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气的成语
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00 个气的成语
成语解释出处
yuán lóng háo qì元龙豪气元龙:三国时陈登,字元龙,曾慢待许氾;豪:豪放。形容性格豪放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陈登传》:“氾曰:‘陈元龙湖海之士,豪气不除。’”
yī bí kǒng chū qì一鼻孔出气同一个鼻孔出气。比喻立场、观点、主张完全一致。清 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第一卷:“似此不必学温韦,已与温韦一鼻孔出气。”
shuāng qì héng qiū霜气横秋霜:秋霜。气:志气。比喻志气凛然,像秋霜一样严峻。
shǎ lǐ shǎ qì傻里傻气形容愚蠢、糊涂的样子。欧阳山《三家巷》:“阿炳这孩子傻里傻气,又蠢又笨,打铁不成,当鞋匠也不成。”
ér nǚ qíng duō,fēng yún qì shǎo儿女情多,风云气少指男女相爱的感情多,胸怀大局的气概少。比喻文艺作品中男欢女爱多,社会斗争题材少。南朝 梁 钟嵘《诗品 晋司空张华》:“虽名高曩代,而疏亮之士,犹恨其儿女情多,风云气少。”
zhuàng qì líng yún壮气凌云豪壮的气概高入云霄。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第六十一回:“杀场临敌处,冲开万马,扫退千军。更忠肝贯日,壮气凌云。”
wèi chéng fēng qì蔚成风气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,形成一种良好风气。萧乾《一本褪色的相册·在康奈尔校园里》:“可惜这种个人捐献在我们国家里还只是麟角凤毛,还没蔚成风气。”
shén xián qì jìng神闲气静见“神闲气定”。《负曝闲谈》第27回:“也有在车厢里抽出书来看的,也有扯过马褥子来盖着睡觉的,无不神闲气静。”
xǐ zé qì huǎn喜则气缓气缓:心气舒缓或和达。喜能使人精神兴奋,心情和达,气机通利。《素问·举痛论》:“喜则气缓,……喜则气和志达,荣卫通利,故气缓矣。”
yī tuán hé qì一团和气本指态度和蔼可亲;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;不讲原则。宋 朱熹《伊洛渊源录》引《上蔡语录》:“明道终日坐,如泥塑人,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。”
qì zhuàng shān hé气壮山河气:气概;壮:雄壮;宏伟。形容气势之大;比山河还要雄壮。唐 张说《孔补阙集市》:“族高辰象,气壮山河,神作铜钩,天开金印。”
qì ruò shēng sī气弱声嘶弱:微弱;嘶:声音沙哑。气息微弱,声音沙哑。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3回:“宝玉生来未经过这样苦楚,起先觉得打的疼不过,还乱嚷乱哭,后来渐渐气弱声嘶,哽咽不出。”
qì yē hóu dǔ气噎喉堵喉咙被堵噎了。形容喘不过气。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4回:“此时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,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,气噎喉堵,更觉厉害。”
róu shēng xià qì柔声下气犹言低声下气。形容恭顺谦卑的样子。清·沈起凤《谐铎·鸡谈》:“愿天下处闺房者,持予雄辩,压彼雌风,毋柔声下气,养同木鸡也。”
hé qì zhì xiáng,guāi qì zhì lì和气致祥,乖气致戾和气:和睦;乖气:不和顺;戾:罪过。和睦招致吉祥,不和招致灾祸。清·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中卷:“和气致祥,乖气致戾,处家固然也,即涉世亦何不莫然!”
xiáng yún ruì qì祥云瑞气旧时认为天上彩色的云气为吉祥的征兆,故称祥云瑞气。亦作“祥云瑞彩”。明·无名氏《紫微宫》第四折:“您看这祥云瑞气,晓日和风,端的是太平佳兆也呵。”
xì shēng xì qì细声细气形容声音柔软轻细。清·石玉昆《小五义》第24回:“就听里面细声细气地说:‘闻贤弟,你焉能知道两个人的来意?这是为御猫而来。”
qì xiàng wàn qiān气象万千气象:景象;万千:泛指极多。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。宋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浩浩荡荡,横无际涯,朝晖夕阴,气象万千,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。”
tóng bāo gòng qì同胞共气喻指亲兄弟。《北齐书·孝昭帝纪》:“体道居宗,人雄之望,海内瞻仰,同胞共气,家国所凭。”
shēng tūn qì rěn声吞气忍吞:咽下。形容受了气勉强忍耐,不敢出声抗争。明·高明《琵琶记·瞷询衷情》:“夫人,非是我声吞气忍,只为你爹行势逼临,怕他知我要归去,将人厮禁。”
sǐ shēng huó qì死声咷气大声嘶喊、哭叫。元·武汉臣《玉壶春》第三折:“听不的他死声咷气,恶叉白赖。”
fēn xíng gòng qì分形共气见“分形同气”。《梁书·武陵王纪传》:“友于兄弟,分形共气。”
qì xī yǎn yǎn气息奄奄气息:呼吸时出入的气;奄奄:呼吸微弱的样子。形容呼吸微弱;快要断气的样子。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;即将灭亡。晋 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但以刘日薄西山,气息奄奄,人命危浅,朝不虑夕。”
shén qīng qì quán神清气全清:清越。心神清越,元气充沛。宋·洪迈《夷坚丙志·麻姑洞妇人》:“自是神清气全,老无疾病……寿过百岁,隆兴中乃卒。”
diāo shēng làng qì刁声浪气形容说话装腔作势,语调轻浮。
shén qì shí zú神气十足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。毛泽东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:“农会于是神气十足了。”
qì tūn hóng yī气吞虹蜺犹气吞山河。形容气魄宏大。
xū xīn lěng qì虚心冷气虚:虚假;冷:不热情。心虚胆怯、低三下四的样子。也指虚伪做作,假装殷勤。元·石德玉《曲江池》第二折:“娘使尽虚心冷气,女着些带耍连真,总饶你便通天彻地的郎君,也不够三朝五日遭瘟。”
bīng xiāo qì huà冰消气化形容事物消失化解,不复存在。
āi shēng tàn qì唉声叹气唉声:叹气声;因伤感忧闷、苦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。也写作“哀声叹气”、“嗳声叹气”。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3回:“我看你脸上一团私欲愁闷气色,这会儿子又唉声叹气,你那些还不足?还不自在?”
shǐ xīn bié qì使心别气发脾气。明·天然痴叟《石点头》第12回:“可知有你这歪老货搬弄,致使我家一向使心别气。”
qì shì xūn zhuó气势熏灼熏灼:烟熏火烤。形容气势威猛。《清史稿·索额图等传论》:“康熙中,满洲大臣以权位相尚者,惟索额图、明珠,一时气势熏灼。”
bǐng qì liǎn xī屏气敛息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,暂止住了呼吸。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8回:“瞿耐庵道:‘太太说得是,说得是。’连连屏气敛息,不敢作声。”
yòu jūn xí qì右军习气右军: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,曾任右军将军,世称王右军。比喻一味摹拟古人,不能自创一格。清·宋曹《书法约言》:“既脱天腕,仍养于心,方无右军习气。”
hǎo shēng hǎo qì好声好气形容语调柔和,态度温和。
wǔ líng háo qì五陵豪气谓高门贵族的豪迈气概。元·无名氏《王粲登楼》第三折:“我怎肯与鸟兽同群,豺狼作伴,儿曹同辈,兀的不屈沉杀五陵豪气。”
qì gāo dǎn zhuàng气高胆壮气:气势。气势大,胆子壮。刘流《烈火金刚》第11回:“何世清这老头子为什么这样气高胆壮呢?”
xǐ qì yáng yáng喜气洋洋洋洋:得意的样子。形容非常高兴。宋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登斯楼也,则有心旷神怡,宠辱皆忘,把酒临风,其喜气洋洋者矣。”
yì qì xiāng hé意气相合意气:志趣和性格。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。唐·杜甫《赠王二十四侍御》诗:“由来意气合,直取性情真。”
qiū gāo qì shuǎng秋高气爽形容秋季天空晴朗;气候凉爽宜人。唐 杜甫《崔氏东山草堂》诗:“爱汝玉山草堂静,高秋爽气相鲜新,暗风吹乱蛩悲咽。”
bù chéng qì hòu不成气候指单个、局部或孤立事物不能形成大的环境。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13回:“就令十世童身千年功行,毕竟还是不成气候。”
qì jiāo zhì mǎn气骄志满见“气充志骄”。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9回:“就未免气骄志满,一天一天的放荡恣纵起来。”
yāo lǐ yāo qì妖里妖气形容女人装束奇特、举止轻狂而不正派。司马文森《风雨桐江》第十章:“妈的,妖里妖气,看了讨厌!”
qì yàn xiāo zhāng气焰嚣张嚣张:猖獗的样子。形容人威势逼人;猖狂放肆。《手术台就是阵地》:“气焰嚣张的日寇刚到齐会镇,就挨了当头一棒,被我等消灭了五百多人。”
tǔ lǐ tǔ qì土里土气指没有见过世面,具有或表现出各种乡下人特性的样子。袁静《新儿女英雄传》第18回:“穿着肥肥大大的花褂子,下面是宽腿儿蓝裤子,土里土气的。”
zǐ qì dōng lái紫气东来传说老子过函谷关前,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,知道将有圣人过关。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。比喻吉祥的征兆。汉 刘向《列仙传》:“老子西游,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,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。”
chū qì tǒng出气筒指没有恰当的由头而被人当作发泄怨恨的对象。艾煊《大江风雷》第二部:“他不愿向她发火,不愿拿她当出气筒子。”
sǐ shēng huó qì死声活气阴阳怪气的声音。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96回:“鹊噪檐前不肯休,死声活气没来由。”
qì cū dǎn zhuàng气粗胆壮气:气势。气势大,胆子壮。清·袁枚《小仓山房尺牍》第九首:“然枚独气粗胆壮,而奋然治具者,恰别有说焉。”
nù qì tián xiōng怒气填胸胸中充满了愤怒。形容愤怒到了极点。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七回:“却说周瑜怒气填胸,坠于马下,左右急救归船。”
cháng huí qì dàng肠回气荡回:曲折,迂回;荡:摇荡。形容好的音乐、文章缠绵悱恻,感人极深的样子。苏雪林《玉溪诗谜》:“这一首真是心颤魂飞、肠回气荡时做出来的好诗。”
cái duǎn qì cū才短气粗才:才识;短:短浅;气:气质。缺少才干,气质粗鲁清 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3回:“禄山才短气粗,当此大镇,深不能胜任。”
huí cháng shāng qì徊肠伤气肠回转,气伤断。形容内心伤感战国 楚 宋玉《神女赋》:“徊肠伤气,颠倒失据。”
xīn fú qì cū心浮气粗见“心粗气浮”。茅盾《第一阶段的故事》:“我们年青人,心浮气粗是有的,可是没有成见。”
zhèng zhèng qì qì正正气气正派。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八:“[程朝奉]虽是缠得熟分了,那陈氏也自正正气气,一时也勾搭不上。”
guài shēng guài qì怪声怪气形容声音、语调、唱腔等滑稽或古怪难听。鲁迅《二心集 宣传与做戏》:“以关老爷、林妹妹自命,怪声怪气,唱来唱去,那就实在只好算是发热昏了。”
lǐn rán zhèng qì凛然正气凛然:整肃而又可敬又可怕;正气:正直的气概。形容极威严的英雄气概,使人敬畏。陶斯亮《一封终于发出的信》:“您当时神态是那样地严肃,坦然,眉宇间凛然正气,使我仅有的一点疑问如烟消云散了。”
qì shù yǐ shuāi气数已衰气数:命运。形容人已生命垂危,即将死亡或没有生命力。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回:“汉东都洛阳,二百余年,气数已衰。”
wō huǒ biē qì窝火憋气把屈辱或恼怒强压在心底,不敢或不能发泄。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五:“李青山有些胆怯,他退到门边,嘴头咕噜着:‘滚就滚吧!’扭转身子,窝火憋气地迈出门去了。”
liǎn róng xī qì敛容息气敛容:收起笑容,态度变得严肃;息:停止。正容屏气,形容神情严肃庄重。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83回:“面上尚微有笑容,及至到公堂,他才敛容息气。”
chén shēng jìng qì沉声静气指声调低沉,态度平和。冰心《到青龙桥去》:“他沉声静气的问:‘你是那里的,要往那里去?’”
tǔ qì yáng méi吐气扬眉形容受压抑的心情得以舒展而感到快意。明·孙仁孺《东郭记·与之大夫》:“吐气扬眉,青云激励,却怜小友尚穷乏。”
qì hāng xiōng pú气夯胸脯夯:冲撞。形容非常气愤。明·无名氏《宝光殿天真祝万寿》:“你是个朽木之材,在人前强作支吾,有甚么真实的肺腑,不由人气夯胸脯。”
zhì jiāo qì yíng志骄气盈犹志骄意满。元·杨载《诗法家数·荣遇》:“后来诸公应诏之作,多用此体,然多志骄气盈,处富贵而不失其正者,几希矣。”
yì qì xuān áng意气轩昂精神和气概都很高昂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26卷:“我见这人身虽寒俭,意气轩昂,模样又好。”
yī gǔ zuò qì一鼓作气一鼓:第一次击鼓;作:振作;气:士气。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。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。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庄公十年》:“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
jiāo shēng jiāo qì娇声娇气形容说话娇滴滴的声气。鲁迅《热风 随感录二十五》:“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的在街上转,阔人的孩子妖形妖势娇声娇气的在家里转。”
tūn shēng yǐn qì吞声饮气犹吞声忍气。《北史·儒林传下》:“吞声饮气,恶呻吟之响,忍酸辛之酷哉!”
zhǎng tā rén zhì qì,miè zì jǐ wēi fēng长他人志气,灭自己威风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,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。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三十三回:“众怪上前道:‘大王,怎么长他人志气,灭自己威风 ?\'”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你两个闭了鸟嘴!长别人志气,灭自己威风。”
xiù jiāo shì qì虚骄恃气虚骄:虚浮而骄矜;恃气:凭着意气。虚浮骄矜,意气用事。《庄子·达生》:“纪渻子为王养斗鸡,十日而问鸡已乎。曰:‘未也,方虚骄而恃气。’”
píng xīn yì qì平心易气见“平心静气”。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33卷:“横渠论看诗,教人平心易气求之,到他说诗,又却不然。”
chéng shì shǐ qì乘势使气仗势逞性子。《魏书·阉官传序》:“其间窃官爵,盗财贿,乘势使气为朝野之患者,何可胜举。”
hán qì cì gǔ寒气刺骨冷得几乎失去知觉,感到特别冷。曲波《林海雪原》:“一个寒气刺骨的早上,小分队到达九龙汇。”
yán qì zhèng xìng严气正性气:脾气;性:性格。性格刚直,毫不苟且。《后汉书·孔融传论》:“夫严气正性,覆折而已。”
zhuàng qì tūn niú壮气吞牛形容气势雄壮远大。明 孙梅锡《琴心记》第二十出:“男儿汉壮气吞牛,丈夫志岂困荒丘?”
tóng shēng gòng qì同声共气比喻亲密无间,志趣相合。清·李渔《蜃中楼·耳卜》:“我想世上的人,同声共气的也有,谁似我们两个德性、才华,不争分寸。”
rén qióng qì duǎn人穷气短指穷人说话没有底气。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六卷第34章:“俗话说:人穷气短。”
tóng qì lián gēn同气连根同气:指有共同的血统关系。比喻兄弟之亲,骨肉相连。苏雪林《玉溪诗迷·乙》:“喻她们为双桐,有同气连根的意思。”
bù shēng bù qì不声不气指不说话;不出声。周立波《山乡巨变》上一:“你们只想自己的爱人像旧式妇女一样,百依百顺,不声不气,来服侍你们。”
zhí jié jìn qì直节劲气劲:强。指气节正直,操守刚劲。《明史·王廷传》:“廷守苏州时,人比之赵清献,直节劲气,始终无改。”
qì zhuàng dǎn cū气壮胆粗气势壮、胆量大。形容无所畏惧。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6回:“她的那点聪明根本不在何玉凤之下,况又受了公婆的许多锦囊妙计,此时转比何玉凤来的气壮胆粗。”
fēn xíng tóng qì分形同气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。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精通》:“父母之于子也,子之于父母也,一体而两分,同气而异息。”
yuàn qì chōng tiān怨气冲天怨恨之气冲到天空。形容怨愤情绪极大。明 无名氏《精忠记 应真》:“今下方黑气冲天,我佛慧眼一观,乃是临安秦桧屈陷忠臣岳飞父子,幽魂不散,怨气冲天。”
shǐ xìng guàn qì使性掼气见“使性谤气”。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27回:“五更鼓出来拜堂,听见说有婆婆,就惹了一肚气,出来使性掼气,磕了几个头,也没有茶,也没有鞋。”
pō shēng làng qì泼声浪气泼:泼辣;浪:放浪。泼辣的声调放浪的声势。形容撒泼的神态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80回:“金桂听见他婆婆如此说,怕薛蟠心软意活了,便泼声浪气大哭起来。”
chū yán tǔ qì出言吐气犹言谈吐。指说话。南唐·刘崇远《金华子杂编》卷上:“[魏公]与国夫人卢氏偶坐于堂,公忽微笑不已,夫人讶而讯之,曰:‘此中有乐人孙子,多出言吐气,甚令人笑。’”
huí cháng shāng qì回肠伤气见“回肠荡气”。战国·楚·宋玉《高唐赋》:“纤条悲鸣,声似竽籁,清浊相和,五变四会,感心动耳,回肠伤气。孤子寡妇,寒心酸鼻。”李善注:“言上诸声,能回转入肠,伤断人气。”
qì yú xiāo hàn气逾霄汉正气昂扬,直冲云天。形容魄力、勇气非常大。霄汉,云霄和银河。《南齐书·高帝本纪》:“公受命宗枋,精贯朝日,拥节和门,气逾霄汉。”
qì duàn shēng tūn气断声吞气出不来,话说不出。形容极度忧伤失望。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:“成顾蟋蟀笼虚,则气断声吞,亦不复以儿为念。”
shēng qiú qì yìng声求气应应:应和,共鸣;求:寻找。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。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。《周易 乾》: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;水流湿,火就燥;云从龙,风从虎,圣人出而万物睹。”
yī sī liǎng qì一丝两气形容人呼吸微弱,将要断气的样子。元 岳伯川《铁拐李》第三折:“我才离了三朝五日,儿也这其间哭的你一丝两气。”
sháo guāng shū qì韶光淑气韶光:美好的时光;淑:美好。春天的美好景象。唐·李世民《春日玄武门宴群臣》诗:“韶光开令序,淑气动芳年。”
qì shù yǐ jìn气数已尽气数:命运。形容人已生命垂危,即将死亡或没有生命力。聂绀弩《论<封神榜>》:“作恶多端,残害人民的是‘气数已尽’的旧势力。”
qì jié shēng sī气竭声澌见“气竭声嘶”。《辛亥革命·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》:“气竭声澌,不知所云。”
cháng xū duǎn qì长吁短气指叹息不已。元 乔吉《金钱记》第三折:“你家这门馆先生,自从我在学堂中一个月,不曾教我一句书,终日只是长吁短气,不知为何。”
sàng qì guǐ丧气鬼指不愉快的人或脾气坏的人。
yáng méi tǔ qì扬眉吐气扬眉:扬起眉头;吐气:吐出怨气、闷气。形容摆脱压抑心情后的高兴;得意的神情。唐 李白《与韩荆州书》:“何惜阶前盈尺之地,不使白扬眉吐气,激昂青云耶?”
cū xīn fú qì粗心浮气浮:浮躁。形容人不细心,不沉着。宋 陆九渊《祭吕伯恭文》:“比年以来,日觉少异,更尝差多观省,加细追维,曩昔粗心浮气,徒致参辰,岂足酬义。”
yī mén tóng qì一门同气谓同门兄弟。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六十三回:“他是我一门同气,我怎么不与他出力辨明冤枉。”
nòng xìng shàng qì弄性尚气指凭感情办事,好耍脾气。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四回:“这薛公子的混名,人称他‘呆霸王’,最是天下第一个弄性尚气的人,而且使钱如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