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安的成语
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00 个安的成语
成语解释出处
ān yíng zhā zhài安营扎寨安营:安置营房;扎寨:修筑军营栅栏。原指暂时停止军队行动安置营帐;并在四周修筑栅栏;使军队驻扎下来。后有时借指建立临时的建设基地。元 无名氏《隔江斗智》第二折:“这周瑜匹夫,累累兴兵来索取俺荆州地面,如今在柴桑渡口安营扎寨,其意非小。”
ān rú pán shí安如盘石安:安稳;盘石:大石头。像盘石一样安稳不动。形容非常稳固,不可动摇。荀况《荀子 富国》:“为名者否,为利者否,为忿者否,则国安于盘石,寿于旗翼。
cháng ān shào nián长安少年旧指都城里豪奢轻狂的贵家子弟。明 宋濂《<杏庭摘稿>序》:“燕姬越女,巧自衒鬻于春风之前,冀长安少年,为之一顾。”
ān yú xiàn zhuàng安于现状安:对生活、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;现状:目前的状况。习惯满足于目前的状况;不求进步。王朝闻《论凤姐》第11章:“这样的梦境,与我那不安于现状又不能改变现状的生活实际有关。”
chū bǎng ān mín出榜安民榜:官府告示。张贴告示,安抚百姓。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54回:“收军进高唐州城内,先传下将令,休得伤害百姓。一面出榜安民,秋毫无犯。”
shén ān qì dìng神安气定神:精神。指内心十分安定。金·王丹桂《洞仙歌·示门人》:“下虔心,苦志挫锐摧强;忘宠辱,自得神安气定。”
ān guó níng jiā安国宁家指治理国家。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:“大丈夫将终,不问安国宁家之术,乃作儿女子相问。”
gè ān běn yè各安本业各:各个。各自安心从事自己的职业,过自己的生活。清·黄世仲《洪秀全演义》第35回:“凡尔村乡市镇,不用惊惶,士农工商,各安本业。”
ān wēi yǔ gòng安危与共共同享受安乐,共同承担危难。形容关系密切,利害相连。三国魏·曹植《求自试表》:“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,诚与国分形同气,忧患共之者也。”
xīng guó ān bāng兴国安邦兴:兴盛;邦:国家。国家兴盛安定。《林海》:“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,由今天看来,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了。”
jiǔ ān cháng zhì久安长治形容国家长期安定、巩固。东汉 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建久安之势,成长治之业。”
qǐn bù ān xí寝不安席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。形容心事重重,睡不着觉。《战国策·齐策五》:“秦王恐之,寝不安席,食不甘味。”
wèn ān shì qǐn问安视寝见“问安视膳”。宋·陈亮《廷对策》:“而问安视寝之余,所以察词而观色,因此而得彼者,其端甚众。”
suí yù ér ān随寓而安见“随遇而安”。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14卷:“安,谓随所寓而安,盖深于静也。”
tōu ān gǒu qiě偷安苟且苟且:得过且过;偷安:贪图安逸。只顾眼前的安逸,不顾将来。宋·苏轼《乞蠲减星子县税钱第二状》:“其幸存者,亦皆偷安苟且,不为子孙长久虑。”
qǐn bù huáng ān寝不遑安遑:空闲。睡觉不能安眠。形容终日操劳忙碌。宋·司马光《进五规状》:“栉风沐雨,东征西伐,扫除海内,当此之时,食不暇饱,寝不遑安。”
ān fèn zhī zú安分知足安于本分,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。宋·洪迈《容斋随笔·三笔·人当知足》:“其安分知足之意终身不渝。”
qǐn kuì bù ān寝馈不安馈:吃饭。吃饭睡觉都不得安宁。形容心事重重。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6回:“水陆处处失败,关隘节节陷落,反觉得忧心如捣,寝馈不安。”
zhì guǒ pān ān掷果潘安旧时比喻为女子所爱慕的美男子。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潘岳妙有姿容,好神情。少时挟弹出洛阳道,妇人遇者,莫不连手共萦之。”刘孝标注引《语林》:“安仁至美,每行,老妪以果掷之满车。”
tài shān zhī ān泰山之安安:安稳。像泰山那样稳固。形容稳固安定。汉·枚乘《上书谏吴王》:“以居泰山之安,而欲乘累卵之危。”
ān cháng xí gù安常习故安:安于,习惯于;常:常规;习:习惯;故:故旧。习惯于成规。清 魏源《默觚下 治篇七》:“彼安常习故之流,所安者目前,所知者陈例,所辟者嫌疑,得不震而疑,同声而扰格者乎?”
zuò bù ān xí坐不安席席:坐席。形容心中有事,坐立不安。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回:“祭足被囚于军府,甲士周围把守,水泄不通。祭足疑惧,坐不安席。”
zhuǎn cè bù ān转侧不安转侧:移换方位。形容心有所思,睡不安稳的状态汉·王充《论衡·案书》:“二语不定,转侧不安。”
shén ān qì jí神安气集精神安定,气息凝集。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五卷:“拿些姜汤灌他,他微微开口,咽下去了;又调些粥汤来灌他,弄了三四更天气,看看苏醒,神安气集。”
wò bù ān zhěn卧不安枕睡不安宁。形容心事、忧虑重重。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5回:“然则带兵呢?成日里卧不安枕,食不甘味,又将如何?”
ān zhái zhèng lù安宅正路比喻仁义。谓以仁居心,以义行事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仁,人之安宅也;义,人之正路也。旷安宅而弗居,舍正路而不由,哀哉!”
ān tǔ zhòng jiù安土重旧指留恋故土,不轻易改变旧俗。《后汉书 南蛮传》:“[蛮夷]外痴内黠,安土重旧。”
ān mín gào shì安民告示安:安定;告示:布告。①原指官府在新官上任或社会变乱后;为安定民心所发布的文告。②现借指把要办的事或问题预先通知下来;让大家有所准备。清 黄小配《洪秀全演义》第25回:“李秀成全不费力,已拔了南康城……先出安民告示,次第收复汝宁、饶州各郡县。”
jū wú qiú ān居无求安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适舒服的居所。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;敏于事而慎于言。”
ān tǔ lè yè安土乐业安居本土,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。汉扬雄《连珠》:“吏不苟暴,役赋不重,财力不伤,安土乐业,民之乐也。”
tīng tiān ān mìng听天安命听:任凭;命:命运。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,不做主观努力。巴金《秋》:“也说不上满意,这不过是听天安命罢了。”
xià zhài ān yíng下寨安营寨:防守用的栅栏;安:安置;营:营房。指军队驻扎下来。比喻建立临时的住宿或基地。
pán shí zhī ān盘石之安形容极其安定稳固。先秦 荀况《荀子 富国》:“为名者否,为利者否,为忿者否,则国安于盘石,寿于旗翼。”
ān rěn wú qīn安忍无亲安心于做残忍的事情,因而无所谓亲人。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四年》:“夫州吁阻兵而安忍。阻兵无众,安忍无亲。众叛亲离,难以济矣。”
gāo zhěn ān wò高枕安卧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。形容无忧无虑。平安无事。汉 王充《论衡 顺鼓》:“止久至于太旱,试使人君高枕安卧,旱犹自雨。”
ān rán wú shì安然无事犹言平安无事。元 郑廷玉《楚昭公》第四折:“哥哥当日在汉江之上,情愿舍了嫂嫂、侄儿,留您兄弟。岂知嫂嫂、侄儿安然无事。”
yàn ān kè dú宴安酖毒见“宴安鸩毒”。
dòng dàng bù ān动荡不安荡:摇动。动荡摇摆,不安定。形容局势不稳定,不平静。欧阳山《三家巷》第十八章:“他和陈文婷谈起,两人都觉得纵然社会上动荡不安,革命的前途还是光明的,乐观的。”
fǎn cè zì ān反侧自安反侧:翻来覆去不能入睡,心神不安。形容心神不安的人自然而然地安下心去。指安抚人心的措施很奏效。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光武不省,会诸将军烧之,曰:‘令反侧子自安。’”
yàn ān kè dú晏安酖毒谓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。
gè ān shēng lǐ各安生理各:各个;生理:职业和日常生活。各自安心从事自己的职业,过自己的生活。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82回:“我去高老庄探亲,哥哥去花果山称圣,白龙马归大海成龙……我们都各安生理去也。”
ān shì rú cháng安适如常平安舒适像正常情况一样。叶圣陶《线下 孤独》:“待交了春,天气渐见和暖,就安适如常了。”
ān xīn lè yì安心乐意指心情安定,满意,很愿意如此。清 李渔《奈何天 逼嫁》:“嫁到我家,须要安心乐意,不许憎嫌丈夫。”
lè tuì ān pín乐退安贫谓乐于逊退,安于贫穷。唐·司空图《漫书》诗:“乐退安贫知是分,成家报国亦何惭。”
bù ān qí shì不安其室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。《诗经·邺风·凯风·序》:“卫之淫风流行,虽有七子之母,犹不能安其室。”
jì shì ān mín济世安民使国家得到治理,百姓安居乐业。《旧唐书 太宗本纪上》:“龙凤之姿,天日之表,其年将二十,必能济世安民矣。”
shǒu dào ān pín守道安贫坚守正道,安于贫穷。旧时用来颂扬贫困而有节操的士大夫。《旧唐书·王及善等人传赞》:“守道安贫,坏远当仁。”
yàn mù zì ān燕幕自安比喻处危境而不自知。清·柯超《辛壬琐记》:“[太平军]特于郡城北门外沿江一带建筑炮台数座,城上排列大炮,尚欲逞螳臂之力,燕幕自安。”
jū ān lǜ wēi居安虑危同“居安思危”。《宋书·文五王传》:“龙舟所幸,理必利涉,然居安虑危,不可不惧。”
ān yú pán shí安于磐石安:安稳;磐石:巨石。像磐石一样安然不动。形容非常稳固。战国 赵 荀况《荀子 富国》:“为名者否,为利者否,为忿者否,则国安于磐石,寿于旗翼。”
ān jiā luò hù安家落户安:安置;落户:指定居。①在一个新的地方安家定居。有时指干部到基层长期居住。②也比喻某种动物、植物被移至某地后能生长繁殖。丁玲《杜晚香》:“我们决心在这里安家落户。”
jī quǎn bù ān鸡犬不安见“鸡犬不宁”。刘流《烈火金刚》第十回:“我这是何苦,烧香引鬼,搬砖打人砸了自己的脚面,闹得我鸡犬不安!”
suí yù suí ān随寓随安犹言随遇而安。宋·魏了翁《浪淘沙》词:“世念久阑珊,随寓随安。人情犹望衮衣还。”
ān ān fèn fèn安安分分为人规矩老实,做事不敢越轨。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九回:“倘使他安安分分的画了出来,写了个老老实实的上下款,未尝不过得去。”
ān dǔ lè yè安堵乐业安堵:相安,安定。犹言安居乐业。三国 魏 钟会《檄蜀文》:“百姓士民,安堵乐业。农不易亩,市不回肆。”
ān cháng shǒu fèn安常守分分:本分,自己分内的。习惯于平稳的生活,安守本分。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卷二十四:“如有一般人,只安常守分,不恁求利,然有时意思亦是求利,察其所安,又看他心所安稳处,一节深一节”。
wèi nán gǒu ān畏难苟安苟:苟且。害怕困难,苟且偷安。《清史稿·食货志》:“大学士倭仁疏陈黑地升科,州县畏难苟安,请申明赏罚。”
ān fù xù qióng安富恤穷安:安定;恤:体恤。安定富有者,振济贫苦者。指统治者治国安民之道。《周礼 地官 大司徒》:“以保息六养万民:一曰慈幼,二曰养老,三曰振穷,四曰恤贫,五曰宽疾,六曰安富。”
rén bù zì ān人不自安人心惶惶,动摇不定。《魏书 慕容盛传》:“于是上下震局,人不自安,虽忠诚亲戚,亦佥怀离贰。”
jì shì ān bāng济世安邦济:拯救。邦:国家。拯救时世,安定国家。元·无名氏《九世同堂》第一折:“你学济世安邦策,按六韬三略书。”
ān shí chǔ shùn安时处顺安于常分,顺其自然。形容满足于现状。先秦 庄周《庄子 养生主》:“适来,夫子时来;适去,夫子顺也。安时而处顺,哀乐不能入也。”
ān xīn dìng zhì安心定志指安下心来。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回:“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,外赐御酒二瓶,金花十朵,着他安心定志,再勿胡为。”
zhì guó ān mín治国安民治:治理;安:使安定;这里指使人民各安其业的意思。治理国家;使百姓安定。东汉 班固《汉书 食货志上》:“财者,帝王所以聚人守位,养成群生,奉顺天德,治国安民之本也。”
ān fèn shǒu jǐ安份守己安守本分,规矩老实。李劼人《天魔舞》第17章:“所以我们对于空子,应该广劝他们安份守己的好。”
zuò wò bù ān坐卧不安坐不稳;睡不安。形容心情紧张;情绪不安。《坛经 行由品》:“房中思想,坐卧不安。”
ān dǔ rú gù安堵如故堵:墙壁,居所。故:原来的。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。汉 荀悦《汉纪 高祖纪》:“吏人皆安堵如故,民争献牛酒。”
jì shì ān rén济世安人拯救时世,安定人民。唐·刘禹锡《哭吕衡州》:“一夜霜风雕玉芝,苍生望绝士林悲,空怀济世安人略,不见男婚女嫁时。”
yī lù píng ān一路平安旅途上平安顺利。明 范受益《寻亲记》:“大王爷,保佑弟子一路平安,脚轻手健。”
ān zhī ruò sù安之若素安:指心安;若:如同;素:平素;向来。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;心情平静得像往常一样;毫不介意。②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;听之任之。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8回:“第二天宝小姐酒醒,很觉得过意不去。后来彼此熟了,见瞿太太常常如此,也就安之若素了。”
bù tàn hǔ xué,ān dé hǔ zǐ不探虎穴,安得虎子探:探测;安:怎么。不进老虎窝,怎能捉到小老虎。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。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吕蒙传》:“贫贱难可居,脱误有功,富贵可致,且不探虎穴,安得虎子?”
chǔ ān sī wēi处安思危处:居于;思:想,考虑。处在平安的环境里,也要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。南宋·郭茂倩《乐府诗集·皇复》:“居高念下,处安思危,照临有度,纪律无亏。”
ān bú wàng wēi安不忘危安:平安;危:危险;灾难。平安的时候不忘危险;或太平的时候不忘危机或灾难。《周易 系辞下》:“是君子安而不忘危,存而不忘亡,治而不忘乱,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。”
ān lǎo huái shào安老怀少尊重老人,使其安逸;关怀年轻人,使其信服。南朝 梁 陆倕《石阙铭》:“安老怀少,伐罪吊民,农不迁业,市无易贾。”
ān zhěn ér wò安枕而卧放好枕头睡大觉。比喻太平无事,不必担忧。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黥英列传》:“使布出于上计,山东非汉之有也;出于中计,胜败之数未可知也;出于下计,陛下安枕而卧矣。”
ān ruò tài shān安若泰山形容极其平安稳固。同“安如泰山”。《南史 梁纪下论》:“自谓安若泰山,算无遗策。”
zì wǒ ān wèi自我安慰指自己安慰自己。邓小平《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的讲话》:“我看没有这种自我安慰的根据。”
fǎn cè huò ān反侧获安反侧:翻来覆去不能入睡,心神不安。形容心神不安的人自然而然地安下心去。指安抚人心的措施很奏效。唐·陆贽《奉天遣使宣慰诸道诏》:“昨者改元施令,悔往布新,将反侧获安,则干戈日弭。”
ān bù dàng chē安步当车安:安详从容;不慌不忙。步:步行;当:代替。不慌不忙地步行;权当是乘车。又借指人能安于贫贱自行其乐。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齐策四》:“晚食以当肉,安步以当车,无罪以当贵,清静贞正以自虞。”
shí gān qǐn ān食甘寝安见“食甘寝宁”。《北史·恩幸传·赵默》:“及诉将获罪,默因构成以诛之,然后食甘寝安,志于职事。”
gāo zhěn ān qǐn高枕安寝见“高枕而卧”。《汉书·匈奴传下》:“故北狄不服,中国未得高枕安寝也。”
ān rú tài shān安如太山见“安如泰山”。汉·焦赣《易林·坤之中孚》:“安如太山,福禧屡臻。虽有豺虎,不致危身。”
ān yú suǒ xí安于所习安:习惯于。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。指习惯对人的制约。明 袁宏道《叙梅子马王程稿》:“人情安于所习,故虽至美,亦以至恶掩也。”
tǎn tè bù ān忐忑不安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。忐忑:心神不安定。清 吴趼人《糊涂世界》第九卷:“两道听了这话,心里忐忑不定。”
bù rù shòu xué,ān dé shòu zǐ不入兽穴,安得兽子不进野兽窝,怎能捉到小野兽。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。《周书·李远传》:“古人有言:‘不入兽穴,安得兽子。’若以奇兵出其不意,事或可济。”
suí yù ér ān随遇而安随:顺从;遇:遭遇;安:安然自得。顺从环境的变化而安然自得;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并感到满足。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计算起来,也是吾生有限,浩劫无涯,倒莫如随遇而安。”
ān fù xù pín安富恤贫使富有的人安定,贫穷的人得到救济。《周礼 地官 大司徒》:“以保息六养万民:一曰慈幼,二曰养老,三曰振穷,四曰恤贫,五曰宽疾,六曰安富。”
zhuǎn wēi wéi ān转危为安由危险转为平安。危:危险。汉 刘向《<战国策>书录》:“皆高才秀士,度时君之所能行,出奇策异智,转危为安运亡为存,亦可喜,亦可观。”
ān nèi rǎng wài安内攘外原就药的疗效而言。后多指安定内部,排除外患。汉 张仲景《伤寒论 太阳病上》:“甘草甘平,有安内攘外之能。”
ěr ān yuǎn zhì迩安远至迩:近处。指近处的人安乐,远处的人来归附。形容政治清明。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路》:“叶公问政,子曰:‘近者说,远者来。’”
guó tài mín ān国泰民安泰:太平。国家太平;人民生活安定。宋 吴自牧《梦梁录 山川神》:“每岁海潮太溢,冲激州城,春秋醮祭,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。”
ān ān jìng jìng安安静静指没有声音,没有吵闹和喧哗。清 吴璿《飞龙全传》第45回:“只见匡胤睡在床上,安安静静,那顶门内透出一条赤色真龙。”
ān gù zhòng qiān安故重迁安于旧俗,不轻易改变。西汉 刘向《说苑 修文》:“触情从欲,谓之禽兽;苟可而行,谓之野人;安故重迁,谓之众庶;辨然否,通古今之道,谓之士。”
róng xī zhī ān,yī ròu zhī wèi容膝之安,一肉之味形容生活条件并不好。《列女传·贤明》:“今以容膝之安,一肉之味,而怀楚国之忧,其可乎?”
ān cháng lǚ shùn安常履顺习惯于正常生活,处于顺利境遇。清 方苞《方任二贞妇传》:“凡士之安常履顺而自检其身,与所以施于家者,其事未若二妇人之艰难也,而乃苟于自恕,非所谓失其本心者与?”
yàn què ān zhī hóng hú zhì燕雀安知鸿鹄志鸿鹄:天鹅。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。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陈涉世家》:“嗟呼,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!”
lì yè ān bāng立业安邦建立国家,安定天下。同“立国安邦”。元 郑光祖《伊尹耕莘》第一折:“想五帝之世,求贤用士,立业安邦,你是不知也。”
ān shēn lì mìng安身立命安身:有容身之所;立命:精神上安定。指生活有着落;精神有所寄托。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:“僧问:‘学人不据地时如何?’师云:‘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?’”
biàn wēi wéi ān变危为安变危急为平安。宋 司马光《论周琰事乞不坐冯浩状》:“陛下当此之时变危为安,变乱为治,易于返掌。”
zhuì zhuì bù ān惴惴不安指担心害怕(惴惴:恐惧、担忧的样子)。《诗经 小雅 小宛》:“惴惴小心,如临于谷。”
shǎo ān wú zào少安无躁稍稍安静,不要急躁。唐·韩愈《答吕医山人书》:“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,听仆之所为,少安无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