄》第三折:“暗埋伏猛军四面围,纵然他有翅难飞。” |
zhòng nù nán rèn众怒难任 | 指众人的愤怒难以抵当。 | 唐 陆贽《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》:“众怒难任,蓄怨终泄。” |
yì bù cí nàn义不辞难 | 辞:推辞。道义上不容许躲开危难。 |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仁不异远,义不辞难。” |
fēi zhī zhī nán,xíng zhī wéi jiān非知之难,行之惟艰 | 知道它并不难,去做它就难了。 | 唐·魏征《十渐不克终疏》:“非知之难,行之惟艰;非行之难,终之斯难。” |
qiān jīn nán mǎi千金难买 | 形容某物的珍贵,不能用金钱买到。 | 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59回:“腰肢未盈一掬,诚为软玉温香,千金难买,不胜欢娱。” |
jīn gé zhī nàn金革之难 | 金革:兵器和铠甲;难:灾难。指战乱。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宋意传》:“帝躬服金革之难。” |
guó jiā duō nàn国家多难 | 难:灾难。国家多次遭到灾难。形容国家政局不稳。 |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虽然,吾君老矣,子少,国家多难。” |
shàng xià wéi nán上下为难 | 上面下面都难以应付。 | |
zāi nán shēn zhòng灾难深重 | 灾难很多,而且严重。 | 曹禺《永远向前》:“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时期,毛主席这篇《讲话》坚决有力地指挥着我们。” |
yù hè nán tián欲壑难填 | 欲:欲望;壑:山沟;深谷。欲望好像沟壑一样;难以填满。指私欲太大;无法满足。 | 《国语 晋语八》:“叔鱼生,其母视之,曰:‘是虎目而豕啄,鸢肩而牛腹,溪壑可盈,是不可餍也,必以贿死。’” |
yī wén qián nán dǎo yīng xióng hàn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| 比喻一个很小的困难却使一个很大的事情无法进行,无法完成。也指一个很有本事的人,面对一个小问题而束手无策。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9回:“天下事只怕没得银钱,便是俗语说得好:‘一文钱难倒英雄汉’。” |
qiān zǎi nán yù千载难遇 | 见“千载难逢”。 | 清·吴下阿蒙《断袖篇·木工子》:“沉思良久,复偃卧其侧,周身玩视,慨然曰:‘如此佳儿,千载难遇。’” |
jǔ yǔ nán rù龃龉难入 | 龃龉:上下牙齿不齐,比喻相互抵触。形容见解不合,互不相容。 | 战国·楚·屈原《楚辞·九辩》:“圆凿而方枘兮,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。” |
yū yù nán shì纡郁难释 | 纡郁:愁苦蕴结在胸中;释:消散。愁苦郁结,难以消释。 | 西汉·刘向《九叹·忧苦》:“愿假簧以舒忧兮,志纡郁其难释。” |
mò shì nán wàng没世难忘 | 没世:死。一辈子也忘不了。 | 《礼记 大学》:“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,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。此以没世不忘也。” |
yīng xióng nán guò měi rén guān英雄难过美人关 | 指英雄人物往往因迷恋女色而失去斗志,身败名裂 | 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平步青云》上册:“第一是要考一考自己,都说‘英雄难过美人关’,倒要看看自己闯不闯得过这一关?” |
jiān nán kùn kǔ艰难困苦 | 困难重重;处境艰苦。 | 清 李渔《巧团圆 书帕》:“怎奈爹爹过于详慎,定要把艰难困苦之事试过几桩,才与他完姻缔好。” |
jìn tuì shuāng nán进退双难 | 见“进退两难”。 | 明·孙柚《琴心记·家徒四壁》:“可怪进退双难,羝羊触藩偏困。” |
hǎo mèng nán chéng好梦难成 | 在睡眠时,要想做个好梦也是不轻而易举的。比喻美好的幻想难以变成现实。 | 宋·聂胜琼《鹧鸪天·寄李之问》:“寻好梦,梦难成;有谁知我此时情。枕前泪共帘前雨,隔个窗儿滴到明。 |
nán shě nán lí难舍难离 | 形容相互感情很深,不忍分离。 | 李英儒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第一章:“娘儿两个难舍难离地依偎着走出门口,沿着村旁小道朝西南走。” |
rén cái nán dé人才难得 | 难:困难,不容易。得:获得。有才能的人不容易得到。多指要爱惜人才。 | 宋·苏轼《谢宣召入院状》:“首择辅臣,次求法从,知人才之难得,采虚名而用。” |
zhí jīng wèn nán执经问难 | 手捧经书,质疑问难。后多指弟子从师受业。 | 《后汉书·儒林传序》:“飨射礼毕,帝正坐自讲,诸儒执经问难于前,冠带缙绅之人,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。” |
qiǎng rén suǒ nán强人所难 | 强:勉强。勉强别人做不愿做或做不到的事情。 |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百花仙子道:‘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,代天宣化,岂肯颠倒阴阳,强人所难。’” |
pō shuǐ nán shōu泼水难收 | 相传汉朱买臣因家贫,其妻离去,后买臣富贵,妻又求合。买臣取水泼洒于地,令妻收回,以示夫妻既已离异就不能再合。后用以比喻不可挽回的局面。 | 金·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第六卷:“已装不卸,泼水难收怎奈何?” |
sān zāi bā nàn三灾八难 | 比喻小孩生来多病。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。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1回:“况且自己又三灾八难的,好容易怀了一个哥儿,到了六七个月还掉了。” |
qiān nán wàn kǔ千难万苦 | 犹千辛万苦。 | 邓小平《目前的形势和任务》:“因为有党的领导,中国人民经过千难万苦的奋斗,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。” |
bèi cháng jiān nán备尝艰难 | 备:全、遍;尝:经历。指受尽了艰难困苦。 | 《晋书·潘尼传》:“尼职居显要,从容而已,虽忧虞不及,而备尝艰难。” |
dà nàn bù sǐ,bì yǒu hòu fú大难不死,必有后福 | 难:灾祸。遇到巨大的灾难而没有死掉,将来必定有幸福。 | 宗璞《南渡记》第六章:“岂不闻大难不死,必有后福?李姐姐身体会好起来。” |
wǎng wù nán xiāo枉物难消 | 谓不义之财难于消受,反而招灾惹祸。 | |
jiě rén nán dé解人难得 | 比喻知己难得。 | 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谢安年少时,请阮光禄道《白马论》,为论以示谢,于时,谢不即解阮语,重相咨尽。阮乃叹曰:‘非但能言人不可得,正索解人亦不得。’” |
zhòng kǒu nán tiáo众口难调 | 众人的口味很难调配恰当。比喻难以让所有的人都满意。调:调理;调配。 | 宋 欧阳修《归田录》第一卷:“和傅说之羹,实难调于众口。” |
yán wáng hǎo jiàn,xiǎo guǐ nán dāng阎王好见,小鬼难当 | 当:对着。和阎王比较好打交道,与阎王手下的小鬼很难沟通。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9回:“阎王好见,小鬼难当。旁边若有人帮衬,敲敲边鼓,用一个钱可得两钱之益。” |
xiān nán hòu huò先难后获 | 难:艰难,劳苦;获:收获。先付出劳动然后再取得收获。比喻不坐享其成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雍也》:“仁者,先难而后获,可谓仁矣。” |
zhuó fà nán shǔ擢发难数 | 拔下的头发难以数清(擢:拔)。比喻罪行很多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》:“擢贾之发以续之罪,尚未足。” |
bǐng xìng nán yí禀性难移 | 本性难以改变。 | 元 尚仲贤《洞庭湖柳毅传书》楔子:“想他第无恩义,本性难移。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,离凤阁近渔矶。 |
wěi dà nán diào尾大难掉 | 犹言尾大不掉。 | 三国·魏·曹冏《六代论》:“所谓末大必折,尾大难掉。尾同于体,犹或不从,况乎非体之尾,其可掉哉!” |
shuǐ fù nán shōu水覆难收 | 覆:翻、倾倒。泼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。比喻事情已成定局,无法挽回。 | 唐·李白《妾薄命》:“雨落不上天,水覆最难收,君情与妾意,各自东西流。” |
lái rì dà nàn来日大难 | 表示前途困难重重。 | 南宋 郭茂倩《乐府诗集 善哉行》:“来日大难,口燥唇干。” |
dú lì nán zhī独力难支 | 独:单独。指个人力量单薄不能维持全局 | 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23回:“那吕珍探知援兵已散,思量独力难支,便开门冲阵逃走。” |
yī yán chū kǒu,sì mǎ nán zhuī一言出口,驷马难追 | 驷马:四匹马拉车。话说出了口,就是四匹马拉车也难追回。指话说出口,就不能再收回,一定要算数。 | 宋·欧阳修《笔说·驷不及舌说》:“俗云:一言出口,驷马难追。《论语》所谓‘驷不及舌’也。” |
yī yī nán shě依依难舍 | 依依:恋慕的样子;舍:放开。形容留恋舍不得离开 |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0回:“说到其间,两下好不依依难舍。” |
guān yú hǎi zhě nán wéi shuǐ观于海者难为水 | 观:看。看过大海再看江河就觉得没有什么可看的。比喻见过大世面的人眼界高。 |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孔子登东山而小鲁,登泰山而小天下,故观于海者难为水,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。” |
qí hǔ nán xià骑虎难下 | 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。比喻事情进行到中途;迫于形势;不能停下来只好干到底;进退两难。 | 《明史 袁化中传》:“惧死之念深,将铤而走险,骑虎难下。” |
qiān jūn yì dé,yī jiàng nán qiú千军易得,一将难求 | 指将才难得。 | 元·马致远《汉宫秋》第二折:“陡恁的千军易得,一将难求。” |
xiǎn zǔ jiān nán险阻艰难 | 险阻:危险和障碍。前进道路上的困难、危险和障碍。 | 《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险阻艰难备尝之矣。” |
táo zāi bì nàn逃灾避难 | 避:躲开。逃脱灾害侵袭,避免罹难之祸。 | 元·无名氏《盆儿鬼》第二折:“似这等逃灾避难,倒不如奔井投河。” |
bǎi kǒu nán fēn百口难分 | 即使有一百张嘴也难分辩清楚。犹百口莫辩。 | 清 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三回:“这‘薄幸’两字,我也百口难分了!” |
bì nán jiù yì避难就易 | 避:躲开,回避。避开困难的拣容易的做。 | 《元史 文宗纪四》:“大都总管刘原仁称疾,久不视事,及迁同知储政院事,即就职,侥幸巧宦,避难就易。” |
shàn mén nán kāi善门难开 | 善门:为善之门。旧指一旦行善助人,许多人都会来求援,凡无法应付了。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四回:“这太原一府是被灾顶重的地方。大善士见机,善门难开。” |
jià sè jiān nán稼穑艰难 | 指农事劳苦。 | 《尚书 无逸》:“先知稼穑之艰难,乃逸。” |
fù shuǐ nán shōu覆水难收 | 覆:翻;引申为倾、倒、泼的意思。泼在地上的水;难以收回来。比喻事情已成定局;很难再挽回了。引申为夫妻关系已经断绝;难以重新结合。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何进传》:“国家之事,亦何容易!覆水不可收。宜深思之。” |
huàn nàn xiāng fú患难相扶 | 扶:支持,帮助。在忧患灾难中互相扶助。 | 明·西湖渔隐主人《欢喜冤家》第一回:“我们虽异姓骨肉,必要患难相扶。” |
qiān nán wàn xiǎn千难万险 | 形容困难和危险极多。 | 元 杨景贤《西游记》第五本第四折:“火焰山千难万险。” |
yī yán jì chū,sì mǎ nán zhuī一言既出,驷马难追 | 驷马:古时用四匹马拉一辆车。一句话说出了口;就是套上四匹马的车也追不上;形容话已说出口;没法再收回。也作“一言出口;驷马难追”或单作“驷马难追”。 | 元·李寿卿《伍员吹萧》第三折:“大丈夫一言既出;驷马难追;岂有反悔之理。” |
juān qū jì nàn捐躯济难 | 捐躯:牺牲生命;济:救助。牺牲生命,以解救国家的危难。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陈思王植传》:“夫忧国忘家,捐躯济难,忠臣之志也。” |
dú lì nán zhī独立难支 | 独:单独;独立:不依赖外力。比喻个人力量单薄不能维持全局 | 清·无名氏《说唐》第55回:“雄信闻言大怒,想众将都已杀尽,独立难支,遂叫一声:‘罢了!’” |
lòu zhī nán mǎn漏卮难满 | 卮:励酒器。渗漏的酒器难于盛满。多比喻权利的外溢。 | 《淮南子·氾论训》:“今夫溜水足以溢壶榼,而江河不能实漏卮。” |
dī shuǐ nán xiāo滴水难消 | 指虽菲薄之物也不能受用。 | 元 无名氏《杀狗劝夫》楔子:“兄弟!滴水难消。休道是兄弟将酒来,你则这般空来,也是你兄弟的情分。” |
liàn liàn nán shě恋恋难舍 | 见“恋恋不舍”。 | 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十五回:“子牙恋恋难舍,有两极仙翁上前言曰:‘子牙!机会难逢,时不可失;况天数已定,自难逃躲。你虽是下山,待你功成之时,自有上山之日。’” |
zhēn wěi nán biàn真伪难辨 | 辨:辨别。真假分辨不清。 | 巴金《“文革”博物馆》:“是非颠倒、黑白混淆、忠奸不分、真伪难辨的大混乱,还有那些搞不完的冤案,算不清的恩仇!” |
chā chì nán fēi插翅难飞 | 即使插上翅膀也难飞走。比喻无法逃脱。也作“插翅难逃”。 | 明 周楫《西湖二集 胡少保平倭战功》:“王直细细叫人探视,见四面官兵围得铁桶一般,插翅难飞。” |
jiě fēn pái nán解纷排难 | 谓为人调解纠纷或排除危难。 | 明·唐顺之《都督沈紫江山墓碑记》:“御土酋解纷排难不专以恩,洞其阴事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