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之的成语
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00 个之的成语
成语解释出处
shén zhì zhī bǐ神至之笔形容艺术作品的技法非常奇妙。清·侯方域《倪云林十万图记》:“其皱擦勾斫、分披纠合,无一不备神至之笔,岂可以一律论耶!”
wú rú zhī hé无如之何犹言没有什么办法来对付。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小人之使为国家。灾害并至,虽有善者,亦无如之何矣。”
dào xuán zhī jí倒悬之急倒悬:头向下、脚向上悬挂着。比喻极其艰难、危险的困境。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当今之世,万乘之国行仁政,民之悦之,如解倒悬也。”
yī miàn zhī yuán一面之缘见一面的缘分。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回:“若问此物,倒有一面之缘。”
zhuì wén zhī shì缀文之士缀文:连缀辞句成为文章。称著述者。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刘向传》:“自孔子后,缀文之士众矣。”
xuān zhī shǐ yán宣之使言宣:疏通,宣导。宣导人民,使他们敢于发表议论。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国语·周语》:“是故为川者,决之使导;为民者,宣之使言。”
qún qǐ ér gōng zhī群起而攻之大家都起来攻击它,反对它。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先进》:“非吾徒也,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。”
tòng zhī rù gǔ痛之入骨伤痛入骨髓。形容伤心到了极点。《全相平话·七国春秋》:“齐为无道,以害先王,寡人统位,痛之入骨。”
jiè xuǎn zhī bìng疥癣之病疥癣:一种皮肤病。比喻危害尚轻的祸患或无关紧要的问题。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直谏》:“大夫之于吴也,疥癣之病也。”
miǎn huái zhī suì免怀之岁谓三岁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子生三年,然后免于父母之怀。”后因称三岁为“免怀之岁”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子生三年,然后免于父母之怀。”
bù huì zhī biàn不讳之变不讳:死的委婉说法;变:变故。指人的死亡。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申屠刚传》:“不讳之变,诚难其虑。”
zì zuò zhī niè自作之孽孽:罪恶,灾祸。指自己招来的罪孽或灾祸是逃不脱的。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44章:“与卖国者言救国,与毁法者言护法……尽王揖唐等自作之草,如何与彼谈判!”
yī zì zhī shī一字之师改正一个字的老师。指改正别人诗文中的一个字或纠正一个误读、误写的字。明 张岱《与周伯戬之书》:“张乖崖以萧楚才为一字之师。”
yī dìng zhī guī一定之规一定的规律或规则。比喻已打定的主意。郭小川《新路歌》:“历史的发展,有它新陈代谢的一定之规。”
huá gǔn zhī zèng华衮之赠华衮:古代帝王的礼服。形容贵重的赠与。晋·范宁《谷梁传序》:“一字之褒,宠逾华衮之赠;一言之贬,辱过市井之挞。”
ài mó zhī zhù爱莫之助虽然同情,却限于条件无从帮助。宋 陈亮《喻夏卿墓志铭》:“晚虽家事不如初,而亲戚故旧之急难,族人子弟之美事,爱莫之助,每致其惓惓之意,而人人常信之。”
kuáng gǔ zhī shuō狂瞽之说狂:轻狂;瞽:盲目。愚妄无知的言论。《南史·虞寄传》:“使得尽狂瞽之说,披肝胆之诚。”
zhuó wěi zhī cái卓伟之才卓伟:卓越伟大。指杰出的人才。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张温传》:“戴赫烈之宠,体卓伟之才。”
pǐ fū zhī liàng匹夫之谅同“匹夫小谅”。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皇甫嵩朱儁传论》:“故梁衍献规,山东联盟,而舍格天之大业,蹈匹夫之小谅,卒狼狈虎口,为智士笑。”
fēng chén zhī biàn风尘之变风尘:比喻战乱。指战争的灾乱。《晋书·陶璜传》:“夫风尘之变,出于非常。”
zhǒu yè zhī biàn肘腋之变肘腋:胳膊肘儿和夹肢窝,比喻极接近的地方。形容产生于身旁的祸患。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法正传》:“亮答曰:‘主公之在公安在,北畏曹公之疆,东惮孙权之逼,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,正当斯这时,进退狼跋。”
shēng yòu zhī jìng鼪鼬之径鼪:黄鼠狼;鼬:指黄鼬之类的动物;径:小路。黄鼠狼等来往的小路。引申为荒凉偏僻的小道。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夫逃虚空者,藜藿柱乎鼪鼬之径,踉位其空,闻人足音蛩然而喜矣。”
fēn cùn zhī mò分寸之末比喻微少、细小。南朝 梁 江淹《诣建平王上书》:“宁当争分寸之末,竞锥刀之利哉?”
zǔ tì zhī shì祖逖之誓指晋代志士祖逖毅然立誓之事。《晋书·祖逖传》:“元帝时藩王争权,晋室大乱,元帝以逖为奋威将军、豫州刺史,逖率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,击揖而誓曰:‘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,有如大江。’”
miào yuán zhī shǔ庙垣之鼠庙:王宫的前殿;垣:矮墙。宫墙里的老鼠。比喻帝王身边得势的小人。《新唐书·魏元忠传》:“君侧之人,众所畏惧,所谓鹰头之蝇,庙垣之鼠者也。”
kuí huò zhī xīn葵藿之心葵:葵花;藿:藿香。葵花和藿香倾向太阳。比喻心向仰慕的人或下级对上级的忠心。唐·白居易《谢清明日赐新火状》:“仰之如日,空倾葵藿之心。”
zhǐ gù zhī jiān指顾之间指:用手指;顾:回头看。用手一指或回头一看的瞬间。比喻时间十分短暂明·归有光《上总制书》:“指顾之间,勇怯立异,呼吸之际,胜负顿殊。”
jiāng guì zhī xìng姜桂之性生姜和肉桂愈久愈辣。比喻年纪越大性格越耿直。《宋史·晏敦复传》:“况吾姜桂之性,到老愈辣。”
yán wài zhī yì言外之意言:语言;之:助词;相当于“的”。言语之外的意思。指没有在话里或文章里明说出来的意思。也作“意在言外”。宋 叶梦得《石林诗话》下卷:“七言难于气象雄浑、句中有力,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。”
dà kāi fāng biàn zhī mén大开方便之门给予极大的方便。明 冯惟敏《僧尼共犯》四:“谁想巡捕老爷大开方便之门,放俺还俗,便成配偶。”
bù zhèng zhī fēng不正之风不正当的社会风气。晋 葛洪《抱朴子 辩问》:“移不正之风,易流遁之俗。”
jiǔ sè zhī tú酒色之徒嗜酒好色的人。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以后相处的虽多,都是豪华之辈,酒色之徒,但知买笑追欢的乐意,哪有怜香惜玉的真心。”
chéng tiān zhī yòu承天之祐承:受;祐:保佑。蒙受老天的保祐。《周易·大有》:“自天祐之,吉无不利。”
wú míng zhī shī无名之师没有正当理由出征的军队。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今弃万安之术,而兴无名之师,窃为公俱之。”
mò zhī shuí hé莫之谁何莫:没有。指没有谁敢对他怎么样。明·归有光《备倭事略》:“今倭贼冯陵,所在莫之谁何。”
bù qiān zhī miào不迁之庙古代不迁入祧庙合祭而单独进行祭祀的帝王家庙。
chū shēng zhī dú bù wèi hǔ初生之犊不畏虎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,无所畏惧。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十四章:“刚吃过早饭,人马全都汇齐,有些人震于闯王和李过的威名,不免惊惶,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犊不畏虎,磨拳擦掌地等待厮杀。”
shǐ shí zhī jiān矢石之间矢石:箭与礧石。比喻战场。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天下士大夫捐亲戚,弃土壤,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,其计固望其攀龙鳞,附凤翼,以成其所志耳。”
sì zhī guò xì驷之过隙语出《墨子·兼爱下》:“人之生乎地上之无几何也,譬之犹驷驰而过隙也。”后用以喻光阴飞逝。语出《墨子·兼爱下》:“人之生乎地上之无几何也,譬之犹驷驰而过隙也。”
chèn rén zhī wēi趁人之危利用别人危险的境况图利。蒋子龙《开拓者,开拓者》十六:“金城扭头瞪他一眼:‘去你妈的!君子不趁人之危。’”
bīng dòng sān chǐ,fēi yī rì zhī hán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,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、酝酿的。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92回:“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”
jīn lán zhī yǒu金兰之友指亲密的朋友。《周易 系辞上》:“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;同心之言,其臭如兰。”
bù nài zhī hé不奈之何指无可奈何,无法可想。金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八:“相国老夫人听得悲泣,不奈之何,故谒微生,愿求脱命计。”
lóng duàn zhī dēng龙断之登谓谋利求财。龙,通“垄”。
lí wěi zhī yōu嫠纬之忧嫠:寡妇;纬:织物的横线。指为国忧虑。宋·文天祥《癸亥上皇帝书》:“臣何敢追尤往事,上渎圣聪,独方来计,则嫠纬之忧,不能忘情焉。”
shí yī zhī lì什一之利什一:十分之一。泛指商人得到的利润。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杨恽传》:“恽幸有余禄,方籴贱贩贵,逐什一之利,此贾竖之事,污辱之处,恽亲行之。”
huī zhī jí qù麾之即去命令他走就离开。形容服从指挥,听候调遣。宋 辛弃疾《沁园春 将止酒戒酒杯勿使近》词:“杯再拜,道:‘麾之即去,招之须来。’”
pín jiàn zhī zhī贫贱之知见“贫贱之交”。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宋弘传》:“(光武帝)谓弘曰:‘谚言贵易交,富易妻,人情乎?’弘曰:‘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。’”
shēng shā zhī quán生杀之权生:叫人活;杀:叫人死。操纵着叫人生或死的权力。形容权力很大。汉·荀悦《汉纪》第28卷:“况郭解之论,以匹夫之细,窃生杀之权,罪已不容于诛矣。”
zhēn jiè zhī hé针芥之合同“针芥相投”。清·方文《赠孟六玕明序》诗:“近前一语忽大笑,针芥之合良非轻。”
wú shǔ zhī chǒu鼯鼠之丑
wú chǐ zhī tú无耻之徒不知耻辱或不要脸的人。
zhú chòu zhī fū逐臭之夫比喻嗜好怪癖,与众不同的人。三国 魏 曹植《与杨德祖书》:“人各有好尚,兰茝荪蕙之芳,众人之好好,而海畔有逐臭之夫。”
yī fū zhī yòng一夫之用谓仅能当一人之用,而无兼人之能。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:“异一夫之用,不足为强弱。”
yī jiā zhī zuò一家之作自成一家的著作。《宋书·范晔传》:“不得志,乃删众家《后汉书》为一家之作。”
yī fū zhī yǒng一夫之勇犹言匹夫之勇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荀彧传》:“颜良、文丑,一夫之勇耳,可一战而禽也。”
xīn fù zhī jiāo心腹之交指知己可靠的朋友。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三十九回:“通判乃是心腹之交,径入来同坐何妨!”
gāo shì zhī xíng高世之行高世:超出世人;行:行为。超出世俗的行为。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袁盖晁错列传》:“且陛下有高世之行者三。”
tiān wú jué rén zhī lù天无绝人之路天下不会断绝人的出路,把人困死。比喻人虽一时处于绝境,但终归可以找到出路。元 无名氏《货郎担》第四折:“果然天无绝人之路,只是那东北上摇下一只船来。”
dào xuán zhī wēi倒悬之危倒悬:象人被倒挂着一样。比喻处境极端困难。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当今之时,万乘之国,行仁政,民之悦之,如解倒悬也。
mò ér shí zhī默而识之默:不语,不说话。识:记。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。
děng ér xià zhī等而下之比这一等更差的。指事物递减;后面的比前面的差一级;低一等。宋 楼钥《攻愧集》:“乡之贫者,或不及于此,则以此法等而下之。”
qǐ guó zhī yōu杞国之忧同“杞人忧天”。宋·岳珂《桯史·岁星之祥》:“士大夫皆有杞国之忧。”
yī yú zhī shuō一隅之说片面的说法;偏见。《后汉书·王充等传论》:“数子之言当世失得皆究矣,然多谬通方之训,好申一隅之说。”李贤注:“一隅谓一方偏见也。”
jì sūn zhī yōu季孙之忧季孙:鲁国大夫;忧:忧患。指内部的忧患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吾恐季孙之忧,不在颛臾,而在萧墙之内也。”
jǐng wā zhī jiàn井蛙之见像井底青蛙的见解。比喻偏狭的见识。《弘明集 明佛论》:“夫一局之奕,形算之浅,而奕秋之心,何尝有得,而乃欲率井蛙之见,妾抑大猷。”
chǔ zhī yàn rán处之晏然晏然:平静的样子。指遇到困难或紧急情况沉着镇定的样子。宋·秦观《圆通禅师行状》:“事虽交至错出,处之晏然。”
zhù shí zhī jiān柱石之坚像柱石一样坚硬。比喻大臣坚强可靠,能担负国家重任。
fù shǒu zhī gē负手之歌喻指临终前的咏歌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孔子蚤作,负手曳杖,消摇於门,歌曰: ‘泰山其颓乎?梁木其坏乎?哲人其萎乎?’既歌而入,当户而坐。子贡闻之曰:‘泰山其颓,则吾将安仰;梁木其坏,哲人其萎,则吾将安放。夫子殆将病也。’遂趋而入。 [下续示例]
fǎn bǔ zhī sī返哺之私返哺:雏鸟长大,衔食哺其母。比喻报答亲恩。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青凤》:“君如念妾,还祈以楼宅相假,使妾得以申返哺之私。”
fá bīng zhī jiā伐冰之家伐冰,凿取冰块。古代唯有卿大夫以上的贵族丧祭得以用冰,因以“伐冰之家”称达官贵族。《礼记·大学》:“伐冰之家,不畜牛羊。”郑玄注:“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。”
zhì shuǐ zhī qīng置水之清置:放。表示人民对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。唐·刘禹锡《答饶州元使君》:“置水之清必励,则人知敬。”
yí jué zhī móu诒厥之谋诒:通“贻”,遗留;厥:其。留下安定天下的谋略。《晋书·愍怀太子传》:“武皇钟爱,既深诒厥之谋;天下归心,颇有后来之望。”
hòu gù zhī huàn后顾之患顾:回视;后顾:回过头照顾。指来自后方或家里的忧患。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末帝纪》:“卢文纪劝帝驻河桥,庚赞华为契丹主,以兵援送入蕃,则契丹主有后顾之患,不能久驻汉地矣。”
wèn zuì zhī shī问罪之师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。《旧唐书 侯君集传》:“今袭人于墟墓之间,非问罪之师也。”
yī piān zhī jiàn一偏之见偏于一面的见解。《宋史·刘述传》:“安石任一偏之见,改立新议,以害天下大公。”
yī zhī wèi shèn一之谓甚甚:过分。做了一次,已经过分。比喻错误不能重犯。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五年》:“晋不可启,寇不可玩。一之谓甚,其可再乎?”
yī jiè zhī shàn一介之善微小的善行。《西京杂记》卷四:“其有一介之善、一方文艺,居接士之馆。”
yī rén zhī jiāo一人之交亲密得象一个人。形容交情深。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54回:“那时我家先父就和娄氏弟兄是一人之交。”
jiàn zhī bù qǔ,sī zhī qiān lǐ见之不取,思之千里见到时不拿过来,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。宋·无名氏《张协状元》二八:“见之不取,思之千里。只道张协状元,不知榜眼探花是那里人,买本看。”
gǔ gōng zhī lì股肱之力股肱:大腿和胳膊。自己的所有力量。形容做事已竭尽全力。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:“臣竭其股肱之力,加之以忠贞。其济,君之灵也,则以死济之。”
bō fū zhī tòng剥肤之痛剥:剥去。肤:皮肤。指受害极深而引起的痛苦。《周易 剥》:“剥床以肤,凶。”
jiǎn è zhī fēng謇谔之风謇谔:正直敢言。正直敢言的作风。《晋书·裴秀传》:“骞素无謇谔之风,然与帝语傲。”
gē jīn zhī méng割襟之盟割襟:指腹为婚时,各自割下衣襟,彼此珍藏作为信物。指男女在未出生前就由其父母订立下婚约。《元史·刑法志·二·户婚》:“诸男女议婚,有以指腹割衿为定婚者,禁之。”
miè dǐng zhī zāi灭顶之灾灭:淹灭;顶:头顶。像大水淹没了头顶一样的灾难。比喻致命的、毁灭性的灾难。《周易 大过》:“过渉灭顶,凶,无咎。”
tuō jì zhī yíng托骥之蝇喻指追随贤能之后而得以显名的人。《后汉书 隗器传》:“帝报以手书曰:‘慕乐德义,思相结纳……数蒙伯乐一顾之价,而苍蝇之飞,不过数步,即托骥尾,得以绝群。’”李贤注:“张敞书曰:‘苍蝇之飞,不过十步,自托骐骥之尾,乃腾千里之路。然无损于骐骥,得使苍蝇绝群也,’见敞传。”
quǎn mǎ zhī nián犬马之年犹犬马齿。三国·魏·曹植《黄初六年令》:“将以全陛下厚德,究孤犬马之年,此难能也。”
jiē rén zhī duǎn揭人之短将别人的短处揭露出来,公之于众。
chǔ zhī yí rán处之夷然处:处理,对待;之:代词;夷然:坦然。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、沉着镇定或对待事情毫不在意。《晋书·王承传》:“承每遇艰险,处之夷然。”
xuán hú zhī chén悬弧之辰弧:木弓;悬弧:古代生了男孩在门左首挂一张木弓;辰:生辰。指男子的生日。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内则》:“子生,男子设弧于门左,女子设帨于门有。”
yǒu gōng zhī chén有功之臣指有功劳的人。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二回:“庶百姓知陛下宽仁大度,纳谏容流,而保护有功之臣。是一举两得之意,愿陛下准臣施行。”
xiàn pù zhī chén献曝之忱献:贡献之意;曝:晒太阳。比喻以物品或意见献之于人,所表达的自谦之意。《列子·杨朱篇》:“负日之暄,人莫知者,以献吾君,将有重赏。”
fù sú zhī jī负俗之讥见“负俗之累”。
qū zhī ruò wù趋之若骛鹜:鸭。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。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。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7回:“白云观就是他纳贿的机关,高道士就是他作恶的心腹,京外的官员,那个不趋之若骛呢!”
kūn shān zhī yù昆山之玉昆山:昆仑山。昆仑山的美玉。比喻杰出的人才。秦·李斯《谏逐客书》:“今陛下致昆山之玉,有随和之宝,垂明之珠,服太阿之剑,乘纤离之马,建翠凤之旗,树灵鼍之鼓。”
yī jǔ shǒu zhī láo一举手之劳比喻不费力,只是一抬手那样。唐·韩愈《应科目时与人书》:“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,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。”
bào zhù zhī xìn抱柱之信后用以表示坚守信约。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,女子不来,水至不去,抱梁柱而死。”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信如尾生,与女子期于梁下,女子不来,水至不去,抱柱而死。”唐·李白《长干行》诗:“常存抱柱信,岂上望夫台。”
yǐ qí rén zhī dào,huán zhì qí rén zhī shēn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以:拿;治:惩处。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。宋·朱熹《中庸集注》第十三章:“故君子之治人也,即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。”
dōng chuáng zhī xuǎn东床之选谓佳婿的人选。五代·危德兴《寻阳长公主墓志》:“潜应坦腹之姿,妙契东床之选。”
bù cè zhī huò不测之祸测:估计。估计不到的灾祸,多指死亡。宋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 秦始皇九年》:“妾赖天而有男,则是君之子为王也。楚国尽可得,孰与身临不测之祸哉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