鸡伏鹄卵的成语故事
拼音jī fú hú luǎn
基本解释伏:孵卵;鹄:天鹅。用鸡来孵天鹅蛋。比喻才小难当大任。
出处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庚桑楚》:“奔蜂不能化藿蠋,越鸡不能伏鹄卵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鸡伏鹄卵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鸡伏鹄卵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卵与石斗 | 汉 焦赣《易林 艮之损》:“卵与石斗,麋碎无疑。” |
斗鸡走狗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》:“袁盎病免居家,与闾里浮沉,相随行,斗鸡走狗。” |
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 |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韩策一》:“臣闻鄙语曰:‘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。’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,何以异于牛后?” |
鹤立鸡群 |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容止》:“有人语王戎曰:‘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。’” |
宁为鸡口,毋为牛后 | 章炳麟《社会通诠商兑》:“宁为鸡口,毋为牛后,与使他人啖我而饱也,宁自啖而不足。” |
杀鸡取卵 | 希腊《伊索语言 生金蛋的鸡》:一个蠢人想杀了鸡从鸡肚子里取出金块,从而一下子发大财,结果却一无所得 |
宁为鸡口,不为牛后 | 《战国策·韩策一》:“臣闻鄙语曰:‘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。’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,何以异于牛后乎?” |
鸿鹄将至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使奕秋诲二人奕,其一人专心致志,惟奕秋之为听。一人虽听之,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,思援弓缴而射之,虽与之俱学,弗若之矣。” |
牝鸡司晨 | 《尚书 牧誓》:“牝鸡无晨。牝鸡之晨,惟家之索。” |
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| 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嗟呼,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?” |
燕雀安知鸿鹄志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陈涉世家》:“嗟呼,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!” |
鸡胸龟背 | 章炳麟《新方言·释形体》:“《说文》:‘奚,大腹也。’今人谓匈(胸)腹间大者为奚匈,呼如鸡匈,遂有‘鸡胸龟背’之语。” |
结缨伏剑 |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哀公十五年》:“子路曰:‘君子死,冠不免。’结缨而死。” |
鸡口牛后 | 《战国策·韩策》:“臣闻鄙语曰:‘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。’” |
鸡毛蒜皮 |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18章:“目前大敌当前,同心协力还怕迟误,谁还记着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。” |
十面埋伏 | 《前汉书平话》中卷:“会天下诸侯,困羽九重山前,信定十面埋伏。” |
伏法受诛 | 汉 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假令仆伏法受诛,若九牛一毛,与蝼蚁何以异?” |
嫁鸡逐鸡 | 宋 欧阳修《代鸠妇言》:“人言嫁鸡逐鸡飞,安知嫁鸠被鸠逐。” |
祸兮福所倚,福兮祸所伏 | 《老子》第五十八章:“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。” |
鸡犬之声相闻,老死不相往来 | 《老子》:“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,民至老死不相往来。” |
伏低做小 | 元 尚仲贤《三夺槊》第二折:“他立下功劳,怎肯伏低做小。” |
牝鸡司晨,惟家之索 | 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七回:“如陛下荒淫酒色,昵比匪人,惟以妇言是用,此牝鸡司晨,惟家之索。” |
鸡皮疙瘩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0回:“你这个令收起来罢,把我麻烦的一身鸡皮疙瘩了!” |
伏虎降龙 | 元·马致远《任风子》第二折:“学师父伏虎降龙,跨鸾乘凤。” |
夜行昼伏 | 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秦策》:“伍子胥櫜载而出昭关,夜行而昼伏,至于蓤夫。” |
山鸡映水 | 南朝·宋·刘敬叔《异苑》第三卷:“山鸡爱其羽毛,映水则舞。魏武时,南方献之,帝欲其鸣舞而无由。公子黄舒令置大镜其前,鸡鉴形而舞不知止。” |
思潮起伏 | 王宗仁《夜明星》:“我睡不着,走出帐篷,站在一个土坡上,望着漫山遍野的夜明星,思潮起伏。” |
呆若木鸡 | 先秦 庄周《庄子 达生》:“鸡虽有鸣者,已无变矣,望之似木鸡矣;其德全矣,异鸡无敢应者,反走矣。” |