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00 个力的成语
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tóng xīn hé lì同心合力 | 团结一致,共同努力。 | 《书·泰誓中》:“予有乱臣十人,同心同德。” |
bù fèi chuī huī zhī lì不费吹灰之力 | 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,不花一点力气。 | 清 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17回:“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,抚台便这样的信从,若替他办那事,自不费吹灰之力。” |
fēng jīn duō lì丰筋多力 | 丰:丰满,丰实;筋:肌腱或骨头上的韧带;多:多余。书法有筋骨,笔力雄健。比喻字体结构坚实而丰满,笔力强劲有余。 | 宋·无名氏《宣和书谱》:“三国之初,字学缺然不讲,繇于是为一家法,而议者谓其丰筋多力,有云游雨骤之势。” |
jīng pí lì juàn精疲力倦 | 倦:疲倦,劳累。犹言精疲力尽。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六回:“湍制台被他闹的早已精疲力倦。一回想到九姨太脾气不好,不免恨骂两声;一回又想到他俩恩情,不免又私自一人落泪。” |
shào zhuàng bù nǔ lì,lǎo dà tú shāng bēi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 |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,到了老年,悲伤也没用了。 | 《乐府诗集·长歌行》:“百川东到海,何时复西归。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。” |
shì lì zhī jiāo势力之交 | 势:权势;交:交往。为权势利益进行的交往。指趋炎附势的朋友。 |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张耳陈余传赞》:“势力之交,古人羞之。” |
lì xiǎo rèn zhòng力小任重 | 能力小,负担重。犹言力不胜任。 | 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德薄而位尊,知小而谋大,力小而任重,鲜不及矣。” |
zì lì gēng shēng自力更生 | 依靠自己的力量;重新获得生命。比喻依靠自己的力量使事业发展兴旺。更生:重新获得生命。 | 孙中山《中国问题的真解决》:“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,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。” |
lù yáo zhī mǎ lì,rì jiǔ jiàn rén xīn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 | 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,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。 | 元 无名氏《争报恩》第一折:“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,若有些儿好歹,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,可不道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。” |
lì suǒ néng jí力所能及 | 及:达到。自己的力量能达到。 | 唐 裴铏《传奇 韦自东》:“殿于宏壮,林泉甚佳,盖唐开元中万回师弟子之所建也;似驱役鬼工,非人力所能及。” |
yòng xīn jié lì用心竭力 | 用尽心计和力量。 | 明·无名氏《破天阵》:“如今圣人招贤纳士,豁达大度,正用你股肱之臣,则要你用心竭力也。” |
xīn yǒu yú ér lì bù zú心有余而力不足 | 心里非常想做;可是力量不够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里仁》:“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?我未见力不足者,盖有之矣,我未之见也。” |
jīn pí lì jié筋疲力竭 | 筋:筋骨;疲:疲劳。形容非常疲乏。 | 唐 元稹《有酒》诗:“精卫衔芦塞海溢,枯鱼喷沫救池燔。筋疲力竭波更大,鳍焦甲裂身已干。” |
lì bù cóng xīn力不从心 | 力:力量;能力;从:依从;顺从。心里想做某事;但是力量不够。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西域传》:“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,如诸国力不从心,东西南北自在地。” |
chuǎi shí duó lì揣时度力 | 揣度形势,估量自己的能力。 | 明 张居正《答上师相徐存斋书》:“不肖揣时度力,屡欲乞归。” |
jù lǐ lì zhēng据理力争 | 据:依据;按照。依据正确的道理;尽力争取。 | 北齐 魏收《魏书 阳固传》:“崇虽贵盛,固据理不挠,谈者欣焉。” |
tóng xīn jié lì同心竭力 | 同“同心毕力”。 | 宋·司马光《交趾献奇兽赋》:“陛下诚有意于此,臣等敢不同心竭力,对扬而行之。” |
fú tián lì sè服田力穑 | 服:从事;穑:收获谷物。指努力从事农业生产。 | 《尚书·盘庚上》:“若农服田力穑,乃亦有秋。” |
cái jié lì jìn财竭力尽 | 竭:完,尽。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。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。 | 汉 古永《黑龙见东莱对》:“百姓财竭力尽,愁恨感天。” |
shī xiàng bó tù,jiē yòng quán lì狮象搏兔,皆用全力 | 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。 | 清·黄宗羲《<称心寺志>序》:“沾沾卷石之菁华,一花之开落,与桑经郦注争长黄池,则是狮象搏兔,皆用全力尔。” |
shī zǐ bó tù,yì yòng quán lì狮子搏兔,亦用全力 | 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。同“狮象搏兔,皆用全力”。 | 茅盾《谨严第一》:“狮子搏兔,亦用全力——这一句成语,最足以说明艺术匠们之无往而不谨严,丝毫不肯随便,” |
gōng tǐ lì xíng躬体力行 | 躬体:亲身体验;力行:努力实行。亲身体验,努力实行。 | 林语堂《读书救国谬论一束》:“倘是有人不但躬体力行其乐天主义,也只好送入疯人院妥当。” |
mín lì diāo bì民力雕弊 | 雕弊:困苦,衰败。社会经济衰败,人民生活困苦。 | 汉·荀悦《汉纪·武帝纪》:“当武帝之时,赋役烦众,民力雕弊。” |
dān jīng jié lì殚精竭力 | 犹殚精毕力。 | 明·胡应麟《诗薮·古体中》:“而其叙致周折,语意神奇处,更千百年大匠国工,殚精竭力不能恍惚。” |
tóng lì xié qì同力协契 | 犹言同心协力。 | 《南史·宋纪·武帝》:“同力协契,所在蜂起。” |
xiàng shí duó lì相时度力 | 相:察看。观察时机,估算力量。 | 唐·司空图《题东汉传后》:“君子救时虽切,必相时度力,以致其用。” |
lù lì yī xīn戮力壹心 | 见“戮力同心”。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臧昭伯率从者将盟,载书曰:‘戮力壹心,好恶同之。’” |
wú fù jī zhī lì无缚鸡之力 | 缚:捆,绑。双手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。形容身体虚弱或力气小。 | 元·无名氏《赚蒯通》第一折:“那韩信手无缚鸡之力,只淮阴市上两个少年要他在胯下钻过去,他就钻过去了。” |
wù lì wéi jiān物力维艰 | 物:物资;力:财力;维:是;艰:困难。指财物来之不易。 | 清·朱柏庐《治家格言》: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” |
jì qióng lì jìn计穷力尽 | 计:计策;穷、屈:尽,竭。计策、力量都用完了。 | 南朝 梁 萧绎《驰檄告四方》:“郭默清夷、晋熙附义,计穷力屈,反杀后主。” |
lì jìn shén wēi力尽神危 | 力气精神都疲惫到极点。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3回:“话说宝玉见晴雯将雀裘补完,已使得力尽神危,忙命小丫头替他捶着。” |
lì wēi rèn zhòng力微任重 | 微:小。能力小而任务重。 | 唐·张说《让平章事表》:“若志小谋大,力微任重,岂敢顾惜微躯?” |
jié lì qián xīn竭力虔心 | 诚心诚意地用全力做某件事情。 | 南朝梁·萧衍《游钟山大爱敬寺》诗:“始得展身敬,方乃遂心虔。” |
lì wǎn kuáng lán力挽狂澜 | 力:竭力;挽:挽回;狂澜:巨大的波浪。用力阻止巨大的波浪。比喻竭力扭转险恶危急的局势。 | 唐 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障百川而东之,回狂澜于既倒。” |
cái dān lì pū财殚力痡 | 殚:竭尽;痡:过度疲劳。钱财枯竭,民力疲困。 | 唐 李华《吊古战场文》:“汉倾天下,财殚力痡。” |
yī xīn yī lì一心一力 | 同心协力。 | 清·魏源《圣武记》卷九:“自阖营将弁,以及士卒,无不一心一力。” |
lì bù fù xīn力不副心 | 副:符合。心里想做,但是力量够不上。 | 唐·无名氏《阴德传·韦判官》:“何幸明灵俯降,但揣微贱,力不副心,荀可施于区区,敢不从命。” |
wéi lì shì shì唯力是视 | 唯:助词。是:指示代词,复指前置宾语。“唯……是……”是古汉语的一种格式,有强调语意的作用。指在任务重、困难多的情况下,能否达到目的,主要就看自己的力量。后用来指依据自己的力量尽力而为。亦作“惟力是视”、“惟利是视”。 | |
qí xīn bìng lì齐心併力 | 形容认识一致,共同努力。同“齐心协力”。 | |
lì bó cái shū力薄才疏 | 薄:轻微;疏:粗疏。力量和才能都很有限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1回:“初世为人,便要结识天下好汉,奈缘力薄才疏,不能接待,以遂平生之愿。” |
jìn zhōng jié lì尽忠竭力 | 竭:尽。用尽气力,竭尽忠诚。 | 战国 楚 屈原《卜居》:“屈原既放,三年不得复见,竭智尽忠。” |
jì qióng lì jí计穷力极 | 见“计穷力竭”。 | 明·冯梦龙《情史类略·东御史妓》:“妓曰:‘然则君将何往?’东谓:‘计穷力极,终还家,功名事终直之耳。’” |
xīn cháng lì ruò心长力弱 | 心里很想做,但力量够不上。 | 鲁迅《两地书》:“学校的一波未平,上海的一波又起,小鬼心长力弱,深感应付无方。” |
fèi lì láo shén费力劳神 | 耗费力量和精神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7回:“若不肯投降,必当擒来,奉献兄长,亦不须用众头领张弓挟矢,费力劳神。” |
tōng lì hé zuò通力合作 | 不分彼此;共同努力。通:联合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颜渊》:“盍彻乎”宋 朱熹注:“一夫受田百亩,而与同沟共井之人,通力合作,计亩均收。” |
shì qióng lì jié势穷力竭 | 大势已去,力量用尽。指惨败后的困难处境。 | 金·王若虚《复之纯交说》:“凶乘祸鸠,势穷力竭,而投诸囚,以伏于幽。” |
pí jīng jié lì疲精竭力 | 疲:疲倦;竭:尽。精神、力气消耗已尽。形容非常疲劳。 | 元·刘壎《隐居通议·理学》:“非文公疲精竭力,更千百年终至漏晦。” |
xīn yú lì chù心余力绌 | 心里很想干;但力量够不上。 | 宋 朱熹《金紫光禄大夫黄公墓志铭》:“邻家有李永者,尚气节,雅敬慕公,察公养亲之意有余而力不足,请助公以经纪,公亦信之不疑,竭赀付之一不问。” |
dǐng lì xiàng zhù鼎力相助 | 鼎力:大力。大力相助。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词,多用于求人相助时的客气话。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。 | 徐贵祥《历史的天空》第15章:“对于石云彪一类人物,理应鼎力相助。” |
fèi lì bù tǎo hǎo费力不讨好 | 指白费功夫,没有取得成效,相反带来坏的影响。 | 老舍《今年的希望》:“杂文本非所长,写不出什么道理来,何苦费力不讨好,耽误了自己的时间,而又不能使篇幅增光呢!” |
wù běn lì sè务本力穑 | 本:农业;穑:收割谷物。指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劳动。 | 宋·苏轼《商鞅论》:“秦之所以富强者,孝公务本力穑之效,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。” |
jìn xīn jié lì尽心竭力 | 竭:用尽;尽:全部用出。费尽心思;用出全部力气。形容做事十分认真负责。 | 《宋书 宗越传》:“诛戮群公及何迈等,莫不尽心竭力,故帝凭其爪牙,无所忌惮。” |
lì bèi gōng bàn力倍功半 | 指事倍功半。形容费力大,收效小。 | 明 刘基《赠陈伯光诗序》:“防微遏几,百病不生。几动形见,力倍功半。” |
qí xīn lù lì齐心戮力 | 形容认识一致,共同努力。 | 晋 袁宏《后汉纪 献帝纪一》:“凡我同盟,齐心戮力,以致臣节。” |
gǔ zú gàn jìn,lì zhēng shàng yóu鼓足干劲,力争上游 | 鼓:鼓动,振作;上游:比喻前列或高位。把劲头鼓足,努力争取进入先进行列。 | 毛泽东《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在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,通过了‘鼓足干劲,力争上游,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’的总路线。” |
bù yí yú lì不遗余力 | 遗:保留;余力:剩余的力量。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。 |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赵策三》:“秦不遗馀力矣,必且破赵军。” |
xián yǒng tāo lì衔勇韬力 | 衔:含;韬:掩藏。把勇气和力量掩盖起来。比喻收敛锋芒,待机而动。 | 唐·柳宗元《献平淮夷伯雅表》:“衔勇韬力,日思予殛。” |
lì qū shì qióng力屈势穷 | 屈:竭,穷尽;穷:尽。力量和势力均已穷尽。 | 唐·吕温《凌烟阁勋臣赞·屈突蒋公通》:“亡家徇国,方寸不乱。力屈势穷,排空落翰。” |
quán lì yǐ fù全力以赴 | 赴法;前往。把全部力量都投进去。 | 清 赵翼《二十二史札记》:“故凡可以得名者,必全力以赴,好为苟难,遂成风俗。” |
shēn qiáng lì zhuàng身强力壮 | 身体强健;精力旺盛。 |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4回:“最爱刺枪使棒,亦自身强力壮,不娶妻室,终日只是打熬筋骨。” |
shēng sī lì jié声嘶力竭 | 嘶:哑;竭:尽。嗓子喊哑;气力用尽。形容竭力呼喊。 | 《晚清文学钞 轰天雷》:“北山大哭,哭得声哑力竭,倒是嫂嫂劝住了。” |
zhì jìn lì qióng智尽力穷 | 智慧和能力都已用尽。 | 蔡东藩《唐史演义》第八回:“世充只有一城,智尽力穷,旦暮可克。” |
nǔ lì jiā cān努力加餐 | 努力多吃些饭。 | 《文选·古诗十九首》:“弃捐勿复道,努力加餐饭。” |
qīng zhù quán lì倾注全力 | 倾注:把精神或力量集中到一个目标。把所有力量集中在一个目标。 | 毛泽东《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》:“以便等到时机一到,就倾注全力,大举反攻,收复失地。” |
lù lì yī xīn戮力一心 | 戮力:并力,合力。指齐心协力。 | 清 薛福成《筹洋刍议 边防》:“中国筹边之要,在中外上下戮力一心,精求自强之术而勉行之。” |
lì tòu zhǐ bèi力透纸背 | 力:笔力。透:穿过。形容书法遒劲有力;笔锋简直要透到纸的背面。也比喻文学作品立意深刻或刻画人物极有功力。 | 唐 颜真卿《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》:“其用锋,常欲使其透过纸背,此成功之极也。” |
lì jūn shì dí力钧势敌 | 同“力均势敌”。 | 《逸周书·史记》:“昔有南氏,有二臣贵宠,力钧势敌,竞进争权,下争朋党。” |
duó dé liàng lì度德量力 | 度:衡量。衡量自己的品德;估计自己的能力。指办事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。 | 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十一年》:“度德而处之,量力而行之。” |
lù lì qí xīn戮力齐心 | 戮力:并力,合力。指齐心协力。同“戮力同心”。 | 《梁书 王僧辩传》:“卿志格玄穹,精贯白日,戮力齐心,芟夷逆丑。” |
tóng xīn xié lì同心协力 | 团结一致;共同努力。协:合。 | 《梁书 王僧辩传》:“讨逆贼于咸阳,诛叛子于云梦,同心协力,克定邦家。” |
xié lì tóng xīn协力同心 | 心:思想;协:合。团结一致,共同努力。 | 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,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,岂勇力智慧不足哉?”《周书·崔谦传》:“然后与宇文行台,同心协力,电讨不庭,则桓文之勋,复兴于兹日矣。” |
jīn pí lì jìn筋疲力尽 | 筋:筋骨;疲:疲劳;尽:完。形容非常劳累;力气已经用尽。也作“力尽筋疲”。 | 宋 司马光《道傍田家》:“筋疲力尽不入腹,未议县官租税促。” |
kāi zú mǎ lì开足马力 | 比喻为一个人或一个单位尽最大的努力,拿出全部力量去工作。 | |
wén lì fù shān蚊力负山 | 以蚊虫的力量能背山。比喻力虽小却身负重任。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应帝王》:“其与治天下也,犹涉海凿河,而使蚊负山也。” |
shēng lì jūn生力军 | 新投入作战的战斗力很强的队伍。比喻新投入的能起积极作用的人。 | 清·黄世仲《洪秀全演义》第18回:“只道余万清一路是一枝生力军,就令他作前军。” |
lù yáo zhī mǎ lì,shì jiǔ jiàn rén xīn路遥知马力,事久见人心 | 路途遥远,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;经历的事情多了,时间长了,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。 | 宋·陈元靓《事林广记·结交警语》:“路遥知马力,事久见人心。” |
jié jìn quán lì竭尽全力 | 竭尽:用尽。用尽全部力量。 | 《宋书 宗越传》:“诛戮群公及何迈等,莫不尽心竭力,故帝凭其爪牙,无所忌惮。” |
guǐ gōng shén lì鬼功神力 | 形容事物精妙高超,非人力所能为。 | 元·郝经《赵州石桥》诗:“鬼功神力古未有,地维欲绝还钩连。” |
shí yù yǒu lì实与有力 | 与:参与,在里面。确实在里边出了力。 | 毛泽东《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》:“他之所以能够安然离开西安,除西安事变的领导者张杨二将军之外,共产党的调停,实与有力。” |
fù jī zhī lì缚鸡之力 | 缚:捆、绑。捆绑一只鸡的力量。形容体力很弱。 | 明 天然痴叟《石点头》:“平日只会读书写字,刺绣描花,手无缚鸡之力。” |
wú néng wéi lì无能为力 | 用不上力量;帮不上忙;指没有能力或力不能及。 | 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:“此罪至重,微我难解脱,即释迦牟尼亦无能为力也。” |
lì bù néng jí力不能及 | 力量达不到。 | 元 无名氏《武王伐纣平话》卷下:“一城百姓见城自摧破,自来搜捉纣王,纣王见兵势甚大,力不能及。” |
nián fù lì qiáng年富力强 | 年:年岁;富:多;年富:未来的年岁多;指年轻;力:精力。年纪轻;精力旺盛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罕》:“后生可畏” 宋 朱熹注:“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,足以积学而有待,其势可畏。” |
bù yí yú lì不遗馀力 | 指毫无保留地使出全部力量。 | 《战国策 赵策三》:“秦不遗馀力矣,必且破赵军。” |
lì kě bá shān力可拔山 | 力气大得可以拔起山来,形容勇力过人。 | 楚·项羽《垓下歌》:“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” |
xī xīn jié lì悉心竭力 | 悉心:尽心。竭尽智慧和力量。 | 宋·司马光《应诏言朝廷阙失》:“执政者亦悉心竭力以副陛下之欲,耻为碌碌守法循故事之臣。” |
yī lì chéng dāng一力承当 | 独自负责。 |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61回:“在晋侯面前,一力承当。” |
dì chǒu lì dí地丑力敌 | 谓土地相似,力量相当。 | 章炳麟《封建考》:“故文武可以王,而桓文终于伯;由周兵革缮完,欲兼并之固难也。地丑力敌,不日寻干戈不已。” |
guài lì luàn shén怪力乱神 | 指关于怪异、勇力、叛乱、鬼神之事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 “子不语怪、力、乱、神。” |
liàng lì ér xíng量力而行 | 量:估量;估计;行:做;干。衡量自己的力量去行事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十五年》:“力能则进,否则退,量力而行。” |
lì bù néng zhī力不能支 | 力量不能支撑。表示事到危难时候;想要挽救、解决;但力量不够。 | 隋 王通《文中子 事君》:“大厦将倾,非一木所支也。” |
dí lì jiǎo qì敌力角气 | 以力气相斗。 | 汉·王充《论衡·譋时》:“敌力角气,能以小胜大者希,争强量功,能以寡胜众者鲜。” |
liàng lì duó dé量力度德 | 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,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十一年》:“度德而处之,量力而行之。” |
nǔ jīn bá lì努筋拔力 | 努:用力伸出;拔:超过。凸出青筋,使尽力气。形容竭尽全力。 | 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79回:“我拉不上,努筋拔力的替他做了衣服,不自家讨愧,还说长道短的哩。” |
bì lì tóng xīn毕力同心 | 犹言齐心协力。 | 唐 陆贽《兴元论赐浑瑊诏书为取散失内人等议状》:“毕力同心,共平多难,止土崩于绝岸,收板荡于横流。” |
jīn pí lì juàn筋疲力倦 | 犹言筋疲力尽。 | 鲁迅《花边文学 安贫乐道法》:“就是上海工厂里做工至少每天十点的工人,到晚快边就一定筋疲力倦,受伤的事情是大抵出在那时候的” |
cāng bái wú lì苍白无力 | 苍白:灰白。形容贫弱无力。 | 朱自清《历史的战斗中》:“那拥抱过去的人虽不一定‘苍白无力’,那也不免外强中干。” |
yī bì zhī lì一臂之力 | 臂:胳膊。比喻给一些力量不大的协助。 | 元 李寿卿《伍员吹箫》:“若得此人助我一臂之力,愁甚冤仇不报?” |
shēn tǐ lì xíng身体力行 | 亲身体验;努力实行。 | 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泛论训》:“圣人以身体之。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 力行近乎仁。” |
jiǔ niú èr hǔ zhī lì九牛二虎之力 | 九头牛和两只老虎的力气。比喻非常大的力气。 | 元 郑光祖《三战吕布》第三折:“兄弟,你不知他靴尖点地,有九牛二虎之力,休要放他小歇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