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00 个不的成语
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jǐng shuǐ bù fàn hé shuǐ井水不犯河水 | 指互不干扰;界限分明;不相联系。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9回:“我和他‘井水不犯河水’,怎么就冲了他?” |
mán bù jiǎng lǐ蛮不讲理 | 蛮:野蛮;粗暴。态度蛮横;不讲道理。 | 毛泽东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》:“在我们社会里,也有少数不顾公共利益,蛮不讲理,行凶犯法的人。” |
shuǐ pō bù jìn水泼不进 | 形容十分严密。比喻一个人不接受意见或者一个单位拒绝和外界来往 | 清·唐芸洲《七剑十三侠》第16回:“说着运动双戟,正是战锋如刺,水泼不进。” |
gǎn bù shàng tàng赶不上趟 | 落在后面或错过时机。 | 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四卷第36章:“中国的这类政策常常说变就变,往往一夜之间赶不上趟,就把人的命运改变了。” |
rì zè bù shí日昃不食 | 太阳已偏西还不吃饭。形容专心致志,勤勉不懈。 | 清·魏源《默觚下·治篇》:“况欲以过门不入、日昃不食之世,反诸标枝野鹿,其不为西晋者几希?” |
wú kǒng bù zuàn无孔不钻 | 比喻善于钻营。 | 清·吴趼人《近代社会龌龊史》第十六回:“凡钻谋的人是无孔不钻的,就如这回出了买军装的事,不定有人走到他的门路,他也不免有点晓得,所以伍太守故意提出一声军装买办来,就惹起他何必委人到上海去买的话。” |
yī zì bù gǒu一字不苟 | 形容写文章不随便下笔,每一个字都要斟酌。 | 宋 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第16卷:“杜子美改罢长吟,一字不苟。” |
bàn xìn bù xìn半信不信 | 指不完全相信。 | 三国 魏 嵇康《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》:“苟卜筮所以成相,虎可卜而地可择,何为半信而半不信耶?” |
bù jìn dào lǐ不近道理 | 不近人情,不讲道理。 | 《古今小说 史弘肇龙虎君臣会》:“王保正,您好不近道理!偌大一只狗子,怎地只把三百钱出来?须亏我。” |
zhāo bù jí xī朝不及夕 | 形容情况危急。 |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十六年》:“敝邑之急,朝不及夕。” |
bù wéi yǐ shèn不为已甚 | 已甚:过分。不做过分的事,要适可而止。多指对人的谴责或处罚要适可而止。 | 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下》:“仲尼不为已甚者。”朱熹集注:“己,犹太也。杨氏曰:‘言圣人所为,本分之外,未加毫末。’” |
fāng tóu bù liè方头不劣 | 方头:俗指不通时宜;不劣:倔强不驯顺。形容人性格倔强、顽固。 | 元·关汉卿《钱大尹智勘绯衣梦》第四折:“俺这里有个裴炎,好生方头不劣。” |
bù jiǎo bù mèi不皦不昧 | 皦:清白、清晰;昧:糊涂。形容恍恍忽忽,难以捉摸。 | 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》:“一者,其上不皦,其下不昧,绳绳不可名,复归于无物。” |
rì jì bù zú,suì jì yǒu yú日计不足,岁计有余 | 每天算下来没有多少,一年算下来就很多了。比喻积少成多。也比喻凡事只要持之以恒,就能有很大收获。 | 《淮南子·真训》:“其道可以大美兴,而难以算计举也。是故日计之不足,而岁计之有余。” |
qiǎo bù kě jiē巧不可阶 | 阶:台阶,引伸为赶上。指巧妙得别人无法赶上。 | 南朝 梁 简文帝《与湘东王书》:“谢故巧不可阶,裴亦质不宜慕。” |
jī quǎn bù níng鸡犬不宁 | 宁:安宁。连鸡狗都不得安宁;形容骚扰得十分厉害。 | 唐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:“哗然而骇者,虽鸡狗不得宁焉。” |
bù chǐ zuì hòu不耻最后 | 不耻:不以为羞耻。不因为跑到最后而感到可耻。比喻凡是只要坚持到底,就能达到目的。 | 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喻老》:“夫诱道争远,非先则后也。而先后心皆在于臣,上何以调于马,此君之所以后也。” |
bù yǐ guī jǔ,bù chéng fāng yuán不以规矩,不成方圆 | 规:圆规;矩:曲尺。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。 | 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上》:“离娄之明,公输子之巧,不以规矩,不成方圆。” |
xīn shù bù duān心术不端 | 心地不正派;居心不良。 |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二十七卷:“好笑那莫稽只想着今日富贵,却忘了贫贱的时节,把老婆资助成名一段功劳化为春水,这是他心术不端处。” |
qiǎng bù zhī yǐ wéi zhī强不知以为知 | 不懂装懂。 |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一卷:“都管强不知以为知,逐叶翻翻,一直翻到后面去。” |
zhāo xī bù bǎo朝夕不保 | 朝:早上;夕:黄昏。早晨不能保证晚上的情况。形容形势危急,难以预料。 | 蔡东藩《五代史演义》第36回:“妾伏念先皇帝顷在并汾,适逢屯难,危同累卵,急若倒悬,智勇俱穷,朝夕不保。” |
bù dú bù fā不毒不发 | 不受凌辱就不能发奋图强。 | 元·无名氏《渔樵记》第四折:“你丈人搬调你浑家,故意的索休索离,大雪里赶你出去,男子汉不毒不发。” |
bù jīn bù fá不矜不伐 | 矜:自夸;自大;伐:自我夸耀。不骄傲自大;不夸耀自己。 | 《尚书 大禹谟》:“汝惟不矜,天下莫与汝争能,汝惟不伐,天下莫与汝争功。” |
yǎn qí bù bèi掩其不备 | 掩:掩袭。备:防备。趁敌人毫无防备时进行突然袭击。亦作“掩其无备”。 | 《南齐书·刘怀珍传》:“今众少粮单,我悬彼固,正宜简精锐,掩其不备耳。” |
zhí rèn bù huì直认不讳 | 直截了当承认,毫不回避隐瞒。 | 中国近台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》:“马子畦一犯即现获之黄福诡名,亦经质讯明确,直认不讳。” |
sǐ bù gān xīn死不甘心 | 就是死了也不甘心情愿或满足。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7回:“只是一件,我死也不甘心的;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,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,如何一口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!” |
bù móu tóng cí不谋同辞 | 指事前没有商量而意见完全一致。 | 《后汉书 祭祀志上》:“群下百僚,不谋同辞。” |
táo lǐ bù yán,xià zì chéng háng桃李不言,下自成行 | 古谚语。比喻实至名归。 | 晋 潘岳《太宰鲁武公诔》: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行;德之休明,没能弥彰。” |
dào bù tóng,bù xiāng wéi móu道不同,不相为谋 | 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道不同,不相为谋。” |
yī wù bù chéng,liǎng wù xiàn zài一物不成,两物见在 | 见:通“现”。指一件买卖不成功,但双方钱物仍在,没有损失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2回:“和你往日无冤,近日无仇。一物不成,两物见在,没来由杀你做甚么!” |
háo bù zài yì毫不在意 | 丝毫不在乎或不介意。 | 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一回:“我佛原是个大慈大悲之主,毫不在意。” |
yī jiǎo bù yí一脚不移 | 借喻坚定不移。 | |
suì yuè bù jú岁月不居 | 居:停留。指时光流逝。 | 汉 孔融《论盛孝章书》:“岁月不居,时节如流,五十之年,忽焉已至。” |
mā bù xià liǎn抹不下脸 | 碍于脸面或情面。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4回:“人家见他说得如此恳切,有些抹不下脸的,不免都应酬他几块,然而大注捐款一注没有。” |
wéi fù bù rén为富不仁 | 想发财致富的剥削者绝不会有好心肠。为富:想发财致富;不仁:没有好心肠。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:“为富不仁矣,为仁不富矣。” |
yán zhī bù wén,xíng zhī bù yuǎn言之不文,行之不远 | 文章没有文采,就不能流传很远。同“言之无文,行而不远”。 | 宋 陆游《严州到任谢王丞相启》:“黼黻圣猷,谓言之不文则行之不远;甄陶士类,每舍其所短而取其所长。“ |
bù fēn yù shí不分玉石 | 指无有区别,同归于尽。参见“玉石俱焚”。 | 清 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卷二:“向非君侯来,合郡士民当不分玉石矣。” |
bù chā lěi shǔ不差累黍 | 累黍:是古代两种很小的重量单位,形容数量极小。形容丝毫不差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律历志上》:“度长短者不失毫厘,量多少者不失圭撮,权轻重者不失黍累。” |
yuán fēng bù dòng原封不动 | 封:封口。原意为原来贴好的封口一点也没变动。比喻一切照原样;丝毫没有变动。 |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:“小娘子道:‘日日与主翁来看炉,是原封不动的,不知何如?’” |
bǎi zú zhī chóng,zhì duàn bù jiāng百足之虫,至断不僵 | 百足:虫名,马陆,多足虫;僵:倒。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。 | 三国·魏·曹冏《六代论》:“百足之虫,至死不僵,以扶之者众也。” |
bù huáng qǐ chǔ不遑启处 | 没有闲暇的时间过安宁的日子。指忙于应付繁重或紧急的事务。 | 《诗经 小雅 采薇》:“王事靡盬,不遑启处。”汉 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四:“匹夫百亩一室,不遑启处,无所移之也。” |
zì gù bù xiá自顾不暇 | 自己顾自己还来不及(顾:照顾;暇:空闲)。多指无法照顾别人。 | 《晋书 刘聪载记》:“彼方忧自固,何暇来耶!” |
wēi wǔ bù qū威武不屈 | 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;表示坚贞顽强。威武:权势;武力。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谓大丈夫。” |
jiàng zài wài,jūn mìng yǒu suǒ bù shòu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 | 将:将领;受:接受。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,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。 | 春秋·齐·孙武《孙子兵法·变篇》:“城有所不攻,地有所不争,君命有所不受。”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03回:“岂不闻:‘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。’” |
huì rén bù juàn诲人不倦 | 诲:教导;诱导;倦:厌烦。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!” |
xí bù xiá nuǎn席不暇暖 | 暇:空闲。连坐席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。形容很忙;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。 |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德行》:“武王式商容之闾,席不暇暖,吾之礼贤,有何不可?” |
fèn tú bù rú粪土不如 | 还比不上粪便和泥土。形容极无价值的东西。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二十七卷:“单可恨的,偏生要把前妻男女,百般凌虐,粪土不如。” |
bù zhī shì wù不知世务 | 不知道当代的情势。 | 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论儒》:“孟子守旧术,不知世务。” |
zhuó guǐ bù lún卓诡不伦 | 卓诡:卓异,卓越。指卓绝特异,不同寻常。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向栩传》:“少为书生,性卓诡不伦。” |
jīn wú bù jìn金吾不禁 | 金吾:秦汉时执掌京城卫戍的地方官。本指古时元宵及前后各一日,终夜观灯,地方官取消夜禁。后也泛指没有夜禁,通宵出入无阻。 | 唐 韦述《西都杂记》:“西都京城街衢,有金吾晓暝传呼,以禁夜行;惟正月十五日夜敕许金吾弛村,前后各一日。” |
yǒng chuán bù xiǔ永传不朽 | 朽:磨灭。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,不会磨灭。 | 南朝·梁·简文帝《吴兴楚王神庙碑》:“为不敬太守元景仲稽诸古典,于兹往烈,永传不朽。” |
yǒng xī bù kuì永锡不匮 | 锡:通“赐”;匮:匮乏。永远赐给,不使缺乏。 | 《诗经·大雅·既醉》:“孝子不匮,永锡尔类。” |
qún ér bù dǎng群而不党 | 群:合群。与众合群,不结私党。 | 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君子矜而不争,群而不党。” |
fú bù chóng zhì,huò bì chóng lái福不重至,祸必重来 | 福不会接连而来,祸灾却会接踵而至。 | 汉·刘向《说苑·权谋》:“往年秦拔宜阳,明年大旱,民饥。不以此时恤民之急也,而顾反益奢。此所谓福不重至,祸必重来也。” |
diǎn shuǐ bù lòu点水不漏 | 形容十分周到、严密,毫无差失漏洞。 | 《隋唐演义》第四九回:“罗成见线娘这枝方天戟,使得神出鬼没,点水不漏。” |
bù xiè yī gù不屑一顾 | 不屑:认为不值得;不愿意做或不愿意接受;一顾:看一下。不值得一看。指对某些事物或人看不起。 | 明 方孝儒《送吏部外郎龚彦佐序》:“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,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,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。” |
gōng chéng bù jū功成不居 | 居:承当,占有。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,不去占为己有。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。 | 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功成而不居。” |
shàng tiān bù fù kǔ xīn rén上天不负苦心人 | 负:亏欠,辜负。上天不会亏待苦心经营的人。形容埋头苦干的人最后会成功的。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虽然多辛苦了几次如今却高高中了个第三,可谓上天不负苦心人,文章自有定论。” |
huái cái bù yù怀才不遇 | 怀:怀藏;才:才干;才能。很有才能但是没有碰到赏识和重用他的人;没有施展的机会。 | 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》:“眼见别人才学万倍不如他的,一个个出身通显,享用爵禄,偏则自家怀才不遇。” |
dāo qiāng bù rù刀枪不入 | 刀杀不进枪刺不死。比喻一个人的思想僵化,批评、鼓励都不起作用。 | 李英儒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第三章:“我同孙猴子一样,早练得刀枪不入啦!” |
yǒu nǐ bù duō,wú nǐ bù shǎo有你不多,无你不少 | 指无关紧要的人,可有可无。 | |
bǎi zhé bù náo百折不挠 | 折:挫折。挠:弯曲;引伸为屈服。无论遭到多少挫折;都不退缩;不屈服。 | 汉 蔡邕《太尉乔玄碑》:“其性疾华尚朴,有百折不挠,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。” |
shuǐ xiē bù tōng水楔不通 | 见“水泄不通”。 | 《敦煌变文集·伍子胥变文》:“敕既下,水楔不通,川县相知,榜标道路。” |
ài bù shì shǒu爱不释手 | 释:放开。喜爱到不肯放手。 | 清 孙道乾《小螺庵病榻忆语》:“小暑日,王叔眉学博自武林归,以娱园主人画团扇相赠……儿起坐桃笙上,爱不释手。” |
yú bù kě jí愚不可及 | 及:赶上。形容愚笨到了极点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公冶长》:“宁武子邦有道则知,邦无道则愚;其知可及也,其愚不可及也。” |
bù zhī tòng yǎng不知痛痒 | 形容麻木不仁或不知利害。 |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2卷:“同父意见亦同,常言道:‘而今的世界只管讲那道学,说正心诚意的,多是一班害了风痹病,不知痛痒之人。’” |
fàng zòng bù jū放纵不拘 | 见“放纵不羁”。 | 《汉书·游侠传·陈遵》:“竦博学通达,以谦俭自守,而遵放纵不拘,操行虽异,然相亲友。” |
yī jiè bù qǔ一介不取 | 一介:一粒芥菜子,形容微小。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。形容廉洁、守法,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。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一介不以与人,一介不以取诸人。” |
jiàn xián bù yǐn见贤不隐 | 贤:道德高尚的人;隐:隐藏。看见道德高尚的人不去埋没。 | 西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刺权》:“见贤不隐,食禄不专,此公叔之所以为文,魏成子所以为贤也。” |
jiū chán bù qīng纠缠不清 | 纠结缠绕在一起;理不清楚。形容纷乱;使人不易分辨清楚。 | 清 魏子安《花月痕》第25回:“秋痕叹道:‘你如今一请就来,往后又是纠缠不清。” |
bù zhī tóu nǎo不知头脑 | 弄不清楚是怎幺回事。犹不知所措。 |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十:“又恐怕因此惹恼了他,连自己身子立不勾,却又不见得李参军触恼他一些处,正是不知一个头脑。” |
xià luò bù míng下落不明 | 下落:着落,去处。指不知道要寻找的人或物在什么地方。 | 马识途《清江壮歌》尾章:“我的女儿,从此下落不明。” |
yán zhě bù zhī言者不知 | 谓多言多语的人缺乏智能。 | 《老子》:“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”河上公注:“知者贵行不贵言也。驷不及舌,多言多患。”一本作“言者弗知”。 |
yī chén bù zī一尘不缁 | 犹一尘不染。 | 明·宋濂《贞白堂记》:“堂下种梅花数树,当霜雪严沍之际,众芳摇落,而是花独翘然,散而为春妍冰玉,其葩一尘不缁。” |
xiàn kě tì fǒu献可替不 | 献:进,提出;可:正确的;替:废,更换;不:通“否”,错误的。指劝善归过,提出兴革的建议。 | 南朝·梁·简文帝《答徐摛书》:“但今与古殊,时有监抚之务,竟不能绌邪进善,少助国章,献可替不,仰裨圣政。” |
wú qí bù yǒu无奇不有 | 什么稀奇古怪的事物都有。 |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九回:“上海地方,无奇不有,倘能在那里多盘桓些日子,新闻还多着呢。” |
shí bù niàn bǎo食不念饱 | 饱:吃足。饮食不要求饱,指饮食要有节制。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明德马皇后纪》:“今虽已老,而复‘戒之在得’,故日夜惕厉,思自降损。居不求安,食不念饱。” |
wú suǒ bù wéi无所不为 | 为:做。没有不干的事情。指什么坏事都干了。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张温传》:“揆其奸心,无所不为。” |
bù dé wéi wù不得违误 | 公文用语,不得违反命令,耽误公事。 | |
shì bù shī gǔ事不师古 | 形容做事不吸取前人经验。 | 《尚书 说命下》:“事不师古,以克永世,匪说攸闻。” |
guī yàn bù gào龟厌不告 | 指屡加龟卜,致使龟灵厌恶,不再以吉凶告人。比喻很有效的东西,过度使用也会失灵。 | 《诗经·小雅·小旻》:“我龟既厌,不我告犹。” |
huò bù xuán zhǒng祸不旋踵 | 旋踵:旋转脚跟,比喻时间极短。祸害不久就将到来。 | 《北齐书 袁聿修传》:“若违忤要势,即恐祸不旋踵,虽以清白自守,犹不免请谒之累。” |
bù yí chǐ cùn不遗尺寸 | 遗:遗漏;尺寸:形容数量小。比喻一点也不漏掉。 | 明·天然痴叟《石点头·贪婪汉六院卖风流》:“但职司国课,其所以不遗尺寸者,亦将以尽瘁济其成法。” |
bù kě jiào xùn不可教训 | 教训:教育,教诲。对某人无法进行教育。 | 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:“颛顼氏有不才子,不可教训,不知话言,告之则顽,舍之则嚣,傲很明德,以乱天常,天下之民谓之‘梼杌’。” |
bù láo ér huò不劳而获 | 获:获得。自己不劳动而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。也作“不劳而得”。 | 三国 魏 王肃《孔子家语 入官》:“所求于迩,故不劳而得也。” |
dī huí bù yǐ低回不已 | 低回:徘徊留恋;不已:不停止。不停地徘徊,留恋忘返。形容伤感难忘的心情。 | 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低回阴山翔以纡曲兮,吾乃今目睹西王母曤然白首。” |
bù shì zhī chóu不世之仇 | 不世:非凡。指极大的仇恨。 | 明·酉阳野史《续三国演义》第41回:“但愿陛下毋忘不世之仇,怠忽祖宗之业,汲汲于心,以图恢复。” |
hǔ dú bù shí ér虎毒不食儿 | 老虎再歹毒也不会吃掉自己的孩子。 | 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33回:“自古虎毒不食儿,如今朝廷失政,大变伦常,各处荒乱,刀兵四起,天将不祥,祸乱已现。” |
yǒng chuí bù xiǔ永垂不朽 | 朽:磨灭。指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;永远不会磨灭。” | 《魏书 高祖纪下》:“虽不足纲范万度,永垂不朽,且可释滞目前,厘整时务。” |
xíng bù gǒu hé行不苟合 | 谓做事有主见,不随便附和别人。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行不苟合,义不取容。” |
wú dà bù dà无大不大 | 谓极大。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8回:“这仇用不着你报,早有一位天大地大,无大不大的盖世英雄,替你报了仇去了。” |
bǎo rén bù zhī è rén jī饱人不知饿人饥 | 饱:吃足;饥:饥饿。比喻处境好的人,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。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45回:“误了差使钉子是我碰!你饱人不知饿人饥!” |
lǐ guǎng bù hòu李广不侯 | 见“李广未封”。 | 徐夤《赠杨著》:“李广不侯身渐老,子山操赋恨何深!” |
bù shàng bù luò不上不落 | 形容事情无着落,处境为难。 | 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九:“姐姐……何苦把这个书生哄得他不上不落的,呆呆地百事皆废了。” |
ruò bù shèng yī弱不胜衣 | 瘦弱得连衣服都承受不了。 | 先秦 荀况《荀子 非相》:“叶公子高微小短瘠,行若将不胜其衣。” |
bù fēn qīng béi不分青白 | 指不分黑白,不辨是非。 | 见“不分皂白”。 |
lái lì bù míng来历不明 | 来历:由来。人或事物的来历与经过不清楚。 | 宋 周密《癸辛杂识 前集 郑仙姑》:“适新建县有阙氏者,雇一婢,来历不明。” |
bào yìng bù shuǎng报应不爽 | 报应:佛家语,指因果报应;爽:差失。做恶者必得恶报,从来没有差错的。 | 清 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七十四回:“男男女女,人千人万,那一个不说是天理昭彰,报应不爽。 |
bù xuán zhǒng不旋踵 | 来不及转身。比喻时间极短。也指不退却。 | 柳残阳《阎王梭》十七:“先是有开门声,不旋踵间,茅屋门被人拍的‘嘭嘭’响……”。 |
bǐ chàng bù jīng匕鬯不惊 | 匕:羹匙;鬯:古时用郁金草酿黑黍而制成的祭祀用的香酒。匕鬯:借指祭祀。原指宗庙祭祀不受惊扰。 | 唐 杨炯《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》:“出身事主,元良永固于万邦;束发登朝,匕鬯不惊于百里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