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00 个食的成语
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ruò ròu qiáng shí弱肉强食 | 原指动物中弱者的肉是强者的食物。比喻弱者被强者欺压、吞并。 | 元 胡天游《闻李帅逐寇复州治》:“惜哉士卒多苦暴,弱肉强食鸱鸮同。” |
rì yuè jiāo shí日月交食 | 比喻作对,相斗。 | 元 武汉臣《生金阁》第二折:“爷!怪事,怪事!只见日月交食,不曾见辘轴退皮。” |
shí bù chóng wèi食不重味 | 味:菜肴。吃饭不要两样菜肴。形容生活俭朴。 | 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:“食不二味,坐不重席。”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:“越王勾践食不重味,衣不重采,吊死问疾,且欲有所用其众。” |
fèng shí luán qī凤食鸾栖 | 鸾凤非竹实不食,非悟桐不栖。比喻高位或帝位。 | 明·张凤翼《红拂记·髯客海归》:“我想起那李公子呵,所事撑达,与他争甚么凤食鸾栖。我自向碧梧中别寻支节。” |
è yī è shí恶衣恶食 | 恶:粗劣的。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里仁》:“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。” |
záo yǐn gēng shí凿饮耕食 | 指百姓乐业,天下太平。 | 汉 王充《论衡 感虚》:“尧时五十之民击壤于涂,观者曰:‘大哉尧之德也!’击壤者曰:‘吾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凿井而饮,耕田而食,尧何等力!’” |
qì zhī kě xī,shí zhī wú wèi弃之可惜,食之无味 | 指抛弃觉得可惜,但吃起来没有味道。让人陷于进退两难中。 | 晋·司马彪《九州春秋》:“夫鸡肋,弃之可惜,食之无所得,以比汉中,知王欲还也。” |
yī xiāo shí gàn衣宵食旰 | 指天未明就穿衣起身,天黑了才进食。常用以称谀帝王勤于政事。 | 语出唐太宗《执契静三边》诗:“衣宵寝二难,食旰餐三惧。” |
zú shí fēng yī足食丰衣 | 丰衣足食。形容生活富裕。 | 清·嬴宗季女《六月霜·恤纬》:“劝夫人省可闲愁绪,足食丰衣无所虑,何况俺爷贵胄都时誉。” |
shí bù chōng kǒu食不充口 | 见“食不餬口”。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35卷:“真是衣不遮身,食不充口,吃了早起的,无那晚夕的。” |
bù shí mǎ gān不食马肝 | 相传马肝有毒,食之能致人于死。比喻不应研讨的事不去研讨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辕固传》:“上曰:‘食肉毋食马肝,未为不知味也;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,不为愚。’” |
bì yī shū shí弊衣疏食 | 破旧的衣着,粗粝的饭食。指生活清苦。 | 《周书 柳虬传》:“弊衣疏食,未尝改操。” |
xiān yī hǎo shí鲜衣好食 | 华丽的服装,珍美的饮食。形容生活优裕。 | |
shí zhǐ dà dòng食指大动 | 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,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。 | 《左传·宣公四年》:“楚人献鼋于郑灵公,公子宋与子家将见,子公之食指动。” |
jī bù zé shí饥不择食 | 饿急了就顾不上选择食物。比喻急需时顾不得选择。 | 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丹霞天然禅师》:“又一日访庞居士,至门首相见。师乃问:‘居士在否?’士曰:‘饥不择食’。” |
nuǎn yī bǎo shí暖衣饱食 | 形容生活宽裕,衣食丰足。 | 先秦 墨翟《墨子 天志中》:“百姓皆得暖衣饱食。” |
zú yī zú shí足衣足食 | 衣食丰足。指生活富裕。 | 《敦煌变文集 丑女缘起》:“我佛当日为救门徒六道轮回,犹如舟船,般运众生,达于彼岸。此时总得见佛,今世足衣足食。” |
ěr shí zhī lùn耳食之论 | 形容听来的没有确凿根据的言论。亦作“耳食之谈”、“耳食之言”、“耳食之见”、“耳食之学”。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六国年表序》:“学者牵于所闻,见秦在帝位日浅,不察其终始,因举而笑之,不敢道,此与以耳食无异。” |
jīn jiāng dān shí壸浆箪食 | 语出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箪食壸浆,以迎王师。”原谓竹篮中盛着饭食,壶中盛着酒浆茶水,以欢迎王者的军队。后多用指百姓欢迎、慰劳自己所拥护的军队。 | |
bù huáng xiá shí不遑暇食 | 没有时间吃饭。形容工作紧张、辛勤。 | 《书 无逸》:“自朝至于日中昃,不遑暇食,用咸和万民。”孔颖达疏:“遑亦暇也。重言之者,古人自有复语。犹云‘艰难’也。”一说,没有闲暇时间从容地吃饭。 |
xī yī yǒu yī,xī shí yǒu shí惜衣有衣,惜食有食 | 惜:爱惜。爱惜衣服,才有衣服穿;爱惜粮食,才有粮食吃。指珍稀财物不浪费。 |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三卷:“怎么说福不可享尽?常言道:‘惜衣有衣,惜食有食。’” |
mín yǐ shí wéi běn民以食为本 | 民众以粮食为根本。 | 明·无名氏《拔宅飞升》第一折:“常言道大富由天,小富由勤,民以食为本。” |
dān shí dòu gēng箪食豆羹 | 箪:盛饭的竹器;豆:古代盛食物的器皿。一箪饭食,一豆羹汤。指少量饮食。比喻小利。 |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一箪食,一豆羹,得之则生,弗得则死。” |
rén fú yú shí人浮于食 | 浮:超过,多余。食:指俸禄。原指人的才能超过所得的俸禄。后比喻人员太多超过了工作的需要。亦作“人浮于事”。 |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坊记》:“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,宁使人浮于食。” |
rì zhōng zé zè,yuè yíng zé shí日中则昃,月盈则食 | 昃:太阳偏西。太阳到了正午就要西斜,月亮盈满就要亏缺。比喻事物盛极必衰,或发展到一定限度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。 | 《周易·丰》:“日中则昃,月盈则食,天地盈虚,与时消息。” |
gǒu zhū bù shí qí yú狗猪不食其余 | 食:吃。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。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元后传》:“受人孤寄,乘便利时,夺取其国,不复顾恩义。人如此者,狗猪不食其余。” |
bù yī shū shí布衣疏食 | 疏:通“蔬”,蔬菜。穿布衣,吃粗粮。形容生活俭朴。 |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王吉传》:“去位家居,亦布衣疏食。” |
chāng tíng lǚ shí昌亭旅食 | 寄食南昌长亭处,借指寄人篱下。 | 唐 王勃《白下驿饯别唐少府》诗:“下驿穷交日,昌亭旅食年。” |
bìng rì ér shí并日而食 | 并日:两天合并成一天。不能天天得食,两天三天才能得一天的粮食。形容生活穷困。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儒行》:“筚门圭窬,蓬户瓮牖,易衣而出,并日而食。”郑玄注:“二日用一日食也。” |
láng cān hǔ shí狼餐虎食 |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5回:“阮家三兄弟让吴用吃了几块,便吃不得了;那三个狼餐虎食,吃了一回。” |
shí bù huáng wèi食不遑味 | 同“食不甘味”。 | 三国·魏·曹植《求自试表》:“今臣居外,非不厚也,而寝不安席,食不遑味者,伏以为二方未克为念!” |
jī zhōng dǐng shí击钟鼎食 | 打钟列鼎而食。形容贵族或富人生活奢华。 | 汉·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击钟鼎食,连骑相过。”三国·魏·嵇康《卜疑》:“宁聚货千亿,击钟鼎食;枕藉芬芳,婉脔美色乎?” |
shuài shòu shí rén率兽食人 | 率:带领。带着野兽来吃人。比喻统治者虐害人民。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庖有肥肉,厩有肥马,民有饥色,野有饿莩,此率兽而食人也。” |
fěi shí bó yī菲食薄衣 | 菲:微薄。微薄的衣服,粗劣的食物。形容生活十分俭朴。 | 《梁书·武帝纪上》:“其中有可以率先卿士,准的甿庶,菲食薄衣,请自孤始。” |
jiē lái zhī shí嗟来之食 | 嗟:不礼貌的招呼声。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。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檀弓下》:“扬其目而视之,曰:‘予唯不食嗟来之食,以至于斯也。’” |
shí bù chōng kǒu食不餬口 | 不能吃饱肚子。形容生活艰难困苦。 | |
hǎo yī měi shí好衣美食 | 美:美好。指吃好的,穿好的。 | 唐·马周《请崇节俭及制诸王疏》:“且帝子何患不富贵,身食大国,封户不少,好衣美食。” |
bù yī lì shí布衣粝食 | 见“布衣蔬食”。 | 唐·房鲁《上节度使书》:“其愧非愧,布衣粝食,僮饥蹇驴也,所以愧者,彼何人也,予何人也。” |
mǐ yī tōu shí靡衣媮食 | 靡:华丽;媮:苟且。身穿丽服,苟且而食。形容富贵的人苟且偷生。 | 《汉书·韩信传》:“众庶莫不辍作怠惰,靡衣媮食,倾耳以待命者。” |
tuì shí zì gōng退食自公 | 减膳以示节俭。谓操守廉洁。 | 《诗经·召南·羔羊》:“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。” |
bāng hǔ chī shí帮虎吃食 | 比喻帮助恶人做坏事。 | 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94回:“先着了几个赖皮帮虎吃食的生员,在文庙行香的时节,出力讲了一讲。” |
shí wú qiú bǎo食无求饱 | 饱:吃足。饮食不要求饱,指饮食要有节制。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。” |
yī fēng shí zú衣丰食足 | 丰:丰富;足:足够。指衣食充足,生活富裕。 | 明·杨柔胜《玉环记·玉箫叹怀》:“谁似你衣丰食足口头肥。” |
dān sì hú jiāng箪食壶浆 | 箪: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;食:食物;浆:汤用箪盛饭;用壶盛汤;犒劳军队。形容人民群众热情迎接和款待自己所爱戴的军队。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,箪食壶浆以迎王师,岂有他哉!” |
kuáng yǐn bào shí狂饮暴食 | 狂:纵情任性。大吃大喝 | |
zhāi jū shū shí斋居蔬食 | 斋居:家居,闲居;蔬食:粗食,素食。闲居在家,粗茶淡饭。形容生活俭朴。 | 《元史·刘秉忠传》:“虽位极人臣,而斋居蔬食,终日淡然,不异平昔。” |
bàn shí zhōng shū伴食中书 | 指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。 | 《宋史 胡铨传》:“孙近傅会桧议,遂得参知政事,天下望治有如饥渴,而近伴食中书,漫不敢可否事。” |
wén yē fèi shí闻噎废食 | 听到有人吃饭噎了一下,自己就连饭也不吃了。比喻因为怕出问题,索性不干。 | 明·袁宏道《袛园寺碑文》:“戚戚舍身,沾沾利益,遂欲绝口性命,塞路葱岭,此何异闻噎废食,见蹶停骖者哉?” |
míng zhōng shí dǐng鸣钟食鼎 | 见“鸣钟列鼎”。 | 汉·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击钟鼎食,连骑相过。” |
kǒu duō shí guǎ口多食寡 | 吃饭的人多,但是食物很少。 | 唐·韩愈《答胡生书》:“愈不善自谋,口多而食寡。” |
bàn shí zǎi xiàng伴食宰相 | 伴食:陪伴人家吃饭。唐朝朝会结束时,宰相率百僚集尚书省都堂会餐。指身居相位而庸懦不能任事者。 | 《旧唐书 卢怀慎传》:“开元三年,迁黄门监。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,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,每事皆推让之,时人谓之‘伴食宰相’。” |
bù gēng ér shí,bù cán ér yī不耕而食,不蚕而衣 | 耕:翻松田土以备播种;蚕:养蚕。不种田却有饭吃,不养蚕却能穿丝绸。形容不劳而获。 | 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相刺》:“而无益于理,往来浮游,不耕而食,不蚕而衣。” |
bì yī shū shí弊衣蔬食 | 破旧的衣服和粗粝的饭食。指生活俭朴。亦作“弊衣箪食”。 | 《周书·柳虯传》:“弊衣蔬食,未尝到改操。” |
hú jiāng dān shí壶浆箪食 | 浆:汤;箪: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;食:食物。用箪盛饭,用壶盛汤,犒劳军队。形容百姓欢迎军队 | 宋·苏轼《新渠诗》序:“予方为旅人,不得亲执壶浆箪食,以与侯劝逆四方之来者。” |
xiān yī měi shí鲜衣美食 | 鲜:有光彩的。穿的是华丽的衣服,吃的是美味的食品。形容生活优裕。 |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卷十七:“德称此时虽然借寓僧房,图书满案,鲜衣美食,已不似在先了。” |
bù yī shū shí布衣蔬食 | 蔬食:蔬菜和谷类食物。穿布衣,吃粗粮。形容生活俭朴。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毛玠传》:“玠居显位,常布衣蔬食,抚育孤兄子甚笃,赏赐以振施贫族,家无所余。” |
fèi shí wàng qǐn废食忘寝 | 废:停止;寝:睡觉。顾不得睡觉,忘记了吃饭。形容专心致志。 | 唐·王勃《送劼赴太学序》:“废食忘寝,涣然有所成望然。” |
shí bì fāng zhàng食必方丈 | 同“食前方丈”。 | 《宋书·刘穆之传》:“性奢豪,食必方丈,旦辄为十人馔。” |
tuì shí cóng róng退食从容 | 指官吏品行节俭正直,仪容从容自得,可为楷模。 | 语出《诗·召南·羔羊》:“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。”郑玄笺:“退食,谓减膳也。自,从也。从于公,谓正直顺于事也。委蛇,委曲自得之貌。节俭而顺心志定,故可自得也。”朱熹集传:“南国化文王之政,在位皆节俭正直,故诗人美其衣服有常,而从容自 |
shí bù chōng jī食不充饥 | 犹言食不果腹。 | 南朝·宋·刘彧《立晋熙王嗣诏》:“而诸孙纩不温体,食不充饥,付之姆你之手。” |
chī bái shí吃白食 | 白吃别人的饭,光吃饭不工作,吃东西不付钱,也指不务正业专靠讹诈为生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8卷:“况列位在此,无有我不破钞,反吃白食的。” |
chǐ bǎn dòu shí尺板斗食 | 旧时形容小官位低禄少。 | 《梁书·王僧孺传》:“久为尺板斗食之吏,以从皂衣黑绶之役。” |
chù yī suō shí黜衣缩食 | 节衣缩食,指在生活上省穿省吃,力求节约。 | 明 宋濂《重建龙德大雄殿碑》:“于是黜衣缩食,重创大雄殿五楹间。” |
è yī bó shí恶衣薄食 | 衣:衣服;薄:淡薄;食:事物。形容生活清苦。 | 《文中子 事君》:“恶衣薄食,少思寡欲。” |
bù chī yān huǒ shí不吃烟火食 | 烟火食:熟食。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。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,言词清丽,不同一般。 | 宋·阮阅《诗话总龟前集》卷九引《直方诗话》:“文潜先与李公择辈来予家作长句。后再同东坡来,坡读其诗,叹息云:‘此不是吃烟火食人道底言语。’” |
bā zhēn yù shí八珍玉食 | 泛指精美的肴馔。 | 金 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第三卷:“八珍玉食邀郎餐,千言万语对生意。” |
wàng qǐn fèi shí忘寝废食 | 寝:睡觉。废:废止,停止。形容专心致志地干谋一件事情,连睡觉、吃饭都顾不上了。 | 宋 司马光《进五规状 远谋》:“臣窃见国家每边境有急,羽书相衔,或一方饥馑,饿莩盈野,则庙堂之上焦心劳思,忘寝废食以忧之。” |
yī shí zhù xíng衣食住行 | 泛指穿衣、吃饭、住房、行路等生活上的基本需要。 | 孙中山《民生主义》第三讲:“大家都能各尽各的义务,大家自然可以得衣食住行的四种需要。” |
jìng shì hòu shí敬事后食 | 语本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事君敬其事,而后其食”。邢昺疏:“言当先尽力敬其职事,必有勋绩而后食禄也”。谓凡事应当先尽力去做,待有功绩后才能享受俸禄。 | 语出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事君敬其事,而后其食”。邢昺疏:“言当先尽力敬其职事,必有勋绩而后食禄也”。 |
shū shí yǐn shuǐ疏食饮水 | 疏:粗疏。粗茶淡饭。形容生活俭朴。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述而》:“饭疏食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” |
jī wù zhēng shí鸡鹜争食 | 鸡鹜:比喻平庸的人。旧指小人互争名利。 | 战国·楚·屈原《卜居》:“宁与黄鹄比翼乎?将与鸡鹜争食乎?” |
fù shí xíng shuǐ赋食行水 | 赋:给予;行:奉。指送饭送水。 | 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梁纪》:“或亲为众僧赋食行水,世颇以为失宰相礼。” |
qiě shí há lí且食蛤蜊 | 《南史·王融传》:“(融)诣王僧佑,因遇沉昭略,未相识。昭略屡顾盼,谓主人曰:‘是何年少?’融殊不平,谓曰:‘仆出于扶桑,入于汤谷,照耀天下,谁云不知,而卿此问?’昭略云:‘不知许事,且食蛤蜊。’”后用以指姑置不问。 | 《南史·王融传》:“(融)诣王僧佑,因遇沉昭略,未相识。昭略屡顾盼,谓主人曰:‘是何年少?’融殊不平,谓曰:‘仆出于扶桑,入于汤谷,照耀天下,谁云不知,而卿此问?’昭略云:‘不知许事,且食蛤蜊。’” |
yǐn bīng shí niè饮冰食蘖 | 谓生活清苦,为人清白。亦作“饮冰茹檗”。 | 语出唐·白居易《三年为刺史》诗之二:“三年为刺史,饮冰复食檗。唯向天竺山,取得两片石。此抵有千金,无乃伤清白。” |
yī dān shí quē衣单食缺 | 衣裳单薄,食物缺少。形容生活困苦。 |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七卷:“行粮不敷,衣单食缺,若一人独往,可到楚国。” |
jī bù xiá shí饥不暇食 | 肚子饿了也没空吃饭。形容全神贯注地忙于事务。 | 晋·葛洪《神仙传·阴长生》:“饥不暇食,思不敢归,劳不敢息。” |
rì gàn wàng shí日旰忘食 | 天色已晚仍顾不上吃饭。形容专心致志,勤勉不懈。 | 《后汉书·儒林传上·尹敏》:“与班彪亲善,每相遇,辄日旰忘食,夜分不寝。” |
shí rì wàn qián食日万钱 | 每天饮食要花费上万的钱。形容饮食极奢侈。 | 《晋书 何曾传》:“食日万钱,犹曰无下箸处。” |
bǎo shí sī yín yù饱食思淫欲 | 饱:吃足;食:吃;淫:邪恶。指生活安逸,容易起淫念。 | 明·罗贯中《三遂平妖传》第35回:“锦衣玉食,合着了俗语饱食思淫欲这句了。” |
miè cǐ zhāo shí灭此朝食 | 此:代词;指敌人;朝食:吃早饭。意思是消灭了这伙敌人再吃早饭。表示消灭敌人的急切心情或对敌人的仇恨蔑视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成公二年》:“齐侯曰:‘余姑翦灭此而朝食!’” |
yī shí fàn wǎn衣食饭碗 | 比喻赖以生存的职业或技能等。 | 元·李行道《灰阑记》楔子:“俺女孩儿倒也肯嫁他,只是俺这衣食饭碗,如何便割舍得。” |
jiǔ shí zhēng zhú酒食征逐 | 征:召唤;逐:追随。指酒肉朋友互相邀请吃喝玩乐。 | 唐 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,酒食游戏相征逐,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。” |
jié shí suō yī节食缩衣 | 节:节减;缩:紧缩。吃饭穿衣都很节省。形容节俭。 | 宋·朱熹《刘氏墨庄记》:“节食缩衣,悉力营聚。” |
yàn zǐ xián shí燕子衔食 | 喻育子之艰辛。 | 元·无名氏《冻苏秦》第二折:“且休说怀耽十月,只从小偎干就湿,儿口气抬举他偌大,恰便似燕子衔食。” |
bù láo ér shí不劳而食 | 食:吃。自己不劳动而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。 | 张东林《古城春色》第二部:“我们掌柜的说,解放了不应当不劳而食。” |
dǐng shí míng zhōng鼎食鸣钟 | 亦作“鼎食鸣锺”。击钟列鼎而食。形容富贵人家生活豪侈。 | 宋·王禹偁《贤人不家食赋》:“将期乎鼎食鸣钟,宁虞往吝。” |
xí yī jiān shí袭衣兼食 | 袭:全套衣服;兼:加倍。成套衣服,多盘菜肴。比喻生活富裕。 | 明·何景明《徐太母潘氏墓志铭》:“居家甚勤俭,无袭衣兼食,然施族仁下,不有所害。” |
chuò shí tǔ bǔ辍食吐哺 | 辍:停止;哺:口中的食物。停止用饭,吐出口中含的食物。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汉王辍食吐哺,骂曰:‘竖儒,几败而公事!’” |
měng hǔ pū shí猛虎扑食 | 老虎扑向食物。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| 老舍《赵子曰》:“赵子曰放下酒杯,猛虎扑食似的扑出去。” |
zú shí zú bīng足食足兵 | 食:粮食;兵:武器。粮食充足,武备修整。 | 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子贡问政。子曰:‘足食足兵,民信之矣。’” |
bì yī lì shí敝衣粝食 | 破衣粗食。形容生活困顿。 | 宋 曾巩《徐复传》:“穷阎漏屋,敝衣粝食,或至于不能自给,未尝动其意也。” |
yì zū shí shuì衣租食税 | 租、税:田赋和各种税款的总称。依靠百姓缴纳的租税生活。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3回:“多少男人,衣租食税,及至事到临头,尚且如此。” |
měi yī yù shí美衣玉食 | 玉食:比喻珍异的食物。华丽的服装,珍美的饮食。形容生活优裕。 |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65回:“所谓君者,受尊号,享荣名,美衣玉食,崇阶华宫,乘高车,驾上驷,府库充盈。” |
tǔ shí wò fā吐食握发 | 同“吐哺握发”。 | 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交际》:“虽笔不集札,菽麦不辨,为之倒屣,吐食握发。” |
jù shí yǔ lè具食与乐 | 备办了酒饭和歌舞。 | |
jī bù huáng shí饥不遑食 | 同“饥不暇食”。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陈思王植传》:“虽有糇粮,饥不遑食。” |
dōng shí xī sù东食西宿 | 比喻贪婪的人唯利是图。 | 汉 应劭《风俗通》:“齐人有女,二人求之。东家子丑而富,西家子好而贫。父母疑不能决,问其女,定所欲适。……女云:‘欲东家食,西家宿。’” |
fěi yī è shí菲衣恶食 | 菲:微,薄。简单粗劣的衣食。形容生活俭朴。 | 《宋史·李韶传》:“九重菲衣恶食,卧薪尝胆,使上下改虑易听,然后可图。” |
yī shí zhī móu衣食之谋 | 谋:计谋。维持生活的办法。 | 宋·陆游《谢参政启》:“比坐啼号之迫,浪为衣食之谋。投檄无缘,强颜可笑。” |
gǒu zhì bù shí qí yú狗彘不食其余 | 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。形容人极其卑鄙龌龊。 | 《汉书·元后传》:“既无以报,受人孤寄,乘便利时,夺取其国,不复顾恩义,人如此者,狗猪不食其余,天下岂有而兄弟邪!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