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00 个面的成语
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yǎn lèi xǐ miàn眼泪洗面 | 泪流得很多,冲洗着脸面。形容非常悲伤,泪流不止。 | 宋·陆游《避暑漫抄》:“又韩玉汝家,有李国主归朝后与金陵旧宫人书云:‘此中日夕,只以眼泪洗面。’” |
chū tóu lù miàn出头露面 | 在人多的场合公开出现;也指在众人面前出风头表现自己;又常因出现于公共场合而出名。还指出面活动、做事、讲话。 |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:“孙二娘从小出头露面,况是过来人,惯家儿,也不害什么羞耻。” |
miàn rú tǔ sè面如土色 | 土色:灰黄色。脸色像泥土的颜色一样。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。 | 《敦煌变文集 捉季布传文》:“归到壁前看季布,面如土色结眉额。” |
liǎng miàn èr shé两面二舌 | 比喻在两方面挑拔。 | 宋 司马光《涑水家仪》:“凡女仆两面二舌、虚饰迭谗者逐之。” |
miàn yǒu cài sè面有菜色 | 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。 | 《礼记 王制》:“虽有凶旱水溢,民无菜色。《荀子 富国》:“故禹十年水,汤七年旱,而天下无菜色者。” |
liǎng miàn sān dāo两面三刀 | 当面一套、背后一套;用两面派手法。比喻居心不良。 | 元 李行道《灰阑记》第二折:“我是这郑州城里第一个贤慧的,倒说我两面三刀,我搬调你甚的来。” |
shěn qǔ miàn xīn审曲面埶 | 亦作“审曲面势”。原指工匠做器物时审度材料的曲直。后指区别情况,适当安排营造。 | |
miàn shì bèi fēi面是背非 | 当面赞成,背后反对。 |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39卷:“反比那面是背非,临财苟得,见利忘义,一班峨冠博带的不同。” |
miàn hóng bó zǐ cū面红脖子粗 | 脸红脖子变粗。形容因激动、窘迫、发怒或羞渐而脸色涨红的样子。 | 高阳《玉座珠帘》:“皇帝面红脖子粗地大骂言官沽名钓誉,恭王与醇王自恃长亲,渺视皇帝,话越说越多,也越离谱了。” |
zhuāng huáng mén miàn装潢门面 | 装潢:原指裱糊字画,现也指装饰物品使之美观;门面:指外观。比喻只把外表装饰得很漂亮。 | 元 秦简夫《东堂老》第一折:“止则有这两件儿衣服,装点着门面。” |
rén miàn zhú gāo dī,shì qíng zháo lěng nuǎn人面逐高低,世情着冷暖 | 指世风日下,对人的态度随地位和权势的高低有所不同。 | 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》第40回:“常言道:‘人面逐高低,世情着冷暖。’冯主事虽然欠下老爷银两,见老爷死了,你又在难中,谁肯唾手交还?” |
chēn quán bù dǎ xiào miàn嗔拳不打笑面 | 比喻不可以欺凌态度和悦的人。 | 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96回:“自古嗔拳不打笑面,他又不曾伤犯着你,你有钱看平日相交与他些,没钱罢了,如何只顾打他?” |
miàn miàn xiāng kuī面面相窥 | 同“面面相觑”。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九十四回:“麝月等依言分头各处追问,人人不晓,个个惊疑。麝月等回来,俱目瞪口呆,面面相窥。” |
miàn péng kǒu yǒu面朋口友 | 谓非真诚相交的朋友。 | 清·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崔秀才》:“面朋口友,固不足怪。欲明通财之义,非道义之交不可。” |
hóng guāng mǎn miàn红光满面 | 形容人的气色好,脸色红润,满面光彩。 | 清·韩邦庆《海上花列传》第37回:“嘴边衔著牙嘴香烟,鼻端架著墨晶眼镜,红光满面,气象不同,直上楼头,东张西望。” |
tiě miàn wú sī铁面无私 | 形容公正严明;不讲情面。铁面:比喻刚直无私。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5回:“我想必得你去作个‘监社御史’,铁面无私才好。” |
mǎ miàn niú tóu马面牛头 | 比喻各种各样凶恶的人。 | 《西湖二集 文昌司怜才慢注禄籍》:“没慈心的马面牛头,两股叉,两条鞭,恶恶狠狠。” |
sān duì liù miàn三对六面 | 指有关双方在证人或中间人在场时,办理手续或说明情由。 | 茅盾《子夜》:“回头我自会请三先生来,大家三对六面讲个明白。” |
xǐ xīn gé miàn洗心革面 | 洗心:消除邪恶的思想;革面:改变旧的面目。比喻彻底悔改;重新做人。 | 晋 葛洪《抱朴子》:“洗心而革面者,必若清波之涤轻尘。” |
ěr wén bù rú miàn jiàn耳闻不如面见 | 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。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。 | 汉朝刘向《说苑 政理》:“夫耳闻之,不如目见之;目见之,不如足践之。” |
miàn rú huī tǔ面如灰土 | 同“面如土色”。 |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西湖主》:“既而斜日西转,眺望方殷,女子坌息急奔而入,曰:‘殆矣!多言者泄其事于王妃,妃展巾抵地,大骂狂伧,祸不远矣!’生大惊,面如灰土,长跽请教。” |
bù kàn sēng miàn kàn fó miàn不看僧面看佛面 | 不看那方面的情面,也要看这方面的情面。 | 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31回:“古人云:‘不看僧面看佛面。’兄长既是到此,万望救他一救。” |
miàn mào zhēng níng面貌狰狞 | 狰狞:样子凶恶。形容面貌凶恶可怕。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0卷:“一个个身长臂大,面貌狰狞。” |
dǎ gè zhào miàn打个照面 | 指面对面地不期而遇。 | 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折:“刚刚的打个照面,风魔了张解元。” |
chóu rén jiàn miàn,fèn wài yǎn hóng仇人见面,分外眼红 | 眼红:激怒的样子。仇敌碰在一起,彼此更加激怒。 | 赖传珠《模范红五团的新荣誉》:“真是仇人见面,分外眼红。” |
zhū yán fěn miàn朱颜粉面 | 粉:白色。红颜白面,指涂脂抹粉的女子。 | 明·胡文焕《群音类选·<八义记·驸马赏灯>》:“金鼎热风脑龙肝,花烛映朱颜粉面。” |
sù miàn cháo tiān素面朝天 | 天:是指皇上。不施脂粉而朝见皇帝。现在多指女人既美貌又自信,不需要化妆就敢出头露面。 | 宋 乐史 《杨太真外传》卷上:“(唐玄宗)封大姨为 韩国夫人 ,三姨为 虢国夫人 ,八姨为 秦国夫人 。同日拜命,皆月给钱十万,为脂粉之资。然 虢国 不施粧粉,自衒美艷,常素面朝天。” |
chù shì miàn qiáng触事面墙 | 触:接触;面墙:面对墙。形容遇事像面墙而立,一无所知。 | 晋·姚兴《重答安成侯嵩》:“吾常近之才,加以多事昏塞,触事面墙,不知道理安在。” |
qiān lǐ yóu miàn千里犹面 | 比喻传达事情清楚确实。 | 《旧唐书·房玄龄传》:“此人深识机宜,足堪委任,每为我儿陈事,必会人心,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。” |
xiào miàn yè chā笑面夜叉 | 比喻面带笑容而居心狠毒的人。 | 宋·陈次升《弹蔡京第三状》:“时人目之为笑面夜叉,天下之所共知也。” |
zhuǎn miàn wú qíng转面无情 | 翻脸不认人。 | |
sān tóu liù miàn三头六面 | 谓当着众人或有关各方之面。 | 清·李渔《风筝误·释疑》:“究竟不得明白,方才在这边三头六面,认将出来,方才晓得是这本新戏。” |
duō miàn shǒu多面手 | 指擅长多种技艺的人。 | 王朔《刘慧芳》:“亚茹:‘你还真是多面手。’” |
miàn fù yú chèn面缚舆榇 | 面缚:反绑着手面向胜利者,表示放弃抵抗;舆榇:把棺材装在车上。表示不再抵抗,自请受刑。这是古代君主战败投降的仪式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六年》:“许男面缚衔璧,大夫衰经,士舆榇。” |
zhuāng diǎn mén miàn装点门面 | 装点:装饰;门面:指外观。比喻只把外表装饰得很漂亮。 | 元 秦简夫《东堂老》第一折:“止则有这两件儿衣服,装点着门面。” |
sì miàn shòu dí四面受敌 | 各个方面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或攻击。 | 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国蓄》:“四面受敌,谓之衢处之国。” |
chǔ gē sì miàn楚歌四面 | 比喻四面被围,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。 | 清 陈维崧《河传 虞美人花》词:“楚歌四面,战旗一片,岁岁江东。” |
bái miàn rú shēng白面儒生 | 犹白面书生。指只知读书,阅历少,见识浅的读书人。有时含贬义。亦泛指读书人。 | 《资治通鉴 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》:“温详之徒,皆白面儒生,乌合为群,徒恃长河以自固;若大军济河,必望旗震坏,不待战也。” |
fāng miàn dà ěr方面大耳 | 方脸盘,大耳朵。旧指富贵相。 | 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“ 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,都有万贯家私,一个个方面大耳。” |
sēng lái kàn fó miàn僧来看佛面 | 僧:和尚。和尚来了要看在佛的面子招待他。比喻看有关人士的面子对待来者。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回:“这个人是你王公公荐来的,僧来看佛面,不可轻慢于他。” |
wú qíng shǎo miàn无情少面 | 不讲情面。 | 《西游补》第二回:“我又见他几遍,不是无情少面之人。” |
bā miàn jiàn guāng八面见光 | 形容人非常世故,各方面都能应付得很周到。 |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回:“张姑娘这几句话说得软中带硬,八面儿见光,包罗万象,把个铁铮铮的十三妹倒寄放在那里为起难来了。” |
miàn rú mǎn yuè面如满月 | 脸盘白白的、圆圆的像满月一样。形容相貌白净丰满而有神采。 | 《敦煌变文集·维摩诘经讲经文》:“其相貌也,面如满月,目若青莲。” |
jiè miàn diào sāng借面吊丧 | 意谓虚有其表。 | 《后汉书·弥衡传》载:汉末弥衡恃才傲物,别人问他对荀彧(字文若)的看法,他认为荀彧虽仪容堂堂,但实则徒有虚表,故答道:“文若,可借面吊丧。” |
biǎo miàn wén zhāng表面文章 | 比喻浮夸或不切实际,敷衍塞责的做法。 | 邓小平《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》:“一句话,就是要落在实处。追求表面文章,不讲实际效果、实际效率、实际速度、实际质量、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必须制止。” |
fǎn miàn jiào yuán反面教员 | 反面:坏的消极的一面。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。指能从反面教育人民的人或事。 | 毛泽东《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》:“它是全世界人民的反面教员。” |
miàn bì xū gòu面壁虚构 | 对着墙壁凭空造出来的。比喻凭空捏造。 | 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72章:“这位名震一时的北洋派勇将,完全变成了一个面壁虚构的神话家。” |
shuǎ liǎng miàn pài耍两面派 | 耍两面手法,表里不一,指对斗争双方都采取敷衍的行为。 | 毛泽东《<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>的序言和按语》:“反革命分子怎样耍两面派手法呢?” |
dāng tóu duì miàn当头对面 | 当面商量或面对面辩论。 | |
miàn hóng miàn chì面红面赤 | 谓双方因争执而变脸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回:“自蒙泰山错爱,将令爱嫁事小人……虽不曾生半个儿女,未曾面红面赤,半点相争。” |
miàn mù lí hēi面目黎黑 | 面貌黑黄色。形容憔悴的样子。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手足胼胝,面目黎黑。” |
zhū chún yù miàn朱唇玉面 | 指美女。 | 隋·江总《杂曲》之三:“宝钗翠鬓还相似,朱唇玉面非一行。” |
dōng xī yì miàn东西易面 | 指东西方向颠倒。后比喻是非颠倒,视听淆乱。 | 汉 贾谊《新书 审微》:“事之適乱,如地形之惑人也,机渐而往,俄而东西易面,人不自知也。故墨子见衢路而哭之,悲一跬而缪千里也。” |
xiào miàn lǎo hǔ笑面老虎 | 比喻外表善良,心地凶狠的人。 | 李良杰《人生》:“现在,我算领教到他这微笑的厉害了——简直是笑面老虎。” |
tiě miàn yǐn yá铁面鎗牙 | 比喻坚忍不拔,刻苦自励。 | |
sān tóu liǎng miàn三头两面 | 看对方的脸色而改变态度。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两面手法。 | 唐 李商隐《杂纂》:“三头两面趋奉人。” |
wū miàn hú xíng乌面鹄形 | 脸黑如乌,身瘦如鹄。形容人困饿潦倒之状。 | 《南史·侯景传》:“百姓流亡,死者涂地……其绝粒久者,乌面鹄形。” |
rén miàn gǒu xīn人面狗心 | ①《晋书·苻朗载记》:“朗曰:‘吏部为谁,非人面而狗心,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?’王忱丑而才慧,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,故朗云然。”后因以“人面狗心”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。②犹言人面兽心。 | 《晋书·苻朗载记》:“朗曰:‘吏部为谁,非人面而狗心,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?’王忱丑而才慧,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,故朗云然。” |
wū shǒu gòu miàn污手垢面 | 形容手脸都很肮脏。 | |
sì fāng bā miàn四方八面 | 到处;各个方面。 | 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·怀岳禅师》:“忽遇四方八面来怎么生?”宋·杨万里《过百家渡四绝句》之二:“莫问早行奇绝处,四方八面野香来。” |
miàn hé xīn bù hé面和心不和 | 表面上很和气,心里却有矛盾。 |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六回:“船厂大臣又给他面和心不和,将领既不熟悉,兵士又没感情,他却忘其所以,大权独揽,只弄些小聪明,闹些空意气。” |
sì miàn pèng bì四面碰壁 | 比喻遇受阻碍或遭到拒绝。也指事情行不通或达不到目的。 | |
miàn shé tíng zhèng面折廷诤 | 见“面折廷争”。 | 章炳麟《变法箴言》:“争变法者,吾未见其有面折廷诤、千人皆靡者也。” |
fù miàn bǎi chéng富面百城 | 形容藏书非常丰富。 | 北齐 魏收《魏书 逸士传 李谧》:“每曰:‘丈夫拥书万卷,何假南面百城。’遂绝迹下帏,杜门却扫,弃产营书,手自删削,卷无重复者四千有余矣。” |
wēi fēng bā miàn威风八面 | 形容神气十足,声势慑人。 |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七章:“鄙人面奉御旨,办理‘七七’周年纪念——有人早就这样替我宣传出去了——应该是威风八面的事。” |
bì miàn yǐn xíng避面尹邢 | 以之比喻因嫉妒而避不见面。 | 汉武帝同时宠幸尹夫人与邢夫人,诏二人不得相见。尹夫人向武帝请求见邢夫人。相见后,尹夫人“乃低头俯而泣,自痛其不如也”。见《史记 外戚世家》。 |
miàn bì mó zhuān面壁磨砖 | 比喻事不能成功。 | 《景德传灯录 南岳怀让禅师》:“开元中有沙门道一住传法院,常日坐禅……师乃取一砖,於彼庵前石上磨。一曰:‘师作什麽?’师曰:‘磨作镜。’一曰:‘磨砖岂能成镜邪?’(师曰):‘坐禅岂得作佛邪?’” |
qiáng miàn ér lì墙面而立 | 面对墙壁对立。形容目光短浅。亦作“面墙而立”。 | 《书·周官》:“不学墙面”孔传:“人而不学,其犹正墙面而立。”《论语·阳货》:“人而不为《周南》《召南》,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?” |
yī miàn zhī cí一面之词 | 单方面的言辞;即某一个方面的意见。 |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,杨仪等必投魏矣。” |
yī miàn zhī shí一面之识 | 谓只见过一面,略有认识。 | 《宋史·范纯仁传》:“范纯仁,得一面识足矣。” |
léi xíng gòu miàn羸形垢面 | 羸:瘦弱;形:身体;垢:肮脏。瘦弱的身体,肮脏的外表。形容穷苦不堪的样子。 | 《南岳弥陀和尚碑》:“羸形垢面,躬负薪莸。” |
lěng miàn hán tiě冷面寒铁 | 比喻公正廉洁,不怕权贵的官员。 | 《明史·周新传》:“敢言词多所弹颏,贵戚震惧,目为冷面寒铁。” |
zhēng níng miàn mào狰狞面貌 | 狰狞:样子凶恶。形容面貌凶恶可怕。 | 邓小平《敌占区的组织工作与政策运用》:“我们一方面要领导群众争取斗争的胜利,一方面必须充分暴露敌人的狰狞面貌。” |
zhuā pò miàn pí抓破面皮 | 见“抓破脸皮”。 | 老舍《二马》第五段二:“我忍了这么些日子了,他一点看不出来。我知道不抓破面皮的跟他说,他要命也不明白我们的事情,非说不可了!” |
tuàn tóu jù miàn团头聚面 | 形容非常亲密地相聚在一起。 | 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二四回:“合家俱到那园中石凳上坐下……团头聚面的说说笑笑,或是与儿子讲说些读过的书文,或是与女儿说些什么贤孝的古记。” |
fěn miàn hán chūn粉面含春 | 粉面:指女子的面庞;含:饱含,充满;春:生意,生机。比喻和颜悦色。形容女子面容和蔼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三回:“粉面含春威不露,丹唇未启笑先闻。” |
dāng miàn luó,duì miàn gǔ当面锣,对面鼓 | 比喻面对面地商量、对证或争论。 | 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51回:“他听见俺娘说不拘几时要对这话,他如何就慌了。要是我,你两个当面锣、对面鼓的对不是!” |
xǐ xīn huí miàn洗心回面 | 见“洗心革面”。 | 清·钱谦益《王淑士墓志铭》:“习其反复教诲,出于至诚,莫不洗心回面,誓不忍负。” |
chén miàn àng bèi晬面盎背 | 谓德性表现于外,而有温润之貌,敦厚之态。指有德者的仪态。语本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君子所性,仁义利智根于心。其生色也,睟然见于面,盎于背,施于四体,四体不言而喻。” |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其生色也,晬然见于面,盎于背,施于四体,四体不言而喻。” |
yī miàn zhī yuán一面之缘 | 见一面的缘分。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回:“若问此物,倒有一面之缘。” |
miàn yǒu nán sè面有难色 | 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。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5回:“贾大少爷因为奎官之事,面有难色,尚未回答得出。” |
zhēn rén miàn qián bù shuō jiǎ真人面前不说假 | 指在真诚的人或了解情况的人面前不说假话 | 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南康军云居山了元佛印禅师》:“真人面前不说假,佛也安,祖也安。” |
miàn mù yī xīn面目一新 | 一下子出现了崭新的面貌。 | 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 内山完造作<活中国的姿态>序》:“似乎大抵受着英国的什么人做的《支那人气质》的影响,但到近来,却也有了面目一新的结论了。” |
yōng shū nán miàn拥书南面 | 见“拥书百城”。 | 清·归庄《感怀》诗:“捉鼻东山关气运,拥书南面足经纶。” |
zhuāng mén miàn装门面 | 表面伪装。 | 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74回:“左右是你的老婆,替你装门面。” |
dāng miàn shì rén bèi hòu shì guǐ当面是人背后是鬼 | 两面派。 | 海涛《硝烟》:“人世间是有这样一种角色——当面是人,背后是鬼。” |
rén xīn rú miàn人心如面 | 心:指思想、感情等。指每个人的思想也象每个人的面貌一样,各不相同。 | 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人心之不同,如其面焉,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?” |
gòu miàn péng tóu垢面蓬头 | 面目肮脏,头发零乱。 | 明 孙仁孺《东郭记 蚤起》:“如云鬓发粗粗卷展,蛾眉低偃,也只索垢面蓬头,净洗朱铅。” |
miàn sì xuē pí面似靴皮 | 脸上皮肤如同靴皮。形容满脸皱纹。 | 宋·欧阳修《归田录》卷二:“田元均为人宽厚长者,其在三同,深厌干请者,虽不能从,然不欲峻拒之,每温颜强笑之,尝谓人曰:‘作三司使数年,强笑多矣,直笑得面似靴皮。’” |
shì miàn róng yán拭面容言 | 拭:擦;拭面:擦去别人吐在自己脸上的唾沫;容言:听取别人意见。泛指接受别人的批评,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。 |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四十五回:“妇人轻丧武夫功,先轸当时怒气冲,拭面容言无愠意,方知嗣伯属襄公。” |
miàn mù lí hēi面目黧黑 | 黧:黑。面貌黑黄色。形容憔悴的样子。 | 战国·郑·列御寇《列子·黄帝》:“年老力弱,面目黧黑。” |
fěn miàn zhū chún粉面朱唇 | 白面红唇。有时形容面颜姣美。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七回:“说着,果然出去带进一个小后生来,较宝玉略瘦些,眉清目秀,粉面朱唇,身材俊俏,举止风流,似在宝玉之上。” |
miàn rú fù fěn面如傅粉 | 形容男子美貌。 |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容止》:“何平叔美姿仪,面至白;魏明帝疑其傅粉。正夏月,与热汤饼。既啖,大汗出,以朱衣自拭,色转皎然。” |
miàn yù bèi huǐ面誉背毁 | 谓当面称赞,背后诽谤。 | 隋·王通《中说·关郎》:“亲朋有非义者,必正之曰:‘面誉背毁,吾不忍也。’群居纵言,未尝及人之短。” |
jiū xíng hú miàn鸠形鹄面 | 鸠:斑鸠;鹄:天鹅。像斑鸠的形体(腹部低陷;胸骨空出);像黄鹄的脸面(苍黄而瘦削)。形容身体瘦削;面容憔悴。 | 清 黄景仁《尹六丈为我作云峰阁图歌以为赠》:“弄君笔头随意之丹青,使我鸠形鹄面生光莹。” |
miàn sè rú tǔ面色如土 | 见“面如土色”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回:“惊得洪太尉目睁口呆,罔知所措,面色如土,奔到廊下,只见真人向前叫苦不迭。”《西湖二集·吴越王再世索江山》:“董昌面色如土。众兵都面面厮觑,不敢则声。” |
niǎo miàn hú xíng鸟面鹄形 | 形容由于饥饿而身体软弱,面容枯瘦。 | 宋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 梁简文帝大宝元年》:“死者蔽野。富室无食,皆鸟面鹄形。” |
miàn ruò sǐ huī面若死灰 | 形容因心情极度沮丧或惊恐而脸色灰暗。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修务训》:“昼吟宵哭,面若死灰,颜色霉墨,涕液交集。” |
nán miàn chēng gū南面称孤 | 南面:面朝南;孤:皇帝、王侯的谦称。朝南坐着,自称孤家。指统治一方,称帝称王。 | 《庄子 盗跖》:“凡人有此一德者,足以南面称孤矣。” |
yī miàn ér lǐ一面儿理 | 一方面的理由;片面的道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