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物的成语
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00 个物的成语
成语解释出处
chēng wù píng shī称物平施称:通“秤”,计重;施:给予。根据物品的多寡来平均分配。《周易·谦》:“君子以裒多益寡,称物平施。”
ài rén lì wù爱人利物爱护人民,力求有利于人民。先秦 庄周《庄子 天地》:“爱人利物之谓仁。”
kāi wù chéng wù开物成务开:开通,了解;务:事务。通晓尤物之理,得以办好各种事情。《周易 系辞上》:“夫《易》,开物成务,冒天下之道,如斯而已者也。”
gǎn wù shāng huái感物伤怀感:感动;伤怀:伤心。因见到某种事物而感动伤心。
tuō wù yù xīng托物寓兴假借外物寄托情致。《宣和画谱·文同》:“凡于翰墨之间托物寓兴,则见于水墨之戏。”
wán wù sàng zhì玩物丧志指迷恋于所玩赏的事物而消磨了积极进取的志气。《尚书 旅獒》:“玩人丧德,玩物丧志。”
wù xī wéi guì物稀为贵见“物以稀为贵”。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补遗》第一卷:“盖物稀为贵,理应然也。”
wén fáng sì wù文房四物见“文房四宝”。宋·陈师道《〈寇参军集〉序》:“张、李氏之墨,吴、唐、蜀、闽、两越之纸,端溪、歙穴之砚,鼠须栗尾狸毫兔颖之笔,所谓文房四物,山藏海蓄,极天下之选。”
wù jí zé shuāi物极则衰极:尽头。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衰败。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,可谓富贵极矣。物极则衰,吾未知所税驾也。”
bó wù qià wén博物洽闻广知事物,学识丰富。东汉 班固《汉书 司马迁传赞》:“乌呼!以迁之博物洽闻,而不能以知自全,既陷极刑,幽而发愤,书亦信矣。”
fēi chí zhōng wù非池中物不是长期蛰居池塘中的小动物。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终究要做大事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瑜传》:“恐蛟龙得云雨,终非池中物也。”
àn shì qiú wù暗室求物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。比喻读书不得要领,难见成效。《朱子语类辑略 总论为学之方》:“如暗室求物,把火来便照见;若只管去摸索,费尽心力,只是搜索不见。”
dǔ wù xīng qíng睹物兴情见到眼前景物便激起某种感情。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诠赋》:“原夫登高之旨,盖睹物兴情,情以物兴,故义必明雅。”
wù yīn sú fù物殷俗阜物产丰盛,风俗淳厚。唐·郑启《开天传信记》:“天下大治,河清海晏,物殷俗阜。”
tǎng lái zhī wù倘来之物指意外得到的或非本分应得的东西。同“傥来之物”。元 秦简夫《东堂老》第三折:“这钱财是倘来之物。”
yán zhī yǒu wù言之有物物:指内容。说话或写文章内容具体。《周易 家人》:“君子以言有物,而行有恒。”
yī wù kè yī wù一物克一物指有一种事物,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制服它。茅盾《霜叶红似二月花》:“然而赵守翁竟无奈她何,此谓人生万物,一物克一物。”
dǔ wù sī rén睹物思人睹:看见。看到离去的人或死者留下的东西;就联想或怀念起这个人。常用于对死者的追思。唐 斐铏《传奇 颜濬》:“贵妃赠避尘犀簪一枚,曰:‘异日睹物思人。’”
lí bì jiān wù篱壁间物篱:篱笆,围墙。指家园内的平常物品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:“德之休明,肃慎负其楛矢;如其不尔,篱壁间物亦不可得也。”
wù shāng qí lèi物伤其类伤:悲伤;同情;类:同类。指见到同类死亡;联想到自己将来的下场而感到悲伤。比喻见到情况与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感伤。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获曰:‘兔死狐悲,物伤其类。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,往日无冤,何故害我?”
fēng chén wài wù风尘外物风尘:指污浊、纷扰的世俗生活。超越世俗的特出人物。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王戎云:‘太尉神姿高彻,如瑶林琼树,自然是风尘外物。’”
wù bù píng zé míng物不平则鸣平:公平;鸣:发出声音。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,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。唐·韩愈《送孟东野序》:“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。”
kōng dòng wú wù空洞无物空虚;没有什么内容。形容言谈、文章等极其空泛;没有什么内容。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排调》:“王丞相枕周伯仁膝,指其腹曰:‘卿此中何所有?’答曰:‘此中空洞无物,然容卿辈数百人。’”
fèn wài zhī wù分外之物分:名分。名分以外的事物。指不属于自己的东西。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1回:“吾差四个统制官,引一百军人下船搜看,但有分外之物,决不轻恕。”
tuī chéng dài wù推诚待物诚:真心;物:他人。以诚心对人。《明史·邹智传》:“陛下岂不欲推诚待物哉?由其进身之初,多出私门,先有以致陛下之厌薄。”
zāng pǐ rén wù臧否人物臧否:褒贬。评论人物好坏。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德行》:“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,每与之言,未尝臧否人物。”
wù lì wéi jiān物力维艰物:物资;力:财力;维:是;艰:困难。指财物来之不易。清·朱柏庐《治家格言》: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”
rén chóu wù ráng人稠物穰稠:稠密,多。穰:丰盛。人口众多,物产丰盛。形容城市繁荣昌盛的景象。元·胡用和《粉蝶儿·题金陵景》套曲:“人稠物穰景非常,真乃是鱼龙变化之乡。”
chái tiān gǎi wù柴天改物指改朝换代。改物,改变前朝的文物制度。《宋书 武帝纪赞》:“至于钟石变声,柴天改物,民已去晋,异于延康之初,功实静乱,又殊感熙之末。”
bó wù tōng dá博物通达博物:能辨别许多事物;通达:明白人情事理。形容学识渊博,通晓事理。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公孙列东王杨蔡陈郑传赞》:“虽非正法,巨儒宿学,不能自解,博物通达之士也。”
cán mín hài wù残民害物残:伤害。摧残百姓,损害财物。宋 辛弃疾《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》:“州以趣办财赋为急,县有残民害物之罪,而吏不敢问。”
wù zhì zé fǎn物至则反同“物极则反”。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春申君列传》:“臣闻物至则反,冬夏是也。”
fāng yǐ lèi jù,wù yǐ qún fēn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方:方术,治道的方法;物:事物。原指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聚在一起,各种事物因种类不同而区分开。后指人或事物按其性质分门别类。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,吉凶生矣。”
wù jí zé fǎn物极则反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。《鹖冠子·环流》:“美恶相饰,命曰复周;物极则反,命曰环流。”
bǐ wù lián lèi比物连类比物:比喻;连:连缀;类:相同的事物。连缀相类的事物,进行排比归纳。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》:“然其连类比物,有足悲者,亦可谓抗直不挠。”
wù yǐ xī wéi guì物以希为贵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。同“物以稀为贵”。鲁迅《朝花夕拾·藤野先生》:“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。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,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。”
chǒu lèi è wù丑类恶物指坏人。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:“丑类恶物,顽嚣不友。”
zhú wù bù hái逐物不还谓沉湎于世俗。语本《庄子·天下》:“惜乎惠施之才,骀荡而不得,逐万物而不反。”语出《庄子·天下》:“惜乎惠施之才,骀荡而不得,逐万物而不反。”三国·魏·嵇康《赠兄秀才入军》诗之十八:“流代难寤,逐物不还。至人远鉴,归之自然。”
kàng huái wù wài抗怀物外抗:通“亢”,高尚;物:指世俗。胸怀高尚,超出尘俗之外。宋·洪迈《容斋四笔·王逸少为艺所累》:“以抗怀物外,不为人役,故功名成就,无一可言。”
biàn wù jū fāng辨物居方居:在,安置;方:方位,地方。辨别众物的性质、条件等因素,使之各得其所《周易 未济》:“君子以慎辨物居方。”
hù cái jiāo wù怙才骄物犹言恃才傲物。《南史·刘祥传论》:“若夫怙才骄物,公旦其犹病诸,而以刘祥居之,斯亡亦为幸焉。”
yuán qíng tǐ wù缘情体物缘:因;体:描写。抒发感情,描写事物。晋·陆机《文赋》:“诗缘情而绮靡,赋体物而浏亮。”
tàn náng qǔ wù探囊取物囊:口袋;探囊:向袋里摸取。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。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。《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煜》:“中国用吾为相,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。”
huā biān rén wù花边人物指八面玲珑、快嘴利舌、幽默机智、活动于有新闻价值场合的人。
náng zhōng qǔ wù囊中取物囊:口袋。从口袋中取东西。比喻办事毫不费力就可以办到。《三国志通俗演义·诸葛亮二擒孟获》:“孔明大笑曰:‘吾擒此人,如囊中取物耳。’”
yí wù chén yù讬物陈喻借事物设喻。
yǐn wù lián lèi引物连类谓引证或引喻某一事物,而连带及于同类的其它事物。唐·韩愈《送权秀才序》“权生之貌,固若常人耳。其文辞引物连类,穷情尽变。”宋·苏轼《〈居士集〉叙》:“其言简而明,信而通,引物连类,折之于至理。”
gēng xìng gǎi wù更姓改物指王朝更迭,改正朔,易服色。《国语 周语中》:“叔父若能光裕大德,更姓改物,以创制天下,自显庸也。”韦昭注:“更姓,易姓也。改物,改正朔、易服色也。”
tiān zāi wù guài天灾物怪灾:灾祸。天地间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《明史·王家屏传》:“天灾物怪,罔彻宸聪,国计民生,莫关圣虑。”
bié wú cháng wù别无长物长物:多余的东西。再也没有别的多余的东西。形容因贫困而空无所有或因节俭而东西极少。也作“身无长物”、“一无长物”。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德行》:“后大闻之,甚惊,曰:‘吾本谓卿多,故求耳。’对曰:‘丈人不悉恭,恭作人无长物。’”
guāng fù jiù wù光复旧物光复:恢复;旧物:旧有的东西。指收复曾被敌人侵占的祖国山河。宋 辛弃疾《美芹十论 自治》:“故臣愿陛下姑以光复旧物而自期,不以六朝之势而自卑。”
wù wù jiāo huàn物物交换进行以货易货交易的行动或实践;以货易货。
yù táng rén wù玉堂人物泛指显贵的文士。金·元好问《息轩秋江捕鱼图》诗之三:“玉堂人物今何在,纸尾题诗一慨然。”
zhì zhī gé wù致知格物致知:获得知识;格物:推究事理。获得知识,推究事物的原理。西汉·司马迁《礼记·大学》:“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,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,致知在格物。”
yī wú cháng wù一无长物一无:全无;长物:多余的东西。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。原指生活俭朴。现形容贫穷。《晋书·王恭传》:“吾平生无长物。”
chāo sú jué wù逴俗绝物犹言超世绝俗。清·周亮工《书影》第五卷:“吾无务为逴俗绝物之行,而天下已不能不群然趋向。”
guǐ wù fàn shì轨物范世指作事物的规范、世人的榜样。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 序致》:“吾今所以复为此者,非敢轨物范世。”
wù fù mín ān物阜民安阜:丰富。物产丰富,人民安乐。《后汉书·刘陶传》:“夫欲民殷财阜,要在止役禁夺。”
sǔn jǐ lì wù损己利物损:贬损;物:自己以外的人。克制自己,利于别人。《周书·孝义传序》:“则温枕扇席,无替于晨昏;损己利物,有助于名教。”
bēi zhōng wù杯中物杯子中的东西,指酒。晋 陶潜《责子》诗:“天运苟如此,且进杯中物。”
yí wù wàng xíng遗物忘形泯灭物我界限,谓舍弃外在形式,精神进入忘我境界。宋·秦观《心说》:“目无外视,耳无外听,遗物忘形,在我而已。”
tǎng lái zhī wù傥来之物傥来:偶然、意外得来的。无意中得到的或非本分应得的财物。先秦 庄周《庄子 缮性》:“轩冕在身,非性命也,物之傥来,寄者也。”
gé wù qióng lǐ格物穷理穷究事物的道理。明·方孝孺《答郑仲辩》:“其无待于外,近之于复性正心,广之于格物穷理。”
chāo rán wù wài超然物外超然:脱离;不介入;物:客观世界。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;意指对现实的一切都不感兴趣。也比喻置身事外。宋 叶梦得《石林诗话》:“渊明正以脱略世故,超然物外为适,顾区区在位者,何足概其心哉?”
fēng yún rén wù风云人物风云:比喻飞快发展变化的形势、环境。在一定条件下应运而生;言论或行动在社会生活中有很大影响的人。也指在一定环境中;大家注目的人。毛泽东《别了,司徒雷登》:“被马歇尔看中,做了驻华大使,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。”
dì dà wù bó地大物博地域辽阔;物产丰富。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又因江南地大物博,差使很多,大非别省可比。”
wù fǔ chóng shēng物腐虫生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。比喻祸患的发生,总有内部的原因。也比喻本身有了弱点,别人才能乘机打击。宋 苏轼《范增论》:“物必先腐也,而后虫生之;人必先疑也,而后谗入之。”
fǔ shì chóu wù抚世酬物谓治政理事,待人接物。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十五:“后之君子,穷而讲道明理,达而抚世酬物,谨无着一能读书之心横在胸中也哉!”
jià lián wù měi物美价廉廉:便宜。东西价钱便宜,质量又好。清 吴趼人《近十年之怪现状》第十回:“苏州有个朋友写信来,要印一部书。久仰贵局的价廉物美,所以特来求教。”
qiān qiū rén wù千秋人物名垂后世的人物。清·赵翼《赤壁》诗:“千秋人物三分国,一片山河百战场。”
wù yǐ lèi jù物以类聚类:同一类。同类的事物常聚集在一起;现在多指坏人互相勾结在一起。《周易 系辞上》:“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。”
mín qíng wù lǐ民情物理人情事理。清·钱泳《履园丛话·廿一经》:“民情物理之隐微,无不了如指掌。”
shì cái ào wù恃才傲物恃:依靠、凭借;物:人,公众。仗着自己有才能,看不起人。《梁书 萧子显传》:“恃才傲物,宜谥曰骄。”
yī wù bù chéng,liǎng wù xiàn zài一物不成,两物见在见:通“现”。指一件买卖不成功,但双方钱物仍在,没有损失。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2回:“和你往日无冤,近日无仇。一物不成,两物见在,没来由杀你做甚么!”
mín ān wù fù民安物阜阜:多。社会安定,物资丰富。形容太平盛世的景象。明 朱有炖《灵芝庆寿》第一折:“皆因中国雨顺风调,民安物阜。”
wù zài rén wáng物在人亡人死了,东西还在。指因看见遗物而引起对死者的怀念,或因此而引起的感慨。宋·曾会《重登潇湘楼》诗:“物在人亡空有泪,时殊事变独伤心。”
yī wù bù zhī一物不知对某一事物有所不知。比喻知识尚有欠缺。汉·扬雄《法言·君子》:“圣人之于天下,耻一物之不知。”
yí wù yù xīng讬物寓兴假借外物寄托情致。
bì nì wù biǎo睥睨物表睥睨:眼睛斜着看,形容高傲的样子;物表:世俗之外。形容非常高傲,看不起任何人。《宣和书谱·草书·神仙钟离权》:“文身跣足,欣然而立,睥睨物表。”
jì rén lì wù济人利物谓救助别人,对世事有益。宋·朱熹《记外大父祝公遗事》:“公每清旦辄携粥药造之,遍饮食之而后返,日以为常,其他济人利物之事不胜记,虽倾资竭力无吝色。”
wǎng wù nán xiāo枉物难消谓不义之财难于消受,反而招灾惹祸。
shí tán wù yì时谈物议时谈:时人的谈论;物议:众人的非议。指众人的议论。唐·刘子玄《论史上帝至忠书》:“凡此不可,其流实多,一言以蔽,三隅自反。而时谈物议焉得笑仆编次无闻者哉?”
tuī jǐ jí wù推己及物同“推己及人”。宋·程颢《二程遗书》第11卷:“以己及物,仁也,推己及物,恕也。”
yìng tiān cóng wù应天从物应:接受。适应天命,顺从人心。《周书·武帝纪》:“朕应天从物,伐罪吊民,一鼓而荡平阳,再举而摧劲敌。”
jiǎo shí màn wù矫时慢物矫时,矫正时俗。慢,傲慢。指对现实不满,态度傲慢。《后汉书·弥衡传》:“少有才辩,而尚气刚傲,好矫时慢物。”
dà gān wù yì大干物议干:冒犯;物议:众人的议论。引起众多的议论或引起舆论的不满。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9回:“恐怕他摆出老前辈的架子来,那是大干物议的。”
yào lóng zhōng wù药笼中物药笼中备用的药材。比喻备用的人才。《新唐书 儒学传下 元行冲》:“君正吾药笼中物,不可一日无也。”
huà wéi yì wù化为异物化:变化。变成另外的物体。指死亡。西汉·贾谊《鹏鸟赋》:“千变万化兮,未始有极;忽然为人兮,何足控抟?化为异物兮,又何足患!”
zhěng gōng shuài wù整躬率物整饬自身做出榜样,以为下属示范。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六十回:“为此拿定了主意,想把这些做官的先陶熔到一个程度,好等他们出去,整躬率物,出身加民。”
yǔ wù yǐn lèi讬物引类谓援引类似的事物寄托己意。
tǐ wù yuán qíng体物缘情谓诗赋的状物与抒情。语本晋陆机《文赋》:“诗缘情而绮靡,赋体物而浏亮。”语出晋·陆机《文赋》:“诗缘情而绮靡,赋体物而浏亮。”
wēi xíng sù wù威刑肃物以严刑使人恭顺。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政事》:“桓公在荆州,全欲以德被江汉,耻以威刑肃物。”
yǒu wù yǒu zé有物有则谓天地间凡事物皆有其法则、规律。《诗·大雅·烝民》:“天生烝民,有物有则。”
děng xián rén wù等闲人物等闲:寻常,一般。无足轻重的寻常人。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61回:“操还营自思:‘孙权非等闲人物……’于是有退兵之意。”
bó wù jūn zǐ博物君子指博学多识的人。《史记 吴太伯世家》:“延陵季子之仁心,慕义无穷,见微而知清浊。呜呼,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!”《后汉书 周荣传》:“蕴椟古今,博物多闻,《三坟》之篇,《五集》之策,无所不览。”
xiāo rán wù wài萧然物外物外:自身以外的一切。形容极为超脱,不为俗情杂务所烦扰。《清朝野史大观》卷九:“萧然物外,自得天机,吾不如傅青主。”
bǐ wù jiǎ shì比物假事假借相类的事物,相进行比较归纳。清 龚自珍《古史钩沉论二》:“一呼一吸,因事纳谏,比物假事,不辞矫诬之刑。”
yǔ wù lián lèi讬物连类见“讬物引类”。
wù jí bì fǎn物极必返见“物极必反”。宋·朱熹《近思录·道体》:“《复卦》言七日来复,其间之不断续,阳已复生,物极必返,其理须如是。”
yī wù yī zhì一物一制指有一种事物,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制服它。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46回:“法空这等铜筋铁骨,偏遇着文忠臣,更狠似他,真个一物一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