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00 个金的成语
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jīn shí zhī cè金石之策 | 形容如同金、石一般经久而稳定的策略。 | 《后汉书 冯衍传》:“故信庸庸之论,破金石之策。” |
jīn qī mǎ tǒng金漆马桶 | 马桶:粪桶。用金漆漆过的粪桶。指服饰华丽而无德无才的人。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4回:“一个个不管自己肚子里是一团粪草,只顾外面打扮得美服华冠,可不象个金漆马桶。” |
jīn bù huàn金不换 | 即使用金子来也不换,形容极为可贵。 | 京剧《粉妆楼》第六本:“常言道:败子回头金不换。” |
jīn gē tiě mǎ金戈铁马 | 金戈:金属制的戈;铁马:披有铁甲的马。挥动金戈;骑着铁马。比喻战争及戎马生涯。也形容军队或将士的威武雄姿。 | 《新五代史 李袭吉传》:“金戈铁马,蹂践于明时。” |
jīn guì shí shì金匮石室 | 匮:柜子。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。 | 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迁为太史令,紬史记、石室金匮之书。” |
qiān jīn zhī zǐ,zuò bù chuí táng千金之子,坐不垂堂 | 垂堂:靠近屋檐的地方。家有千金的人不在屋檐下停留。形容有钱人非常看中自己的身体。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袁盎晁错列传》:“臣闻千金之子,坐不垂堂。” |
jīn mǔ mù gōng金母木公 | 金:五行之一,西方属金;木:五行之一,东方属木。指仙人东王公和西王母。比喻年高有才德的人。 | 清·闲斋老人《儒林外史·序》:“所云意马心猿,金母木公《西游记》中作‘金公’、‘木母’,比喻孙悟空和猪八戒。” |
táo shā dé jīn淘沙得金 | 用水选的方法从沙子里取得真金。比喻除去杂质,提取精华。也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。 | 《关尹子》六七:“我之为我,如灰中金,而不若矿沙之金。破矿得金,淘沙得金,扬灰终身,无得金也。” |
ní jīn wàn diǎn泥金万点 | 菊花名。 | |
yī zhì qiān jīn一掷千金 | 原指赌徒拿千金当作一注投掷;借以形容挥霍无度。 | 唐 吴象之《少年行》:“一掷千金浑是胆,家无四壁不知贫。” |
xī mò ruò jīn惜墨若金 | 惜:爱惜。爱惜墨就像金子一样。指不轻易动笔。 | 清·张岱《又枯木竹石臂阁铭》:“运笔如铁,惜墨若金。” |
jīn bì huī huáng金璧辉煌 | 形容建筑物等非常华丽灿烂。 | 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回:“芙蓉冠,金璧辉煌。玉簪珠履,紫绶金章。” |
jīn gāng nǔ mù金刚努目 | 形容面目威猛可畏。 | 《太平广记》卷一七四引宋·庞元英《谈薮·薛道衡》:“隋吏部侍郎薛道衡,尝游钟山开善寺,谓小僧曰:‘金刚何为努目?菩萨何为低眉?’小僧答曰:‘金刚努目,所以降伏四魔;菩萨低眉,所以慈悲六道。’道衡怃然不能对。” |
zǐ shòu jīn zhāng紫绶金章 | 紫色印绶和金印,古丞相所用。借指高官显爵。 | 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回:“芙蓉冠,金璧辉煌。玉簪珠履,紫绶金章。” |
yàn jīn mù xiù燕金募秀 | 相传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以接待天下贤士。后以“燕金募秀”为招纳贤士之典。 | 宋·范仲淹《上张侍郎启》:“伏遇留守侍郎燕金募秀,蔡屣延才,铎宣百世之文,旌集四方之善。” |
jīn chéng qiān lǐ金城千里 | 谓辽阔的国土坚城环绕,险固可靠。 | 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夫关中左肴函,右陇蜀,沃野千里……此所谓金城千里,天府之国也。”唐·王勃《上刘右相书》:“虽复舳舻沸海,旌旗触天,铁山四面,金城千里,亦不能为敌人计矣。” |
huī jīn rú tǔ挥金如土 | 挥:散、出。指散出金钱好像散出泥土一样。形容极端浪费。 | 宋 周密《齐东野语 符离之师》:“挥金如土,视官爵如等闲。” |
qí rén jué jīn齐人攫金 | 攫:夺取。比喻利欲熏心而不顾一切。 | 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说符》:“昔齐人有欲金者,清旦衣冠而之市,适鬻金者之所,因攫金而去。” |
jīn fēng sòng shuǎng金风送爽 | 金风:指秋天的风。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,秋为金。秋风带来了凉意。 | 鲁迅《孔诞祝圣言感》:“金风送爽,凉露惊秋。” |
èr rén tóng xīn,qí lì duàn jīn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 | 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,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。 | 《周易 系辞上》:“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;同心之言,其臭如兰。” |
rì jìn dǒu jīn日进斗金 | 一天能收进一斗黄金。形容发大财。 | 《胡雪岩》:“这个职位,一望而知是日进斗金的好差使。” |
yù yè jīn zhī玉叶金枝 | 指皇家后裔。 | 元 关汉卿《蝴蝶梦》第一折:“若是俺到官时,和您去对情词,使不着国戚皇亲、玉叶金枝。” |
yī cùn guāng yīn yī cùn jīn一寸光阴一寸金 | 一寸光阴:指日影移动一寸;形容很短的时间。形容时间的宝贵。 | 唐 王贞白《白鹿洞》:“读书不觉已春深,一寸光阴一寸金。” |
qiān jīn zhī zǐ千金之子 | 旧指富贵人家的子弟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》:“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。” |
jīn shí sī zhú金石丝竹 | 金:指金属制的乐器;石:指石制的磬;丝:指弦类乐器;竹:指管类乐器。泛指各种乐器。也形容各种声音。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乐记》:“金石丝竹,乐之器也。” |
jīn kuài zhū lì金块珠砾 | 黄金被当成土块,珍珠被当成砂砾。 | 唐·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“鼎铛玉石,金块珠砾,弃掷逦迤。” |
bì zhǒu qiān jīn弊帚千金 | 对自家的破旧扫帚,也看成价值千金。比喻对己物的珍视。弊,一本作“敝”。 | 语出《东观汉记 光武帝纪》:“帝闻之,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:‘城降,婴儿老母,口以万数,一旦放兵纵火,闻之可谓酸鼻。家有敝帚,享之千金。禹宗室子孙,故尝更职,何忍行此!” |
méi jīn yǐn yǔ没金饮羽 | 谓射箭入石,箭镞和箭杆后的雕翎全都隐没不见。 | 《韩诗外传》第六卷:“昔者楚、熊渠子夜行,寝石以为伏虎,弯弓而射之,没金饮羽,下视知其为石。” |
jī huǐ xiāo jīn积毁销金 | 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。同“积毁销骨”。 | 《文选 江淹〈诣建平王上书〉》:“下官闻积毁销金,积谗磨骨,远则直生取疑于盗金,近则伯鱼被名于不义。”吕向注:“言毁谗之深,能销磨金石之坚。” |
yī nuò qiān jīn一诺千金 | 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。比喻说话算数;极有信用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》:“得黄金百斤,不如得季布一诺。” |
kēng jīn fēi yù铿金霏玉 | 见“铿金戛玉”。 | 清·钮琇《觚剩·樵隐》:“崔出《樵隐近咏》相示……黄不觉惊赏曰:‘此真铿金霏玉之音也。’” |
dào sǎo shòu jīn盗嫂受金 | 以之为因小眚而遭谗被疑的典实。 | 《史记 陈丞相世家》载,绛侯、灌婴等咸谗陈平曰:臣闻平居家时,盗其嫂;臣闻平受诸将金,金多者得善处,金少者得恶处。于是汉王疑之。 |
zhēn jīn bù pà huǒ真金不怕火 | 比喻正确的事物经得住考验。 | 高晓声《大好人江坤大》:“姓刘的说要调查,你就陪他去,真金不怕火,查好了!” |
xī zì rú jīn惜字如金 | 谓极其节省文字,不多费笔墨。 | 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·格局》:“文章所忌者,开口骂题。便说几句闲文,才归正传,亦未尝不可,胡遽惜字如金,而作此卤莽灭裂之状也!” |
jīn bì huī yìng金碧辉映 | 同“金碧辉煌”。 | 明·谢肇淛《滇略》卷四“点苍、鸡足、大鼎之间,缁徒云集,搭桂兰若,金碧辉映相若。” |
shí shì jīn kuì石室金匮 | 亦作“石室金鐀”。古代国家收藏重要文献的地方。 | 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。”司马贞索隐:“石室、金匮皆国家藏书之处。” |
tǔ ǒu méng jīn土偶蒙金 | 在泥塑人像外面涂上金粉。比喻因袭模仿,徒有其表。 | 清·吴乔《答万季野诗问》:“宋诗如三家村叟,布袍草履,是一个人。明诗土偶蒙金。” |
pī shā jiǎn jīn披沙捡金 | 披:分开;捡:挑选。拨开沙子,挑选金子。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。 | 清·汪师韩《诗学纂闻》:“‘池塘’‘园柳’之篇,‘白云’‘绿涤’之作,‘乱流’‘孤屿’之句,‘云合’‘露泫’之词,披沙捡金,寥寥可数。” |
qiān jīn mǎi fù千金买赋 | 花一千金买一篇散文。指文章值钱。 | 汉·司马相如《长门赋》序:“孝武皇帝、陈皇后,时得幸,颇妒,别在长门宫,愁闷悲思。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,天下工为文,奉黄金百斤……” |
jiá yù míng jīn戛玉鸣金 | 戛:敲击。敲打玉器和金器。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。也形容人气节凛然。 | 唐 白居易《听田顺儿歌》:“戛玉敲冰声未停,嫌云不遏入青冥。” |
jīn lán zhī yǒu金兰之友 | 指亲密的朋友。 | 《周易 系辞上》:“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;同心之言,其臭如兰。” |
qiāng jīn míng yù锵金鸣玉 | 金玉相撞而发声。比喻音节响亮,诗句优美。 | 唐·骆宾王《帝京篇》:“绣柱璇题粉壁映,锵金鸣玉王侯盛。” |
dà mǎ jīn dāo大马金刀 | ①形容豪爽,气派大。②形容说话直率锋利,不留情面。 | 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八回:“那姑娘大马金刀的坐在上面,反眉一皱,说:‘你怎么这么俗啊?起来!’” |
zhòng kǒu xiāo jīn众口销金 | 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。比喻舆论影响的强大。亦喻众口同声可混淆视听。见“众口铄金”。 | 汉 焦赣《易林 萃之巽》:“众口销金,愆言不验。” |
sān cùn jīn lián三寸金莲 | 金莲:指缠足妇女的小脚。指妇女的小脚。 | 明·西湖渔隐主人《欢喜冤家》第九回:“只说那三寸金莲上那一双大红鞋,一看了便也要浑了。” |
qiān jīn yī xuē千金一壸 | 见“千金一瓠”。 | |
jīn wú zú chì,rén wú wán rén金无足赤,人无完人 | 足赤:足金,纯金。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。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。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。 | 宋·戴复古《寄兴》:“黄金无足色,白璧有微瑕。求人不求备,妾愿老君家。” |
bù kàn jīn miàn kàn fó miàn不看金面看佛面 | 不看那方面的情面,也要看这方面的情面。 | 浩然《艳阳天》第12章:“不看金面看佛面,冲着不懂事的孩子,你得救救命啦。” |
jīn shí jiāo金石交 | 金石:金属和石头,比喻坚固;交:交情。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。 |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韩信传》:“今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,然终为汉王所禽矣。” |
pái shā jiǎn jīn排沙简金 | 排:除去;简:选取。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。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。 |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文学》:“潘文烂若披锦,无处不善;陆文若排沙简金,往往见宝。” |
jīn jìn qiú bì金尽裘弊 | 皮袍破了,钱用完了。比喻境况困难。 | 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,黑貂之裘弊,黄金百斤尽。” |
liú jīn shuò shí流金铄石 | 形容天气酷热,好象金石都快要熔化。 | 战国 楚 屈原《楚辞 招魂》:“十日代出,流金铄石些。” |
jīn rén sān jiān金人三缄 | 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| 《孔子家语 观周》:“孔子观周,遂入太祖后稷之庙。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。三缄其口,而铭其背曰:‘古之慎言人也。’” |
shí èr jīn chāi十二金钗 | 南朝梁武帝《河中之水歌》:“头上金钗十二行,足下丝履五文章。”“金钗十二行”本用以形容美女头上金钗之多,后以“十二金钗”喻指众多的妃嫔或姬妾。 | 南朝·梁武帝《河中之水歌》:“头上金钗十二行,足下丝履五文章。” |
yù yè jīn jiāng玉液金浆 | 比喻美酒。 | 《汉武故事》:“太上之药有中华紫蜜、云山朱蜜、玉液金浆。” |
jīn shí zhī jiān金石之坚 | 象金属和石头那样坚硬。形容极为坚硬或强固。 | 汉 枚乘《七发》:“虽有金石之坚,犹将销铄而挺解也。” |
fó shì jīn zhuāng,rén shì yī zhuāng佛是金妆,人是衣妆 | 指佛靠金子装点,人靠衣饰打扮。比喻人内里不足,要靠外表。 | 清 沈自晋《望湖亭 自嗟》:“虽然如此,佛是金妆,人是衣妆,打扮也是极要紧的。” |
yāo jīn yī zǐ腰金衣紫 | 腰中挂着金印,身上穿着紫袍。指做了大官。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》卷二十二:“何不在此处用了些?博得个腰金衣紫,也是人生一世,草生一秋。” |
qīng lóng jīn kuì青龙金匮 | 指六辰。谓良辰吉日。旧时星命家以为,青龙、明堂、金匮、天德、司命等六辰为吉神,六辰值日,诸事皆宜,为黄道吉日。 | |
jīn chāi diàn hé金钗钿合 | 金钗:妇女的首饰;钿合:装珠宝的盒子。传说中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定情信物。指华美的首饰。 | 唐·陈鸿《长恨歌传》:“进见之日,奏《霓裳羽衣曲》以导之;定情之夕,授金钗钿合以固之。” |
jīn shí zhī yán金石之言 | 比喻非常宝贵的教导或劝告。 | 清 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11回:“兄长金石之言,小弟当铭刻肺腑。” |
jīn chāi xì hé金钗细合 | 金钗和钿合。传说中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的信物。 | 唐·陈鸿《长恨歌传》:“进见之日,奏《霓裳羽衣曲》以导之;定情之夕,授金钗钿合以固之。又命戴步摇,垂金璫。” |
qióng jiāng jīn yè琼浆金液 | 琼:美玉。琼浆:美酒。古代传说用美玉制成的浆液,喝了可以成仙。比喻仙水和名贵的美酒、饮料等。亦作“琼浆玉液”、“玉液琼浆”、“金波玉液”、“玉液金波”。 | 晋·王嘉《拾遗记·洞庭山》:“来邀采药之人,饮以琼浆金液,延入璇室。” |
shí jiān jīn kuì石缄金匮 | 同“石室金匮”。 | |
qiú bì jīn jìn裘敝金尽 | 裘:皮衣。皮衣穿破了,钱用完了。比喻生活穷困。 | 清·余怀《板桥杂记·雅游》:“忽裘敝而金尽,遂寡欢而愁殷。” |
jīn gǔ xuān tiān金鼓喧天 | 金鼓:古时作战,用金钟和战鼓指挥士兵,击鼓表示前进,鸣金表示后退。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。 |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17回:“公子偃命军中举火,一时金鼓喧天,直前冲突。” |
jīn guī guó shì金闺国士 | 指朝廷的杰出才士。 | 清·龚自珍《已亥杂诗》之二六○:“勉求玉体长生诀,留报金闺国士知。” |
yī yán qiān jīn一言千金 | 一句话价值千金。常用以形容所言之富有价值。 | 汉·袁康《越绝书·外传纪策考》:“故无往不复,何德不报,渔者一言千金归焉。” |
yù yǒu jīn kūn玉友金昆 | 友、昆:指兄弟。对他人兄弟的美称。 | 北朝 魏 崔鸿《十六国春秋 前凉录 辛攀》:“辛攀,字怀远,陇西狄道人也。兄鉴旷,弟宝迅,皆以才识著名。秦、雍为之谚曰:\'三龙一门,金友玉昆。\'” |
diǎn tiě chéng jīn点铁成金 | 原指古代方士能用丹药将铁(石)点化成金子;现多比喻修改文章、绘画或摘引词句略加改动即成佳作妙语。也比喻教师善于开导学生。 | 宋 黄庭坚《答洪驹父书》:“古之能为文章者,真能陶冶万物,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,如灵丹一粒,点铁成金也。” |
jīn guī yù táng金闺玉堂 | 指朝廷官宦。 | |
zhì dì jīn shēng掷地金声 | 金:钟罄之类的乐器。比喻文章词藻优美。 | 《晋书 孙绰传》:“卿试掷地,当作金石声也。” |
jīn shé bì kǒu金舌弊口 | 金舌:用金子做舌头;弊:破。用金做的舌头,说破了嘴。比喻说话很多,枉费口舌。 | 《荀子·正论》:“金舌弊口,犹将无益也。” |
qiān jīn shì gǔ千金市骨 | 花费千金,买千里马的骨头。比喻罗致人才的迫切。 | 宋 黄庭坚《咏李伯时摹韩幹三马次苏子由韵》:“千金市骨今何有,士或不价五羖皮。” |
jīn zhī bò hǎi金鳷擘海 | 喻诗文雄健有力,精深透彻。 | |
jīn shí liáng yán金石良言 | 比喻非常宝贵的教导或劝告。 | 《白雪遗音 马头调 金石良言》:“金石良言将你劝,休嫌絮烦。” |
jīn yù zhī yán金玉之言 | 金玉:黄金和美玉。象黄金美玉那样珍贵的话语。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。 | 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三折:“小姐金玉之言,小生一一铭之肺腑。” |
chuī jīn cuàn yù炊金爨玉 | 炊:烧火做饭;爨:烧火做饭。用金玉做饭。比喻饮食珍贵,待客热情。 | 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三卷:“白饭青刍,待仆马之厚;炊金爨玉,谢款客之隆。” |
yù nǚ jīn tóng玉女金童 | 道教语,指侍奉仙人的童男童女。后泛指天真活泼的男女儿童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回:“左壁厢天丁力士,参随着太乙真君;右势下玉女金童,簇捧定紫微大帝。” |
jīn zhēn dù rén金针度人 | 金针:指把高超的技艺传授给别人。度:通“渡”;越过;引申为传授。把金针给人。比喻把某种技艺的秘法、诀窍传授给别人。 | 元 金好问《论诗》诗:“鸳鸯绣了不教看,莫把金针度与人。” |
liáng jīn měi yù良金美玉 | 比喻文章十分完美。也比喻人道德品质极好。 | 《新唐书 文艺传上 王勃》:“李峤、崔融、薛稷、宋之问之文,如良金美玉,无施不可。” |
jīn chāi huàn jiǔ金钗换酒 | 形容贫穷潦倒,落魄失意。 | 唐 元稹《三遣悲怀》诗之一:“顾我无衣搜荩箧,泥他沽酒拔金钗。” |
diǎn jīn fá shù点金乏术 | 术:法术,方法。没有点铁成金的法术。比喻没有最好的方法筹集钱财,解决贫困。 | 明·徐光启《恭承新命谨陈急切事宜疏》:“只今辽左用饷不赀,司农束手,臣又一一求多,实是点金无术。” |
qiāo jīn jiá yù敲金戛玉 | 见“敲金击石”。 | 清·李百川《绿野仙踪》第三回:“见头场七篇,敲金戛玉,句句皆盛世元音。” |
qiān jīn bì zhǒu千金敝帚 | 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微贱,却是十分珍贵的。 | 宋 苏轼《次韵秦观秀才将入京应举》诗:“千金敝帚那堪换,我亦淹留岂长算。” |
kēng jīn jiá yù铿金戛玉 | 形容文词音节铿锵有力。 | 清 周亮工《书影》第一卷:“吾豫当初变时,一人起而左右北地,铿金戛玉,至今踔厉词坛。” |
yù yè jīn bō玉液金波 | 比喻美酒。 | 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三折:“他其实咽不下玉液金波。” |
pī shā jiǎn jīn披沙简金 | 犹言排沙简金。比喻从大量事物中挑选精华。 | 梁·锺嵘《诗品》卷上:“潘诗烂若舒锦,无处不佳,陆文如披沙简金,往往见宝。” |
qún kǒu shuò jīn群口铄金 | 铄:熔化。众口一词能够把金属熔化。指舆论可以混淆是非。 | 宋·李纲《谢亲笔札子》:“陛下察其心于群口铄金之际,薄其罪于众人欲杀之时。” |
jīn kǒu yù yán金口玉言 | 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。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(用在讽刺)。 |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》:“朝见天子,拜舞已毕,天子金口玉言。” |
jīn hú mò zhī金壶墨汁 | 指极其珍贵罕见的书画用品。 | 晋·王嘉《拾遗记·周灵王》:“浮提之国献通善书二人,乍老乍少,隐形则出声,闻声则隐形,出肘间金壶四寸,上有五龙之检,封以青泥,壶中有墨汁如淳漆,洒地及石,皆成篆隶科斗之字。” |
jīn diāo qǔ jiǔ金貂取酒 | 见“金貂换酒”。 | 宋·毛滂《感皇恩·镇江待闸》词:“银字吹笙,金貂取酒。” |
juān jīn dǐ bì捐金抵璧 | 谓不重财物。语本晋葛洪《抱朴子·安贫》:“上智不贵难得之财,故唐虞捐金而抵璧。” | 语本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安贫》:“上智不贵难得之财,故唐虞捐金而抵璧。” |
jīn rén zhī jiān金人之缄 | 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。 | 《孔子家语·观周》:“孔子观周,遂入太祖后稷之庙,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,三缄其口,而铭其背曰:古之慎言人也。” |
qiān jīn mǎi gǔ千金买骨 | 花千金高价去购买千里马的骨头,比喻爱惜人才。 | 清·荑荻散人《玉娇梨》第12回:“晚生下士,蒙老先生怜才心切,欲自愧怍,故得冒充名流,作千金买骨。” |
tiě mǎ jīn gē铁马金戈 | ①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。②谓战事,兵事。 | 宋·李纲《以旧赐战袍等赠韩少帅》诗之二:“铁马金戈睢水上,碧油红旆海山滨。”元·关汉卿《双赴梦》第三折:“忆当年铁马金戈,自桃园初结义,把尊兄辅佐。” |
héng jīn tuō yù横金拖玉 | 谓官服盛装。 | 清·钱谦益《杜大将军七十寿序》:“其犹子总戎弘玮、弘场及诸孙十二人,谋相与罗长筵,考钟鼓,横金拖玉,称百年之觞。” |
shí jīn bù mèi拾金不昧 | 昧:隐瞒;金:原指金钱;现泛指钱物;拾到东西不藏起来据为己有。 | 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:“把家人名分扯倒,又表其拾金不昧。” |
jīn lán qì yǒu金兰契友 | 金兰:指友情投合,交谊深;契:投合;契友:情投意合的朋友。泛指结拜兄弟 | 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;同心之言,其臭如兰。” |
shuǐ màn jīn shān水漫金山 | 神话故事。金山,在江苏省镇江市。 | 《白雪遗音·马头调·雷峰塔》:“金山寺里法海一见许仙,面带妖色,不放下山。怒恼白蛇,忙唤青儿,带领着虾兵蟹将,这才水漫金山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