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之的成语
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00 个之的成语
成语解释出处
yǒu zé gǎi zhī,wú zé jiā miǎn有则改之,无则嘉勉指凡有缺点错误被人指出应该改过,没缺点、错误就用以勉励自己。
mù gěng zhī huàn木梗之患喻客死他乡,不得复归故里。汉·刘向《说苑·正谏》:“今秦,四塞之国也,有虎狼之心,恐其有木梗之患。”
quǎn mǎ zhī láo犬马之劳犬马:古时臣子对君主常自比为替主子奔走的犬马;以表示忠诚。比喻心甘情愿受人驱使;为人效劳。《晋书 段灼传》:“愿陛下思子方之仁,念犬马之劳,思帷盖之报,发仁惠之诏,广开养老之制。”
dōng chuáng zhī xuǎn东床之选谓佳婿的人选。五代·危德兴《寻阳长公主墓志》:“潜应坦腹之姿,妙契东床之选。”
fù yú zhī ān覆盂之安像覆置的盂那样安稳。比喻稳固,不可动摇。亦作“覆盂之固”。汉·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九卷:“君子之居也,绥如安裘,晏如覆盂。”
bù kān zhī diǎn不刊之典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、钦定典制。《梁书 萧子云传》:“伏以圣旨所定乐论钟律纬绪,文思深微,命世一出,方悬日月,不刊之典,礼乐之孝,致治所成。”
mí mí zhī yīn靡靡之音靡靡:颓废萎靡。使人萎靡、颓唐的声音。形容颓废、萎靡或淫荡的音乐。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十过》:“师旷曰:‘此师延之所作,与纣为靡靡之乐也。’”
lì zhuī zhī dì立锥之地立锥:插锥子。指插锥子的地方。比喻能容身的极小的地方。也作“置锥之地。”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留侯世家》:“今秦失德弃义,侵伐诸侯社稷,灭六国之后,使无立锥之地。”
jiǎn è zhī fēng蹇谔之风蹇谔:正直敢言。正直敢言的作风。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庞统传》裴松之注引《习凿齿》:“矫然太当,尽其蹇谔之风。”
cǎi xīn zhī huàn采薪之患病了不能打柴。自称有病的婉辞。见“采薪之忧”。
ē bǎo zhī láo阿保之劳阿保:保护养育。保护养育幼儿的功劳。《晋书 顾和传》:“帝以保母周氏有阿保之劳,颌假其名号,内外皆奉诏。”
méi shuò zhī yán媒妁之言媒妁:说合婚姻的人。媒人的介绍。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不待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钻穴隙相窥,踰墙相从,则父母国人皆贱之。”
tiān lún zhī lè天伦之乐家人欢聚一堂;亲密友爱的乐趣。天伦:指父子、兄弟、夫妻等亲属关系。唐 李白《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》:“会桃李之芳园,序天伦之乐事。”
kūn dì zhī hǎo昆弟之好昆:哥哥。像兄弟一样要好。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传》第九十二回:“今秦楚嫁女娶妇,结昆弟之好,三晋莫不悚惧,争献地以事秦。”
zhé jiǎo zhī kǒu折角之口形容人口才很好,善于辩论。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朱云传》:“五鹿狱狱,朱云折其角。”
juān dī zhī láo涓滴之劳涓:细流;滴:水珠。很小的一点功劳。唐 李世民《赐刘洎自尽诏》:“刘洎出自闾武,言行罕称,于国无涓滴之劳,在朕匪粉榆之旧。”
zhī yú zhī lè知鱼之乐乐:欢乐。比喻善于体会物情。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庄子曰:‘盆鱼出游从容,是鱼乐也。’惠子曰:‘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?’庄子曰:‘子非我,安知我不知鱼之乐?’”
mào shǒu zhī chóu贸首之仇贸首:要得到对方的头颅。指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。《战国策·楚策二》:“甘茂与樗里疾,贸首之仇也。”
lǐ zhī dāng rán理之当然理所当然,理应如此。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36卷:“此原是君家之物,今日来取,理之当然。”
gān zhī rú jì甘之如荠荠:甜菜。荼菜虽苦,但是和内心的痛苦相比,觉得就像荠菜一样甜美。后指事如乐意为之,虽苦亦甜。同“甘心如荠”。《晋书 刘沈传》:“投袂之日,期之必死。葅醢之戮,甘之如荠。”
xún yuè zhī jiān旬月之间旬:十天。十天到一个月之间。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杨赐传》:“旬月之间,并各拔擢。”
wú wàng zhī huò毋望之祸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。同“无妄之祸”。《史记 春申君传》:“朱英谓春申君曰:‘世有毋望之福,又有毋望之祸。’”
zāo kāng zhī qī bù xià táng糟糠之妻不下堂指贫贱时共患难的妻子,今也用来谦称自己的妻子。(1)用以指称与共患难的妻子。
(2)用以谦称自己的妻子。糟糠,酒渣及穀皮,指粗劣的食物。糟:酒渣。糠:谷皮。贫穷时,与自己共尝糟糠的妻子。
《后汉书 宋弘传》:“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。”
yī xiào le zhī一笑了之笑一笑就算了事。表示不予重视。沙汀《淘金记》:“那显然是幺长子对白酱丹的毒辣的讽刺;纵然他本人仅仅一笑了之。”
wú yá zhī qī无涯之戚无尽的忧伤。涯:边际。戚:忧伤。唐·韩愈《蔡十二郎文》:“吾不可去,汝不肯来,恐旦暮死,而汝抱无涯之戚也。”
xiān jiè zhī shī纤介之失纤介:细微。很小的过失。汉 董仲舒《春秋繁露 王道》:“春秋记纤介之失。”
yī jiè zhī cái一介之才微小的才能。《后汉书·杜诗传》:“臣诗伏自惟忖,本以史吏一介之才,遭陛下创制大业,贤俊在外,空乏之间,超受大恩。”《文选·陆倕〈石阙铭序〉》:“兴建庠序,启设郊丘,一介之才必记,天文之典咸秩。”吕向注:“一介,谓小才也。”
fèn nèi zhī shì分内之事分内:自己,本分。本分之内的事情。指自己应负责任的事情。《圣谕广训·孝训》:“皆孝子分内之事也。”
shēng shā zhī quán生杀之权生:叫人活;杀:叫人死。操纵着叫人生或死的权力。形容权力很大。汉·荀悦《汉纪》第28卷:“况郭解之论,以匹夫之细,窃生杀之权,罪已不容于诛矣。”
yì yǐ zhī bàng薏苡之谤比喻被人诬蔑,蒙受冤屈。《旧唐书 王珪杜正伦等传论》:“正伦以能文被举,以直道见委,参典机密,出入两宫,斯谓得时。然被承乾金带之讥,孰与夫薏苡之谤,士大夫慎之。”
chū dù zhī chén初度之辰初度:初生之时;辰:日子。指生日。战国·楚·屈原《离骚》:“皇揽揆余初度兮,肇锡余以嘉名。”
xián jué zhī yú衔橛之虞同“衔橛之变”。明·何景明《功实篇》:“夫利猛兽之乐者忘衔橛之虞。”
zhōng gòu zhī yán中冓之言中冓:内室。内室的私房话。也指有伤风化的丑话。《诗经·鄘风·墙有茨》:“中冓之言,不可道也。”《汉书·济川王明传》:“不窥人闺门之私,听闻中冓之言。”
cáng zhī míng shān,chuán zhī qí rén藏之名山,传之其人把著作藏在名山,传给志趣相投的人。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仆诚以著此书,藏诸名山,传之其人,通邑大都,则仆偿前辱之现,虽万被戮,岂有悔哉。”
jiāo bì shī zhī交臂失之交臂:胳膊碰胳膊。胳膊相碰;擦身而过。指当面错过或失掉好机会。庄周《庄子 田子方》:“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,可不哀与?”
zhī sǐ mí èr之死靡二同“之死靡它”。《宋史·忠义传一》:“若敌王所忾,勇往无前,或衔命出疆,或授职守土,或寓官闲居,感激赴义,虽所处不同,论其捐躯徇节,之死靡二,则皆为忠义之上者也。”
shuāng lù zhī jí霜露之疾指因风寒而引起的疾病,指感冒。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公孙弘传》:“君不幸罹霜露之病,何恙不已?”
bǐ mò zhī lín笔墨之林斯文萃集的地方。汉 王充《论衡 对作》:“汉家极笔墨之林,书论之造,汉家尤多。”
yún ní zhī bié云泥之别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。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。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逸民传 矫慎》:“仲彦足下,勤处隐约,虽乘云行泥,栖宿不同。”
gǒu qiě zhī xīn苟且之心苟且:得过且过。指得过且过、只顾眼前思想。亦指想做不正当事情的念头。一般多指男女关系。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79回:“若论狄希陈的心里,见了小珍珠这个风流俊俏的模样……却实在安着一点苟且之心。”
yù jiā zhī zuì欲加之罪要想加罪于人,不愁找不到罪名。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僖公十年》:“不有废也,君何以兴?欲加之罪,其无辞乎?”
hú tù zhī bēi狐兔之悲狐死则兔悲,兔死则狐亦悲。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。明·朱国桢《涌幢小品·黄叔度二诬辨》:“因视国家将倾,诸贤就戮,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,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,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,方且沾沾自喜,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,是诚何忍哉。”
yùn yòng zhī miào,zài yú yī xīn运用之妙,在于一心妙:巧妙;心:思考,灵活。指兵法运用得巧妙灵活,全在于善于思考。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3回:“汤镇台道:且不要管他,‘运用之妙,在于一心’。”
chéng rén zhī wēi乘人之危乘:趁;危:危险;灾难。趁别人有困难时;去要挟、侵害对方。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盖勋传》:“谋事杀良,非忠也;乘人之危,非仁也。”
fù zhī dōng liú付之东流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。比喻希望落空,成果丧失,前功尽弃,好象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。唐 高适《封丘县》诗:“生事应须南亩田,世情付与东流水。”
tài shān zhī ān泰山之安安:安稳。像泰山那样稳固。形容稳固安定。汉·枚乘《上书谏吴王》:“以居泰山之安,而欲乘累卵之危。”
yī yán bì zhī一言蔽之蔽:掩覆,引申为概括。用一句话来概括。《宋书·索虏传》:“因此而推胜负,殆可以一言蔽之。”
gài shì zhī cái盖世之才盖世:压倒当世,超出世上所有的;才:才能。形容超出当代、无与伦比的才能。宋·苏轼《留侯论》:“子房以盖世之才,不为伊尹、太公之谋,而特出于荆轲、聂政之计,以侥幸于不死,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。”
rǎng rén zhī měi攘人之美攘:窃取、夺取。夺取别人的好处。形容窃取他人的利益和好处。
cāo bì shèng zhī quàn操必胜之券操:掌握;券:凭证。手里掌握必胜的凭证。指十分有把握。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明法解》:“故明主操必胜之数,以治必用之民。”
zhuǎn niàn zhī jiān转念之间非常短暂的一瞬间。丁寅生《孔子演义》第18回:“曾参听了这席话,转念之间,料必是昨日陈亢回来,把我耘瓜受杖的经过,告知了夫子。”
bù dēng dà yǎ zhī táng不登大雅之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、“粗俗”的事物(多指文艺作品)。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这部评话,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。”
yī qiū zhī hè一邱之貉见“一丘之貉”。
jīn rén zhī zhēn金人之箴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。《孔子家语 观周》:“孔子观周,遂入太祖后稷之庙,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,三缄其口,而铭其背曰:古之慎言人也。”
quán quán zhī yì惓惓之意惓惓:恳切。诚恳的心意。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2回:“知章奉意,到家宣谕李白,且备述天子惓惓之意。”
xū ér xū zhī虚而虚之虚:空虚。力量虚弱而故意表现虚弱,使敌人反误以为强大。《草庐经略·虚实》:“虚而虚之,使敌人转疑以我为实。”
bù zhī lǎo zhī jiāng zhì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。形容人专心工作,心怀愉快,忘掉自己的衰老。《论语 述而》:“其为人也,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云尔。
sì fāng zhī zhì四方之志志:志向。指远大的志向。亦作“志在四方”。
huí lù zhī zāi回禄之灾回禄:传说中的火神。指火灾。宋·朱熹《朱文公文集·答包定之》:“近闻永嘉有回禄之灾,高居不至惊恐否?”
zhī zhǐ wéi zhī zhī,bù zhī wéi bù zhǐ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懂就是懂,不懂就是不懂。《论语 为政》: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
yī jiā zhī xué一家之学自成一家的学派。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亦欲以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。”汉·班固《典引》:“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。”
mǎn kǒu zhī hū zhě yě满口之乎者也满口文言词语。指人物的书呆子气。鲁迅《呐喊·孔乙己》:“他对人说话,总是满口之乎者也,教人半懂不懂的。”
xí shàng zhī zhēn席上之珍筵席上的珍品。比喻至美的义理或人才。《礼记 儒行》:“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。”
yī zhī zhī qī一枝之栖栖:鸟停留在树上。泛指一个工作位置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鹪鹩巢于深林,不过一枝。”
zhī mù zhī guān枝木之冠冠:帽子。冠多华饰,好像树木的繁枝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冠枝木之冠,带死牛之胁。”
lǚ shuāng zhī jiè履霜之戒走在霜上知道结冰的时候快要到来。比喻看到眼前的迹象而对未来提高警惕。清 何琇《樵香小记》:“乱臣既得兵权,遂肇弑逆,圣人用示履霜之戒。”
gǔ gōng zhī lì股肱之力股肱:大腿和胳膊。自己的所有力量。形容做事已竭尽全力。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:“臣竭其股肱之力,加之以忠贞。其济,君之灵也,则以死济之。”
zhōng shēn zhī jì,mò rú shù rén终身之计,莫如树人终身:人的一生。人生最重要的事情,莫过于培养人才。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权修》:“十年之计,莫如树林,终身之计,莫如树人。”
mò cǐ zhī shèn莫此之甚莫:无;甚:严重,超过。没有什么能超过这个的了。《魏书》:“损败风化,渎乱情礼,莫此之甚。”
jǐng dǐ zhī wā井底之蛙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。比喻见识短浅的人。先秦 庄周《庄子 秋水》:“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,拘于虚也。”
bù shì zhī yè不世之业不世:非常、非凡。稀世罕有的功业。明 陈忱《水浒后传》第四十回:“宗兄威行海外,文武忠良成救驾之功,建不世之业。”
fēng léi zhī biàn风雷之变指上天示警的灾异现象。据《书 金縢》载:周武王死后,周公摄政,镇压了武王的弟弟管叔、蔡叔等的叛乱。武王子成王因受流言影响,怀疑周公的忠诚,于是“天大雷电以风,禾尽偃,大木斯拔,邦人大恐。”
gù fù zhī ēn顾复之恩顾:回头看;复:反复。比喻父母养育的恩德。《诗经·小雅·蓼莪》:“父兮生我,母兮鞠我……顾我复我,出入腹我。
yī mù zhī shì一目之士指见解片面,不能看到事物整体的人。清·李慈铭《越缦堂读书记·志雅堂杂抄》:“此书成于元代,道学之风甚盛,而能为是言,此是非之公也。近世一目之士,动以诋斥宋儒为莫逭之罪,亦愚甚矣。”
tóu jī zhī huì,jiān bù róng suì投机之会,间不容穟会:际会,遭遇;间:间隔;穟:通“穗”,灯花。指机会非常难得,不允许有丝毫放松。《新唐书·张公瑾传》:“‘投机之会,间不容穟。’公瑾所以抵龟而决也。”
zhāng jù zhī tú章句之徒指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儒生。见“章句小儒”。
qiān lǐ zhī dī,kuì yú yǐ xuè千里之堤,溃于蚁穴堤:堤坝;溃:崩溃;蚁穴:蚂蚁洞。一个小小的蚂蚁洞,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。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。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喻老》:“千丈之堤,溃于蚁穴,以蝼蚁之穴溃;百尺之室,以突隙之烟焚。”
sì zhī guò yào驷之过蠙见“驷之过隙”。
ài zhī yù qí shēng,wù zhī yù qí sǐ爱之欲其生,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,总想叫他活着;讨厌他时,总想叫他死掉。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。先秦 孔子《论语 颜渊》:“爱之欲其生,恶之欲其死,既欲其生,又欲其死,是惑也。”
rén zhī cháng qíng人之常情一般人通常有的感情。南朝 粱 江淹《杂体诗三十首》序:“文贵远贱近,人之常情;重耳轻目,俗之恒弊。”
jǐ zhī suǒ bù ān,wù shī yú rén己之所不安,勿施于人施:加,给予。自己不愿意的,不要加给别人。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版法解》:“度恕者,度之于己也。己之所不安,勿施于人。”
jīng rén zhī jǔ惊人之举值得赞叹的、令人惊奇的、好像超出人的能力或努力所达到的事情。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四卷第35章:“他过去在学校里的一些小小的‘惊人之举’,完全出于性格本身所致。”
héng cǎo zhī gōng横草之功横草:把草踩倒。如同将草踩倒的那样功劳。比喻轻微的功劳。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终军传》:“军无横草之功,得到宿卫,食禄五年。”
fēn shǎn zhī zhòng分陕之重陕:古地名,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一带;重:重任。指周成王时,周公、召公分陕而治。后指朝廷对守土重臣的委任。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燕召公世家》:“其在成王时,召公为三公。自陕以西,召公主之;自陕以东,召公主之。”
duàn xiù zhī chǒng断袖之宠断:截断;宠:宠爱,宠幸。指男子搞同性恋的行径,指男宠。东汉 班固《汉书 董贤传》:“常与上卧起。尝昼寝,偏藉上袖,上欲起,贤未觉,不欲动贤,乃断袖而起。”
shí zhī wú wèi,qì zhī kě xī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味:滋味。吃起来没有滋味,丢掉它又可惜。形容东西无大用处但又舍不得抛弃。晋·司马彪《九州春秋》:“夫鸡肋,弃之如可惜,食之无所得,以比汉中,知王欲还也。”
hé zhé zhī yú涸辙之鱼涸:水涸,干涸;辙:车轮的痕迹。干涸的车沟里的小鱼。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。明·无名氏《四贤记·告贷》:“惊心草木皆兵,举目椿萱何在,累累如丧家之犬,圉圉似涸辙之鱼。”
wū yī zhī yóu乌衣之游《宋书·谢弘微传》:“混风格高峻,少所交纳,唯与族子灵运、瞻、矅、弘微并以文酒赏会。尝共宴处,居在乌衣巷,故谓之乌衣之游,混五言诗所云‘昔为乌衣游,戚戚皆亲侄’者也。”后因谓亲属间文酒赏会为“乌衣之游”。《宋书·谢弘微传》:“混风格高峻,少所交纳,唯与族子灵运、瞻、矅、弘微并以文酒赏会。尝共宴处,居在乌衣巷,故谓之乌衣之游,混五言诗所云‘昔为乌衣游,戚戚皆亲侄’者也。”
róng xī zhī dì容膝之地形容居室的狭窄。晋·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审容膝之易安。”
shì sú zhī jiàn世俗之见世人的庸俗见解。
xióng hǔ zhī shì熊虎之士熊虎:猛兽。指勇猛之士。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杜畿传》:“方今二贼未灭,戎车亟驾,此自熊虎之士展力之秋也。”
bū táo zhī sǒu逋逃之薮逋逃:逃亡者;薮:人或物集中的地方。一般指某处成为逃亡者的藏身之所。《尚书 武成》:“为天下逋逃主,萃渊薮。
fēi zhàn zhī zuì非战之罪罪:罪过。不是战争本身的过失。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然今卒困于此,此天之亡我,非战之罪也。”
tiān fǔ zhī guó天府之国天府:天生的仓库;国:地区。原指土地肥沃、物产丰富的地区。后专指四川。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秦策一》:“田肥美,民殷富,战车万乘,奋击百万,沃野千里,蓄积饶多,地势形便,此所谓天府,天下之雄国也。”
gān zhī ruò sù甘之若素若素:就像往常一样。虽然遭受不平,但甘愿承受,就像平素一样。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八十九回:“少奶奶却从来没过半句怨言,甘之若素。”
ē bǎo zhī gōng阿保之功阿保:保护养育。保护养育幼儿的功劳。东汉 班固《汉书 丙吉传》:“是时掖庭宫婢则令民夫上书,自陈尝有阿保之功。”
shùn zhī zhě chéng,nì zhī zhě bài顺之者成,逆之者败顺:依顺;成:成功;逆:违背。顺从他的就能成功,违背他的定要失败。宋·朱熹《寄陈同甫书》:“然区区鄙意,常窃以为亘古亘今只是一体,顺之者成,逆之者败,因非古之圣贤所能独然。”
jìng ér yuǎn zhī敬而远之敬:尊重;远:不接近;之:指对象。尊敬他又不接近他。先秦 孔子《论语 雍也》:“务民之义,敬鬼神而远之,可谓知矣。”
tóu shǔ zhī jì投鼠之忌见“投鼠忌器”。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·宫闱·今上家法》:“闻上初见弹台疏,圣意不择,特以贵妃故,有投鼠之忌。”
qù jiù zhī jì去就之际就:接近。指进退的分寸。南朝·梁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:“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,直以不能内审诸己,外受流言,以至于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