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00 个其的成语
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zuò shōu qí lì坐收其利 | 坐:不动。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而从中获利。 | |
sī guī qí cí思归其雌 | 谓退藏潜服。语本《老子》:“知其雄,守其雌,为天下溪。” | 语出《老子》:“知其雄,守其雌,为天下溪。” |
lǐ guò qí cí理过其辞 | 过:超过。说理过甚而文采不足。 | 南朝·梁·钟嵘《诗品》:“稍尚虚谈,于时篇什,理过其辞,淡乎寡味。” |
zài bù qí rán再不其然 | 犹言再不然。 | |
ài zhī yù qí shēng爱之欲其生 | 指喜欢一个人时总想叫他活着。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颜渊》:“爱之欲其生,恶之欲其死,既欲其生,又欲其死,是惑也。” |
gè sī qí shì各司其事 | 司:主管,经营。各自管好各自的一摊事。 | 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八十四回:“今日便须派定路数,各司其事。” |
kuā dà qí cí夸大其词 | 词:言论。语言夸张;超过事实。 | 《宋史 王祖道传》:“蔡京开边,祖道欲乘时徼富贵,诱王江酋、杨晟免等使纳士,夸大其辞。” |
gè dé qí yí各得其宜 | 谓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。 | 《荀子·正论》:“圣王在上,图德而定次,量能而授官,皆使民载其事而各得其宜。” |
wǔ shì qí chāng五世其昌 | 世:代;其:时间副词,交要。五世之后,子孙昌盛。旧时用于祝人新婚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庄公二十二年》:“有妫之后,将育于姜。五世其昌,并于正卿。八世之后,莫之与京。” |
miǎn wéi qí nán勉为其难 | 勉:勉强;为:做;干。勉强去做力所不及或不愿意去做的事情。 | 李六如《六十年的变迁》第六章:“只要大家同意,我就勉为其难。” |
shě wǒ qí shuí舍我其谁 | 舍:除了。除了我还有哪一个?形容人敢于担当,遇有该做的事,决不退让。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如欲平治天下,当今之世,舍我其谁也?” |
hé qí xiāng sì nǎi ěr何其相似乃尔 | 二者多么相象,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。形容十分相象。 | |
bīng zài qí jǐng兵在其颈 | 刀已架在脖子上。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。 | 《国语 周语中》:“兵在其颈,不可久矣。” |
dà zhāng qí cí大张其词 | 张:宣扬。大肆宣扬某种说法。 | |
shì fēi qí lún儗非其伦 | 谓拿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来比方。语本《礼记 曲礼下》:“拟人必于其伦。” |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儗人必于其伦。” |
yǒu qí fù bì yǒu qí zǐ有其父必有其子 | 有什么样的父亲一定会有什么样的儿子。 | 《孔丛子·居卫》:“有此父斯有此子,人道之常也。” |
shàng xià qí shǒu上下其手 | 比喻暗中勾结;随意玩弄手法;串通作弊。 | 唐 周矩《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》:“微讽动以探其情,所推者必上下其手,希圣旨也。” |
wén rú qí rén文如其人 | 指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性格特点相似。 | 宋 苏轼《答张文潜书》:“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,其文如其为人。” |
hé qí shuāi yě何其衰也 | 怎么这么衰颓啊! | |
huǐ qí shǎo zuò悔其少作 | 谓不满其年轻时未成熟的作品。 | 汉·杨修《答临淄侯笺》:“修家子云,老不晓事,强著一书,悔其少作。” |
zhī qí bù kě wéi ér wéi zhī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| 为:做。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,指意志坚决或倔强固执。 | 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97回:“在你是手足之情,知其不可为而为之,也是你的好心。” |
guò shèn qí cí过甚其辞 | 话说得超过了实际。 | 郭沫若《反正前后》第一篇三:“说来恐怕有些人不大肯信,以为我是过甚其辞。” |
dì jìn qí lì地尽其利 | 尽:全部;利:利益。指土地等自然环境充分发挥作用。 | 孙中山《上李鸿章书》:“人能尽其才,地能尽其利,物能尽其用,货能畅其流。” |
suì yù qí mò岁聿其莫 | 谓一年将尽。聿,语助;莫,“暮”的古字。 | 《诗·唐风·蟋蟀》:“蟋蟀在堂,岁聿其莫。” |
gǒu zhì bù shí qí yú狗彘不食其余 | 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。形容人极其卑鄙龌龊。 | 《汉书·元后传》:“既无以报,受人孤寄,乘便利时,夺取其国,不复顾恩义,人如此者,狗猪不食其余,天下岂有而兄弟邪!” |
dé qí suǒ zāi得其所哉 | 所:处所;哉;语气词。得到了合适的地方。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子产曰:‘得其所哉,得其所载!” |
zhī qí rán ér bù zhī qí suǒ yǐ rán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| 然:这样,如此。知道是这样,但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。只知道事物的表面现象,不知事物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。 | 梁启超《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》:“无论为哀为乐,为怨为怒,为恋为骇,为忧为惭,常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。” |
mí féng qí què弥缝其阙 | 弥缝:补救;阙:过错。补救行事的过失。 | 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六年》:“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,昭旧职也。” |
fá dāng qí zuì罚当其罪 | 罚:处罚,惩罚。所作处罚和所犯罪行相当。 | 唐·王方庆《魏郑公谏录·对百官应有堪用者》:“赏当其劳,无功者自退;罚当其罪,为恶者戒惧。” |
shì féng qí shí适逢其时 | 见“适逢其会”。 | 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11回:“虽然姬昌之数偶验,适逢其时,岂得骤赦归国!” |
dé shòu qí jiān得售其奸 | 售:推销,推行。得以推行他的奸计。 | 章炳麟《为辛亥同志俱乐部纠正段祺瑞废止法统令通电》:“主权所在,名器不可假人,勿令矫伪者得售其奸也。” |
gè xíng qí dào各行其道 | 各自按照自己的轨迹行走或按认为对的去做。 | 王朔《动物凶猛》:“当我们纷纷走向了社会,在人生旅途上各行其道,殊途不同归。” |
zuò xiǎng qí gōng坐享其功 | 见“坐享其成”。 | 晋·袁宏《后汉纪·章帝纪下》:“鲜卑奉顺威灵,斩获北单于名王已下万计,中国坐享其功,而百姓不知其劳。汉兴功烈,于斯为盛。” |
chēng hū qí hòu瞠呼其后 | 在别人后面干瞪眼赶不上。形容远远落在后面。 | 《庄子 田子方》:“夫子奔逸绝尘,而回瞠若乎后矣。” |
kuā dà qí cí夸大其辞 | 见“夸大其词”。 | 孙犁《谈作家的立命修身之道》:“我从来不好夸大其辞。” |
jiàn qí yī wèi jiàn qí èr见其一未见其二 | 知道事物的一方面,不知道还有另一方面。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。 | 《诗经 小雅 小旻》:“不敢暴虎,不敢冯河,人知其一,莫知其它。” |
zhāng dà qí shì张大其事 | 张:夸张。把原来的事情夸大。形容言过其实。亦作“张皇其事”、“张大其辞(词)”、“张扬其事”。 | 唐·韩愈《送杨少尹序》:“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,为传继二疏踪迹否?” |
duó qí tán jīng夺其谈经 | 比喻在辩论中压倒众人。 | |
jīn yù qí zhì金玉其质 | 质:本质,品质。指人的品质高洁。 |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一回:“不惟金玉其质,亦且冰雪为心。” |
zì qǔ qí huò自取其祸 | 取:取得;祸:祸事。自己招来祸事。 | 宋 无名氏《新编五代史平话 唐史》卷下:“故门高之弑,乐器之焚,亦是自取其祸也。” |
yù chéng qí měi玉成其美 | 玉成:“玉汝于成”的缩语,帮助你有所成,后用为成全之意。成全某件好事。亦作“玉成其事”。 |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5卷:“施齐又提起亲事,李梅轩自请为媒,众人都玉成其美。” |
zì qǔ qí jiù自取其咎 | 自己遭受自己招来的罪过。 | 明 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:“此乃学生考究不精,自取其咎,非圣太子之过也。” |
èr sān qí cāo二三其操 | 二三:指不专一。三心二意,没有一定的操守。形容心意不专,反复无常。 | 南朝 梁 任昉《求为刘献立馆启》:“贫不陨获其心,穷不二三其操。” |
chéng qí bù yì乘其不意 | 乘:趁,因;意:猜想,意料。利用别人没有防备的时机动手。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:“异乘其不意,卒击鼓建旗而出。” |
qín shī qí lù秦失其鹿 | 鹿:喻指帝位。比喻失去帝位。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秦失其鹿,天下共逐之。” |
qí mào bù yáng其貌不扬 | 其:他的;不扬:不出众。指人的外貌不漂亮。也形容器物不美观。 | 唐 裴度《自题写真赞》:“尔才不长,尔貌不扬,胡为将,胡为相?” |
rú rù zhī lán zhī shì,jiǔ ér bù wén qí xiāng如入芝兰之室,久而不闻其香 | 芝:通“芷”,香草;兰:香草。好像进入满是香草的房间,闻久了就不能闻出香味。比喻在某种环境里呆久了,习以为常。 | 三国·魏·王肃《孔子家语》:“与善人居,如入芝兰之室,久而不闻其香。” |
zhǐ zhī qí rán,ér bù zhī qí suǒ yǐ rán只知其然,而不知其所以然 | ||
kuāng qí bù dǎi匡其不逮 | 匡:纠正。逮:及,达到。不逮:达不到的地方。对于达不到的地方给予纠正或帮助。亦作“匡所不逮”。 | 《晋书·武帝纪》:“择其能正色弼违,匡救不逮者,以兼此选。” |
zhī qí bù kě wéi ér wéi知其不可为而为 | 为:做。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,指意志坚决或倔强固执。 | 郭沫若《南京印象》:“许多事情明明是知其不可为而为,但却丝毫也不能放松,不肯放松。” |
qí dào wáng yáo其道亡繇 | 亦作“其道无由”。找不到门径;无法办到。 |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刑法志》:“虽后欲改过自新,其道亡繇也。” |
yīng huà wéi jiū,yóu zēng qí yǎn鹰化为鸠,犹憎其眼 | 鸠:斑鸠;憎:憎恨。鹰变化为斑鸠,其他的斑鸠仍厌恶它的目光。比喻外表变化,凶恶的本性不改,仍遭厌恶。 |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:“鹰化为鸠,至于识者犹憎其眼。” |
míng guò qí shí名过其实 | 名声超过实际才能。 | 西汉 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一卷:“禄过其功者削,名过其实者损。” |
rú rù bào yú zhī sì,jiǔ ér bù wén qí chòu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 | 鲍鱼:咸鱼;肆:店铺。如同进入咸鱼店,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。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。 | 三国·魏·王肃《孔子家语·六本》:“与不善人居,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,亦与之化矣。” |
bù yàn qí fán不厌其繁 | 厌:嫌。不嫌繁杂;不嫌麻烦。 | 明 吕坤《呻吟语》:[天]极精细,色色象象,条分缕析而不厌其繁。” |
cāo qí jī yíng操其奇赢 | 操纵市场上货物奇缺以及过剩情况,以获暴利。 | |
wú suǒ shī qí jì无所施其伎 | 没有办法施展其伎俩手段。同“无所施其技”。 | 毛泽东《丢掉幻想,准备斗争》:“争取了他们,帝国主义就完全孤立了,艾奇逊的一套就无所施其伎了。” |
qí yīng rú xiǎng其应如响 | 谓反应迅捷,如回声之相应和。语本《庄子·天下》:“其动若水,其静若镜,其应若响。” | 《子华子·晏子》:“如以匙勘钥也,如以玺印涂也,必以其类,其应如响。” |
wàng hū qí xíng忘乎其形 | 犹忘形。形容得意或兴奋得失去常态。 | 郭沫若《高渐离》第五幕:“秦始皇已忘乎其形,愈摇动其身体,愈向高渐离身旁走去。” |
wú suǒ bù yòng qí jí无所不用其极 | 极:穷尽。原意是无处不用尽心力。现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出来。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大学》:“《诗》曰:‘周虽旧邦,其命惟新。’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。” |
rú wéi qí shēng,rú jiàn qí rén如闻其声,如见其人 | 象听到他的声音,象见到他本人一样。形容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非常生动逼真。 | 唐 韩愈《独孤申叔哀辞》:“濯濯其英,晔晔其光,如闻其声,如见其容。” |
rèn qí zì liú任其自流 | 指不加约束、引导,听任自由发展。 | 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修务训》:“故五谷得遂长。听其自流,待其自生,则鲧禹之功不立,而后稷之智不用。” |
bù sī qí lì不私其利 | 私;私有。不把利益据为己有。 | 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形势解》:“不伐其功,不私其利。” |
gè rú qí yì各如其意 | 各:各自;如:如愿。指各自都如愿以偿。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每诏令议义,诸老先生不能言,贾生尽为之对,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,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。” |
bǎi sī bù dé qí jiě百思不得其解 | 百:多次;思:考虑,思考;解:理解。指经过百般思索仍旧不能理解。 | 清 梁启超《论宗教与哲学家之长短得失》:“若此者皆不诚之人所百思不得其解也。” |
shǔ dé qí lóng蜀得其龙 | 龙:杰出人物。蜀国得到诸葛亮。 |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品藻》:“于时以为‘蜀得其龙,吴得其虎,魏得其狗’。” |
shì rú qí fēn适如其分 | 犹言恰如其分。 | 清·王夫之《读通鉴论·唐高祖》:“权者,轻重适如其分之准也。” |
zhū dān qí gǔ朱丹其毂 | 毂:车轮中心的圆木,代指车轮。红色车毂。形容古代高官所乘华丽的车。 | 汉·扬雄《解嘲》:“吾闻上世之士,人纲人纪,不生则已,生必上尊人君,下荣父母。析人之珪,儋人之爵,怀人之符,分人之禄;纡青拖紫,朱丹其毂。” |
cháng qí dà yù偿其大欲 | 偿:达到,满足。欲:欲望。大欲:野心。指满足了他最大的欲望,或达到了他的野心。 | 毛泽东《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》:“日寇原欲在中国求偿其大欲,但中国的长期抵抗,将使日本帝国主义本身走上崩溃的道路。” |
zì qǔ qí yāng自取其殃 | 自己招来祸事。 | 元·无名氏《连环计》第一折:“也终防别生事故,休迟缓自取其殃。” |
shùn cóng qí měi顺从其美 | 美:美德。因势利导,发扬优点。 | 宋·王谠《唐语林·政事》:“璟,多所裁断,颋皆顺从其美,璟甚悦之。” |
gè dé qí suǒ各得其所 | 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。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。 | 《周易 系辞下》:“日中为市,致天下之民,聚天下之货,交易而退,各得其所。” |
zhèng zhòng qí cí郑重其辞 | 谓说话态度严肃认真。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六回:“他才恭肃其貌,郑重其辞说道:‘年兄!你今日束修来见我,其实惭愧。’” |
bù dé qí sǐ不得其死 | 得:取得,获得。指人不得善终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先进》:“若由也,不得其死然。” |
qí lè róng róng其乐融融 | 其:代词,其中的;融融:和乐的样子。形容十分欢乐、和睦。 |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公入而赋:‘大隧之中,其乐也融融。’” |
qī yǐ qí fāng欺以其方 | 欺:欺骗;其方:合乎情理的方法。比喻坏人用合乎情理的方法欺骗别人。 |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故君子可欺以其方,难罔以非其道。” |
wàng qí xiàng bèi望其项背 | 见“望其肩项”。 | 清·汪琬《与周处士书》:“言论之超卓雄伟,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,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。” |
shì jì qí měi世济其美 | 指后代继承前代的美德。 | 《左传 文公十八年》:“世济其美,不陨其名。”孔颖达疏:“世济其美,后世承前世之美。” |
jiàn guài bù guài,qí guài zì bài见怪不怪,其怪自败 | 怪:奇异的。发现怪事怪物不要惊慌,它就不会危害了。 | 清·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下卷:“见怪不怪,其怪自败。无如愚夫愚妇始终不悟耳。” |
qiú qí yǒu shēng求其友声 | 朋友以意气相投而结交,如昆虫以同声而相应。 | 《诗经·小雅·伐木》:“嘤其鸣矣,求其友声。” |
wén sì qí rén文似其人 | 文章的风格与作者本人相似。 | 清·薛福成《庸庵笔记·史料·谈相》:“文似其人,数公道德文章之蕴,亦自有充积流露者。” |
fù dǎo qí zhé复蹈其辙 | 蹈:踏上;辙:车轮辗过的痕迹。比喻不吸取教训,重犯错误。 | 《宋史·子砥传》:“今复蹈其辙,譬人畏虎,唁虎以肉,食尽终必食人。” |
gè cóng qí zhì各从其志 | 从:听任;志:志向。各人执照各人的意志行事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伯夷列传》:“子曰:‘道不同,不相为谋’,亦各从其志也。” |
chǐ qí huá gǔn,shì rén běn xiàng褫其华衮,示人本相 | 褫:剥夺;衮:礼服;示:展示。剥开华美的外衣,在人前显示本来面目。比喻揭穿别人的伪装。 | 鲁迅《书信集·至曹聚仁》:“此种物件,都须褫其华衮,示人本相,庶青年不再乌烟瘴气,莫名其妙。” |
dāng duàn bù duàn,fǎn shòu qí luàn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 | 当:应当,应该;断:决断。指应该做出决断的时候不决断,就会产生祸乱。指做事应当机立断,否则就会贻害无穷。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齐悼惠王世家》:“道家之言‘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’,乃是也。” |
lián dǐ qí xì连抵其隙 | 连续攻击他谈话中的漏洞。 | |
yán guò qí shí言过其实 | 言:语言;过:超过;越过;实:实际。原指言语不实;超过自己的实际能力。现多指说话说得过分夸张、不符合实际。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马良传》:“马谡言过其实,不可大用,君其察之!” |
zhù yòu qí kōng杼柚其空 | 形容生产废弛,贫无所有。 | 语出《诗 小雅 大东》:“小东大东,杼柚其空。”郑玄笺:“言其政偏,失砥矢之道也。谭无他货,维丝麻尔,今尽杼柚不作也。” |
shì dāng qí shí适当其时 | 谓恰巧遇上那个时机。 | 宋·蔡梦弼《草堂诗话》第一卷:“淮海秦少游论曰:杜子美之于诗,实积众流之长,适当其时而已。” |
qí dào wú yóu其道无由 | 见“其道亡繇”。 | 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·结构》:“因愚夫愚妇,识字知书者少,劝使为善,诫使勿恶,其道无由。” |
yǎn qí bù bèi掩其不备 | 掩:掩袭。备:防备。趁敌人毫无防备时进行突然袭击。亦作“掩其无备”。 | 《南齐书·刘怀珍传》:“今众少粮单,我悬彼固,正宜简精锐,掩其不备耳。” |
xū yǒu qí biǎo虚有其表 | 表面上看起来很好;实际上并不好。虚:空;表:外表。 | 唐 郑处诲《明皇杂录》:“嵩既退,上掷其草于地:‘虚有其表耳!’” |
nǐ rén bì yú qí lún拟人必于其伦 | 拟:比拟;伦:同类。指比拟某人或某事,一定要用同类或同等的人和事物。 |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拟人必于其伦。” |
zhǐ zhī qí yī,wèi zhī qí èr只知其一,未知其二 | 形容了解的情况不全面。同“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”。 | 茅盾《霜叶红似二月花》五:“哈哈,你是只知其一,未知其二。你说,咱们先买地,后盖房呢,还是先盖了房子后买地?” |
qù qí wú rén阒其无人 | 阒:空。指空荡荡,没有一人。 | 《周易 丰》:“窥其户,阒其无人。” |
chū qí bù yì出其不意 | 其:代词;对方;不意:没有意料到。原指作战时;在对方料想不到或没有准备时;进行突然袭击。现泛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。 | 孙武《孙子 计篇》:“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” |
zhèng zhòng qí huái正中其怀 | 正:恰好;中:投合。正好符合自己的心意。 |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87回:“孝公闻‘伯术’二字,正中其怀。” |
sān zhé qí gōng三折其肱 | 肱:手臂。几次断臂,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。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,自能造诣精深。 |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定公十三年》:“三折肱知为良医。” |
yīng qí míng yǐ,qiú qí yǒu shēng嘤其鸣矣,求其友声 | 嘤:鸟鸣声。鸟儿在嘤嘤地鸣叫,寻求同伴的应声。比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。 | 《诗经·小雅·伐木》:“嘤其鸣矣,求其友声。相彼鸟矣,犹求友声;矧伊人矣,不求友生。” |
zhōng qí tiān nián终其天年 | 终:结束。天年:人的自然寿命。指年老而死。 | 《庄子·山木》:“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。”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:“虽情心郁殪,形性屈竭,犹不得已自强也。故莫能终其天年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